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3 日 22 时 35 分 54 秒
商业动态

吵不过罗老师没关系,我们给西贝贾老板支了两招

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无锈钵 kiki

贾国龙和罗永浩没见过面,他在采访中形容罗永浩:「他就是个天生骂人的人,他说那些话我真说不出来」。

贾国龙的 「刻板印象」 是对的。

在罗永浩折腾不休的人生中,吵架是他的 「秘密武器」 之一,从曾经抡起锤子砸西门子冰箱,到和王自如直播辩论,在辩论和吵架上,罗永浩几乎是吵遍天下无敌手。

这一次,和西贝的 「预制菜之争」,罗永浩也是火力全开,贡献了 「教科书式吵架」。

而随着舆论战上一边倒式的溃败,留给贾老板的翻盘点,恐怕也不多了。

罗永浩贡献了 「教科书级吵架」

先来看双方的掐架环节,在这里我真心建议,所有企业的一把手和公关传播团队,逐帧学习下罗永浩的这场直播。

写过 《弱传播》 的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有过这样一个精准判断:

舆论场争夺的是关注,舆论战的战场争夺的是认同。

翻译一下,就是吵架一要 「嗓门大」,二要 「角度刁」。

首先是嗓门大。坐拥全网粉丝达数千万的罗永浩,用 30 多条微博的轰炸和一场直播,直接把场子点燃。

除此以外,老罗选取的角度也很刁钻。

他深知,想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获得胜利,关键不是要打击敌人,而是要争取朋友,罗永浩的朋友是谁?就是广大对 「预制菜」 敏感的大众。

顺着这两点,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罗老师 「吵架的艺术」。

罗永浩的第一招,就是设置了大众最敏感和关心的议题。

昨天 (9 月 12 日) 晚上整场直播里,罗永浩从头到尾都没说 「预制菜是错的」,而是说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一招直接团结了最广大受众,也把西贝放到了一个尴尬的处境——因为道德制高点被占了,无论后续你做出什么动作,也都是围绕我设置的议题在转。

你对着干,你就是不尊重消费者;你整改了,那就是低头认输。

罗永浩的第二招就是,情理兼施。罗永浩曾说过:「江湖行走,逻辑最重要。」

所以在整场直播过程中,罗永浩就围绕一个核心逻辑: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餐厅使用预制菜却声称是现做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他先是理性地 「摆事实、讲道理、说逻辑」:

比如晒出西贝后厨冰箱内保质期 18 个月的 「去刺黄花鱼鱼柳」 和保质期 24 个月的 「羊排」,还有 「葱烤鲈鱼」 里使用的是提前腌制好的、含多种添加剂 「海鲈鱼」 等,标注了 「堂食袋装」 的小牛焖饭牛肉包等,并且强调 「已经是做好的菜,只不过标注非即食,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就是预制菜」。

他还抓住了西贝 「贵」 这个最大公约数,再摆事实、讲道理,拿西贝一个 21 元的馒头和米其林二星餐厅的海参包比。

没有直接事实依据的,他就直接上情绪,代入的是广大消费者:「我们去餐馆吃饭,想吃新鲜的,没想吃添加剂的,没想吃事先做成半成品,放到冰箱里冻 18 个月的,还能卖给你的所谓的现做的菜。」

他还主动 「贬低」 自己,自嘲:「像我这么有争议的,以前都是一半骂我的,这次 90% 多都挺我,他们是真在挺我吗,他们是瞧不上你」。

罗永浩还有更关键的第三招,他知道想要赢下舆论战的战场胜利,不仅要争取朋友,还要减少敌人。

罗永浩可能的敌人是谁,就是那些已经使用预加工工艺或预制菜的餐饮企业。

所以他反复说自己不是 「反对预制菜」,还直接拉上了老乡鸡,推动整个餐饮行业的预制菜透明化。

以此三招,罗永浩把大众和可能的敌人全都请到了自己的客厅里讨论,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自己设置的圈子。

反观西贝和贾国龙呢?

虽然反应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包括上线罗永浩套餐、制作过程透明化等动作,但本质上还是在罗永浩的 「客厅里」 打转。

所以,从一开始这注定是一场十零开的战斗。

更关键的是,西贝还拿出了 「自杀式澄清」,给罗永浩送去东风——只知委屈的老板和完全不懂舆论的一线员工。

我们看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 采访贾国龙的全文,贾老板说自己陷入了 「自证清白的循环」,也贡献了很多金句:

「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须要说清楚。」

「这是个是非问题,谁对谁错一定要搞明白」。

这些话要是放在二十多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我想很多人还会给委屈的贾老板点赞的,但在这样一个 「不相信眼泪」、讲究活人感的企业家年代,老板的委屈只会加深与公众的距离。

除此以外,还有没料到这场危机,疲于应付记者的一线员工们。

有媒体探访西贝后厨,问厨师:「鸡汤是怎么来的?」 西贝厨师说现熬的。记者又问:「那你熬完之后的鸡肉呢?」 厨师手忙脚乱,又说:「我们是用水、兑料包,然后兑制」。

所以你看,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西贝的所有自证都是为了自证自己 「是不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预制菜」,但人家罗永浩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 「预制菜来的」,是你 「把预制的说成是现做的」。

预制菜不是西贝的原罪,贵才是

贾老板和西贝自始至终都没搞懂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场舆论战上身处下风,「是不是预制菜或预制工艺根本不重要」,关键罗永浩戳中了西贝一直以来的痛点:

贵,味道也难评。

21 元的馒头、108 元 5 根羊排、59 元一份番茄莜面、一份普通的干锅花菜 39 元,北京烤鸭的面皮还单独收费,此前西贝就因 「蒸饺 3 只 29 元」 引发 「天价蒸饺」 争议,有网友甚至说 「月薪 2 万吃不起西贝」。

我们也在大众点评上查了查中式餐饮连锁同行们的人均消费:西贝的人均消费大约在 90 元,而其他中式餐饮品牌,比如老乡鸡人均消费 25 元,乡村基 27 元,小菜园 70 元。

可能也会有人说,大家定位不同、选址不同,服务的人群也不同,价格自然也不同。

西贝的定位并不是平价餐饮,而是针对中产家庭的 「精致中餐」。

贾国龙在 2024 年底给西贝的新品牌定位,是从 「西北民间菜」 向 「家庭欢聚餐厅」 转变,目标成为中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家庭带娃吃饭首选餐厅。

这也是西贝自 2017 年以来的战略延续。

和华与华一起喊出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的口号后,西贝把儿童餐提升到战略高度,除了特别强调在食材上针对产区的严格把控、原材料的科学营养搭配,还提供很多的 「带娃秘籍」——比如首创儿童识字菜单,服务员会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专业服务等等,西贝的超九成的店也都是开在了商场。

原材料食材的品质感和带娃的情绪体验感,来自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撑起了西贝,这也是为什么西贝一直被喊贵,但一直有人消费的原因所在。

贾国龙或许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预制菜」 恰好击中了西贝最核心人群的敏感点——他们更看重的是儿童餐食材的健康和品质,对挑剔的中产父母而言,这不是 「贵不贵」 的问题,而是 「值不值」 的问题。

而跳出西贝本身,看整个中餐连锁行业,西贝的终局是可以照见的:如果还想走 「精致餐饮」 路线,又想持续拓店,那就不要指望人人都说你好。

留给贾国龙还有路吗?

这里我们也斗胆给贾国龙老板和西贝出出主意。

首先是事件走向上,尽管贾国龙老板,公开表示,哪怕生意不做了,和罗永浩的官司一定要打。

但从品牌自身利益出发,相关话题还是越早结束越好。

于公,官司打起来旷日持久,动辄以年为单位,等于在这期间一直把自己的品牌架在火上烤。

况且人家罗永浩已经立稳了 「预制菜透明化推动者」 和 「消费者知情权维护者」 两大人设,未来官司无论胜败,对西贝的品牌形象都有害无益。

于私,贾老板在采访中也表示,和罗永浩此前毫无过节,二人既不是同行也不是仇人,冤家宜解不宜结,实在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必要。

况且,餐饮行业老板服软,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前有海底捞 7 页长信,后有巴奴杜老板深夜致歉,有的时候,坦诚认错道歉反而是市场眼中的加分项。

毕竟,餐饮行业最宝贵的资产不是是非对错,而是舆论的看法、用户的信任。

于情理来说,西贝更没有必要对这件事揪着不放。

预制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辩不明白的敏感话题,在这个话题上,官方标准和民间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官方的标准是一个 「事实认定」,只有加热或熟制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才叫预制菜,哪怕是热菜的时候加点油盐酱醋都不能算,而民间的认知则是一个 「行为认定」——你只要提前加工了打包好,就叫预制。

这个问题和食品添加剂有点类似,无论添加剂本身有多么安全、有多少专业机构、标准背书,你永远不可能让一个消费者主动爱上添加剂,你也永远不可能让消费者心平气和地接受预制菜。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西贝其实是在帮中式连锁餐饮 「背锅」,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愤怒需要一个宣泄口,而主动把事闹大的西贝,正好就是那个最合适的沙包。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在西贝的舆情里,消费者的愤怒其实很直观:

预制、贵、不好吃。

鉴于消费者的清晰诉求,西贝要想重新赢回人心,要做的整改其实也很明确:

预制方面,想要彻底摆脱中央厨房的备料,对任何连锁餐饮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既然不能去预制化,那就只能和预制菜合理共存,比如学老乡鸡做透明化、做好原料溯源和面向消费者的加工分类公示,明明白白的告诉消费者,哪些是提前做好的。

价格方面,降价是必须的,线下的激烈竞争之下,餐饮的生意本来就不好做,不要说西贝,就是昔日连锁餐饮的标杆海底捞、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也都同比下降,该打折的打折,该发券的发券。

前不久刚上市,风光无限的小菜园,也表示下半年还会进行一次调价,将客单价下探到 55 元到 60 元。

相比之下,西贝人均 90 元的客单价,实在是太显眼了。

最后,在口味上面,倒是可以充分发挥贾老板对标准的严苛精神。

虽然菜短时间内没法变好吃,但是考虑到西贝在社交媒体上主要是靠儿童餐火出圈的,而众所又周知,中国家长对儿童餐 「美味」 与否,也是最不 care 的,西贝完全可以把自己之前的儿童餐食材卡、营养卡做大做多做成招牌,直接 「两难自解」。

你说我预制?对不起,我有营养,不预制怎么保证营养全面无死角?

你说我贵?对不起,我有营养,宝宝长身体有需要!

按这个方法做下去,等到这批 「宝贝」 们长大了,西贝说不定还有逆风翻盘的一天。

而在那之外,对于其他连锁餐饮品牌来讲,有一个教训是值得所有人借鉴的:

如果你想把生意规模化,那你最好不要定高价;如果你又想做大,又想定高价,那你就千万别跟人吵架。

推荐阅读

消息称宝马沈阳铁西工厂减产:产线工人干半月歇半月

admin

周小川:全球宏观经济调控属于 「三无」 状态

admin

重磅政策利好持续催化,中概股、中国资产 ETF、人民币汇率……全线暴涨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