2025 年 11 月 3 日 3 时 58 分 05 秒
股市风云

发改委最新披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投资 7 万亿,新增 2000 亿专项债额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31 日讯 (编辑 杨斌)今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了部分增量财政政策的最新落地情况,包括两大重点,一是,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 1 个月的时间内投放完毕,带动项目投资约 7 万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的 5000 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有 2000 亿为新增专项债额度。新增专项债券将加快发行使用,抓紧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带动项目投资 7 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改委近日会同财政部、等有关方面,组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截至目前,5000 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9 月 29 日,李超首次介绍,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 5000 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同日,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该项政策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仅用时一个月,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即投放完毕。

根据三大政策性银行此前各自的公告,国开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 12 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 690 个、1949.5 亿元。农发行累计支持浙江、广东、江苏等 12 个经济大省项目 667 个、金额 1087.23 亿元。进出口行对 2024 年经济总量排名前 12 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推动了 240 余个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李超透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共支持 2300 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7 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国开行本次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 317 个,投放 980.2 亿元。农发行支持关键领域投放项目 881 个、金额 1500 亿元。进出口行推动了 150 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四成。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近期研报分析,本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来源仍是政策行发行金融债,央行也可能向政策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如 PSL。投向上,本轮工具资金支持领域更广,尤其新增服务消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专项领域。5000 亿规模是中性量级,后续有进一步扩容可能性。资金运作上,今年更加突出 「股性」,即以项目出资为主。

李超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5000 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 2000 亿为新增专项债

财政部于 10 月 17 日宣布,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 5000 亿元下达地方,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今日,李超进一步透露,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的 5000 亿元中,2000 亿元为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中证鹏元的研究指出,要充分用好下达的 5000 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加强增量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就要合理安排用于补充财力、清欠账款和项目建设资金的比例。考虑到今年以来化债资金发行规模较大,应当更多地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年底在即,这部分结存限额需抓紧履行有关程序,力争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区域上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

今年,用以化债的 2 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和 8000 亿新增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截至 10 月末,今年新增专项债完成发行 3.96 万亿,占年初确定的 4.4 万亿额度的 90%,发行进度略慢于往年。

李超表示,发改委将督促指导相关省份用好新增额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抓紧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