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echWeb
说到智驾,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算法领先的特斯拉 FSD,又或是在高端市场高歌猛进的华为智驾。
但鲜为人知的是,一家名为 Momenta 的中国公司已悄然占据城市 NOA(自动导航驾驶) 市场 60.1% 的份额。
9 月 9 日,Momenta 还传出 「第二代芯片研发中,综合性能对标英伟达 Thor,整套智驾方案目标价 5000 元」 的消息。直接用 「芯片+方案」 的打包价,把高阶智驾的硬件成本砍半。
但面对特斯拉、华为这些处于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第一梯队的品牌,看似已经跻身头部梯队的 Momenta 又该如何留在终局牌桌上?
01
Momenta 自动驾驶的发展之路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023 年, 我国 L2 级新乘用车渗透率达到 47.3%;2024 年 1-5 月突破 50%。
根据 Canalys 的报告,2025 年中国市场 L2 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将达 62%,高速 NOA 与城市 NOA 分别达到 10.8% 和 9.9%。
保守估计到 2030 年前,L2 级以上渗透率将超过 80%,其中 L3+或超过 20%。
这也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部分消费者出于出行安全、节能、性价比、驾乘体验、出行效率等方面的考虑,选择购买智驾车型。
成立于 2016 年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就在这样一种市场需求下走到了今天。

2018 年,Momenta 便和上汽开始合作预研记忆泊车项目,成为 Momenta 的大客户。
2019 年,专注于 L4 技术的 Momenta 遭遇 Robotaxi 市场遇冷后,将关注重心转向更具商业潜力的量产解决方案。
彼时,上汽集团正为其新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寻找一套高水平的智能驾驶系统。
2020 年,智己品牌成立,顺势成为 Momenta 首个整车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用户,而智驾方案在智己成功量产,也为 Momenta 带来了大批客户。
虽然智己前期的销量未能有漂亮的表现,凭借技术的试水,Momenta 仍借此收获了一定曝光与认可。
2021 年 3 月 19 日,Momenta 完成总计 5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截至 2021 年 11 月,累计公布融资额超过 12 亿美元。
在资本的助推下,Momenta 发展迅速。
自 2022 年实现首个车型的量产交付后,2023 年,实现 8 款车型量产交付;2024 年升至 26 款;目前 Momenta 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 130 款。
最新研发推出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于 2025 年 8 月 18 日首次在别克至境 L7 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
采用的不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泊车场景快速部署的 「无图端到端」 方案,也使其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同一套技术方案落地全球的智能驾驶公司。
现如今,Momenta 已积累了基于 30 亿公里驾驶数据提炼的 7000 万组高价值数据,加速了其智能驾驶系统的规模化落地进程:首个 10 万辆搭载耗时两年,第二个 10 万辆缩短至半年,第三个 10 万辆仅用三个月,目前量产规模已突破 40 万辆。
02
Momenta 为何仍感 「寒意」?
据佐思汽研,自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Momenta 的市场份额已达 60.1%,华为 Hi 模式为 29.8%,百度为 6.9%。
虽然市场份额快速上涨,L2 量产车辅助驾驶方案竞争中的寒意仍侵袭着 Momenta。

首先,Momenta 品牌影响力薄弱,难以从 「供应商」 上升为真正的 「生态主导者」。
例如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24 年年度智驾用户数突破 50 万、年度智驾总里程突破 14 亿、年度泊车次数突破 1 亿。
有车主曾表示,消费者会冲着华为智驾的名头买车,但没人冲着 Momenta 的品牌买车,都是冲 Momenta 背后的整车品牌。
其次,智能驾驶技术水平竞争已呈白热化。
华为 ADS3.0 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无图城区 NOA 覆盖超 200 城,L3 级车型年出货量超 50 万套。
小鹏 XNGP5.0,纯视觉+BEV 架构下探至 15 万-25 万元市场,无图 NOA 已覆盖 243 城。
理想 MindVLA 实现端到端大模型结合 V2X 车路协同,在无保护左转、复杂环岛等场景决策效率领先。
同时,智能驾驶行业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这对于 Momenta 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2023 年,Momenta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高达 7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智驾技术向更高阶发展,投入呈指数级增长,从 「小几十亿」 升至 「几百亿」。
与此同时,城市 NOA 功能正在向 10-15 万元主流市场渗透,但这个价位区间的搭载率仍然很低——2024 年年初 10-20 万价位搭载率仅 1.31%,所以这对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极高。
有行业人士直言:「只做 L2 量产交付,利润薄得像张纸,又没多少成长性,哪撑得起高估值?」。在这种盈利压力下,Momenta 不得不寻求更大突破。
而 Momenta 采用的双飞轮战略,至今仍有一个还未落地——L4 级 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进展缓慢。
当前的行业背景是,全球自动驾驶企业联手 Uber 已成趋势,萝卜快跑、Waymo、文远知行、Cruise 等企业均与 Uber 达成合作,将 Robotaxi 投向全球城市。
2025 年 5 月,享道出行宣布享道 Robotaxi 自 2021 年启动运营以来,已完成 33 万余次订单,累计行驶超 250 万公里。
百度财报显示,萝卜快跑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就提供了超过 140 万次出行服务,截至 2025 年 5 月的全球订单总量破 1100 万,安全行驶里程超过 1.5 亿公里。
虽然 Momenta 也与 Uber 计划于 2026 年在慕尼黑开启 L4 级 Robotaxi 的商业化运营,但相比头部玩家,Momenta 在测试规模和软硬一体能力上仍有差距。
03
想要持续获得车企青睐,
Momenta 该怎么做?
抓住传统燃油车企急于架设辅助驾驶能力的诉求。
2020 年,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增,车企纷纷加大智驾投入。
而今年 2 月,比亚迪喊出全民智驾口号、加配置不加价的举措让国内市场的辅助驾驶配置价格大幅下探,L2 级辅助驾驶成为车企竞争的入门门槛。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2 月,新能源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 66.3%,同时 16 万元以下市场中,智驾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传统燃油车企想要绕开漫长的测试、训练和验证过程,快速 「补课」 上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车企直接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
而为比亚迪 「天神之眼」 提供技术支持的 Momenta,就提供了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
7 月 15 日,宝马宣布与 Momenta 达成合作,双方联合开发中国市场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并在新世代车型中应用。
至此,Momenta 已与超过 20 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但将话语权全权交给车企,这种 「太子陪读」 的定位又免不了面临压力。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 Mobileye 曾为特斯拉提供辅助驾驶方案,一度传出估值超过 500 亿美元,但 2022 年 IPO 后市值仅为 167 亿美元,最新市值仅为 125 亿美元。
想要赢得国际品牌青睐,Momenta 还可以不断加强本土化能力。
深化飞轮大模型的 「长期记忆+短期记忆」 架构,更快速的优化中文标识歧义、外卖骑手 「鬼探头」 等中国特色场景,降低方案误判率。
利用积累的 7000 万组高价值数据,加速模型迭代,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快的功能更新,为车企提供兼具性能与经济性的解决方案。
将智驾高端标签下放到中低端市场,实现主流标配技术普惠,也是 Momenta 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2024 年被视为城市 NOA「普惠化」 元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入门级 L2 及以下辅助驾驶前装搭载已经高达 52.44%;而以 NOA 为代表的中高阶辅助驾驶前装搭载率仅为 8.62%,尤其是 10-20 万元价位区间前装标配搭载率仅为 1.31%。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2 月,新能源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 66.3%,同时 16 万元以下市场中,智驾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这片市场洼地,恰恰为 Momenta 等智驾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比如华为 Hi 模式赋能的深蓝 L07 在 20 万元区间实现城市 NOA 全覆盖,用户激活率超 85%。
而搭载了 Momenta 智驾方案的广汽埃安 V 和埃安 RT,则将城市 NOA 功能引入 15 万元级市场,单月销量突破 2 万辆。
除此之外,Momenta 的足迹已不限于中国国内。
2025 年 7 月,搭载 Momenta 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的智己海外版车型 (IM5 和 IM6) 已在英国上市,预计今年 9 月在当地开启交付。
在 IAA MOBILITY 2025 前夕,Momenta 还与 ADAS 巨头法雷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及全球市场建立全面、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04
结语
Momenta 凭借 「飞轮大模型」 技术路线、大规模量产落地能力和全球兼容的无图端到端方案,成功筑起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壁垒。
但是,Momenta 仍需在品牌影响力构建、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及盈利模式突破上持续努力。特别是当城市 NOA 向 10-15 万元市场渗透时,真正的较量将不仅是技术指标的比拼,更是数据资产、算力基建与商业模式的综合对抗。
智能驾驶的终局注定是少数玩家的游戏,Momenta 在未来,又能否做活下来的那一个?(胡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