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是什么?
在 7 月 29 日的理想 i8 上市发布会上,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完美解答。核心问题在于配置:理想 i8 刚上市时分为 Pro、Max 和 Ultra 三个版本,覆盖了 32.18 万元到 36.98 万元的售价区间。
这虽是理想一以贯之的定价逻辑,用 「中杯、大杯和超大杯」 的组合来划分版型。但对于一款全新的车型而言,过于分散的配置组合可能会让用户难以做出决策。
回看理想此前的三款标志性产品:理想 ONE、L9 和 MEGA,它们最初都是以 「全系统一标配」 的产品逻辑呈现,这就是所谓的 「性价比」——它并不是意味着价格绝对便宜,但会给用户一种 「这价格值」 或者 「有下单冲动」 的感觉。
上市一周后,理想 i8 重新调整配置:原 Pro(32.18 万)、Max(34.98 万)、Ultra(36.98 万)三个版本统一合并,全系仅保留单一配置版本,售价 33.98 万元。一个价格、一个配置,让理想 i8 重新回归 「性价比」。
版本统一后,i8 何来性价比?
「理想 i8『听劝版』 来了」,8 月 5 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说到:「今天起,理想 i8 将只有一个版本,不再设 Pro、Max、Ultra 三个版本,对齐理想 ONE 的价值定义,听大家劝!此前的理想 i8 延续了理想 L8 的版本配置特点,是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了。」
这次版本统一后,具体有三大变化:
首先,是智能化能力的统一。调整前,理想 i8 分为两个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 Max 和 AD Pro,虽然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但 AD Pro 版本的算力低于 AD Max,后期持续迭代的空间受限。而调整后,全系标配 AD Max 系统,搭载英伟达 Thor-U 芯片,拥有 700TOPS 算力,也能更好地支持 VLA 司机大模型。
相较于同级车型而言,智能化是理想 i8 的核心竞争之一。理想的 VLA 司机大模型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将在 i8 上首发搭载,其能力提升主要在四个方面,能思考、能沟通、能记忆、能自我提升。比如,在行驶中能听懂 「靠边停一下」、「往前走 50 米」、「快一点」 这类自然语言指令,并据此完成操作;而且能根据语音指令找到目的地,比如 「帮我找到最近的星巴;甚至在复杂路况下,它也能判断通行风险、选对道路,主动规避障碍。
用李想自己的话总结就是:「VLA 司机大模型,既能让理想 i8 有更好的主动安全表现,还能让家里多一位 『司机』,动动嘴就能指挥它。」
其次,是三电能力的统一。调整前,理想 i8 的电池容量分别为 90.1kWh 的 670 公里续航版本、97.8kWh 的 720 公里版本。调整后,i8 全系标配了 720 公里续航。
此前,i8 的动力电池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供应商,有不少用户因此犹豫。所以,这次调整后,i8 打消了最大的用户顾虑点,产品力和用户体验拉满。尤其是在 5C 的加持下,i8 能做到 「充电 10 分钟增加续航 500 公里」。与此同时,理想自研电驱动系统及碳化硅功率芯片,优化能耗,百公里能耗最低至 14.6kWh。
最后,必要的舒适性也进行了统一。比如,车载冰箱从中高配的标配变为了全系标配,二排舒享套装 (含零重力座椅、遮阳帘、双侧小桌板)也同步升级为标准配置。而价值 1 万元的铂金音响系统作为标准配置提供。
至于用户可能会纠结的 「大彩电」,理想 i8 变为选配项:后舱娱乐屏套装 (21.4 英寸后排屏)选装,价格为 1 万元。
总体来说,33.98 万的定价背后,显现的用户价值提升约 2 万元,包括了冰箱+空悬+零重力座椅+铂金音响。而且,让决策进行简化,单一配置以及少量的选配项,让用户不再纠结。
理想重新思考竞争力
理想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一系列丰富的配置。这一点从早期的理想 ONE,后来的理想 L9 以及去年发布的理想 MEGA,都能看到不同程度的表现。
最早的理想 ONE,定位中大型 SUV,提供三排六座布局,空间表现远超同价位的宝马 X3、奔驰 GLC 等中型 SUV,且价格至少便宜 5 万元左右。而且,标配四屏交互、全车座椅加热/通风、方向盘加热、感应电尾门等,配置水平对标 50 万级豪华车型。
后来的理想 L9,则是全尺寸 SUV,对标宝马 X7、奔驰 GLS 这一类的车型。车身尺寸上,理想与奔驰宝马接近,但价格仅为后者一半。同时当时理想 L9 仅一款车型,标配双高通骁龙 8155 芯片、24GB 内存、5 块交互屏 (含 HUD 和后排娱乐屏)、全车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车载冰箱、电吸门、空气悬架+CDC 减震等,配置直逼百万级车型。
理想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能成为家庭用户的 「性价比之选」,原因之一在于其采用了全系标配的逻辑,将更高端的配置通过规模化采购的方式,来降低 BOM 成本,实现最终的所谓的 「性价比」。
理想 L9 在 2022 年 9 月 (交付首月)的销量达 10,123 台,成为首个售价超 40 万且月销破万的中国品牌车型,打破 BBA 垄断。归根结底,它是用 BBA 中型 SUV 的价格,让用户获得了全尺寸 SUV+百万级配置+低用车成本,精准击中痛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行业内很多企业在争相效仿理想 L9 的车型设计、产品配置。
但在理想 L9 之后,理想针对不同价位的用户需求,衍生了 Pro、Max 和 Ultra 等车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覆盖细分价位段。比如,有的用户对辅助驾驶的需求更低,理想推出了则推出了芯片算力更小的 AD Pro 版本;有的用户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理想还曾推出过 Air 版。
理想 i8,理应延续 ONE 和 L9 的价值定义。但李想也坦言,因为惯性思维导致了第一次定价的失误。从数据来看,有超过 98% 的用户选择了理想 i8 Max 和 Ultra 车型,这超出了理想的预期。而且,用户对 i8 高端配置的需求也超出了预期,所以理想对冰箱、二排屏等配置组合进行了调整。
写在最后
在去年,理想汽车曾经历过一次定价调整。2024 年 4 月 22 日,理想汽车发布 2024 款理想 L7、理想 L8、理想 L9、理想 MEGA 全新价格,各车型有不同程度地价格调整。
相比之下, 这一次 i8 的价格调整,理想在 7 天之内就完成了决策并对外官宣。对于准车主而言,并没有带来实质性损失,甚至对 Max 和 Ultra 用户还带来了一定的实惠。而对于理想汽车内部而言,这是一次的警醒,也是一次体系化的历练。
在今年 9 月,理想汽车还将推出第二款纯电 SUV——理想 i6,推测它将进入到 20 万级市场。相信有了 i8 的这次历练之后,理想对自己在纯电市场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有了更全面的摸底。
也许在 i6 上市的时候,理想能够用一场更酣畅淋漓的发布会、一款真心实意的产品以及一个更触达人心的定价组合,来回答 「理想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是什么?」
下载专栏报道 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听劝后改价理想重回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