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云

一只基金十年一人,国投瑞银王鹏如何管理他的 「新丝路」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25 日讯 (记者 吴雨其)当多数产品仍在 「短跑式」 比拼收益率时,王鹏选择交出一份需要时间检验的答卷。

自 2015 年 4 月 13 日起,他执掌国投瑞银新丝路混合基金,至今已有十年。十年间,A 股经历了数轮牛熊转换,从白马股抱团到赛道狂飙,再到宏观不确定性叠加的震荡周期,不少产品因策略失灵而陨落。而王鹏带领的国投瑞银新丝路,却凭借一套稳定的框架,在稳健与进取之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期回报。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国投瑞银新丝路的累计收益 160.57%,年化收益率为 9.51%,同类排名前 20%。同期,其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精选个股与行业配置,而非择时与押注热门风格。更重要的是,该基金至今未曾更换基金经理,十年如一人——在当下频繁换将的基金行业,这种稳定性本身已属罕见。

风格不漂移,回撤可控才是能力

王鹏的投资方法论,建立在四个关键词之上:「独立思考、概率思维、逆向勇气、前瞻眼光」。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十年如一日贯彻于投资组合的主线逻辑。

具体而言,他不押注单一风格,而是持续保持组合的均衡性。数据显示,国投瑞银新丝路长期处于 「风格九宫格」 中的均衡区域,中小盘与大盘、价值与成长之间均衡配置,回避了 「风格漂移」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王鹏曾在公开渠道坦言,不会为了短期排名而调仓追热点,更不试图 「猜」 市场的审美标准。他更倾向于用中观行业配置与微观公司筛选,构建具备复利能力的投资组合。

他的另一个标签是 「控制回撤」。在多数基金普遍经历极端波动的 2021-2023 年间,新丝路的动态回撤在 76% 的时间里控制在 20% 以内,51% 的时间里低于 10%。这种低回撤组合背后,是王鹏对仓位、行业集中度和个股权重的严格控制。2025 年中报显示,其前十大个股集中度为 58.25%,行业集中度前五大合计为 78.23%,均维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兼顾进攻与防御。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王鹏的风格虽不张扬,却极具穿越周期能力。一位华东大型券商的研究员指出:「这种风格可能不容易成为短期 『明星』,但正因为不依赖风格正确和时点判断,才更具长期生命力。」

低换手的背后,是可验证的组合理念

在多数产品动辄年换手率翻倍的背景下,王鹏用 「少动」 诠释 「看得准」 的价值。

从 Wind 数据显示,国投瑞银新丝路基金 2025 年上半年换手率为 68.94%,而同期同类基金中位数为 189.44%。事实上,自成立以来,该基金滚动 12 月换手率多年维持在 100% 以内,体现出管理人对组合长期稳定性的极高要求。

王鹏的选股策略围绕三大类逻辑展开:一类是静态低估的烟蒂股,一类是稳健成长的优质股,另一类是兼具前瞻性与估值合理性的科技股。他从不迷信 「锚定一类资产」 的策略,而是通过多元选股构建柔韧性更强的组合结构。

例如,在任期内为新丝路贡献最高收益的个股中,有机械行业的骄成超声、消费行业的贵州茅台、医药领域的药明康德,也有电力设备板块的宁德时代,体现出他的 「中观配置+微观判断」 策略效果的普适性与穿透力。

在组合管理上,王鹏设置了明确的纪律红线。例如,每个行业的配置不得超过基准+20%;持仓个股数量控制在 25-50 只之间;组合整体的负债率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种体系化的组合管理方法,既来源于对市场风险的敬畏,也体现出其 「以系统化取代拍脑袋」 的投资哲学。

一位不具名的基金评价机构研究员表示:「王鹏的组合不是靠某几只股票打天下的结构,而是靠纪律和系统搭出来的复利体系。这类组合抗风险能力更强,对基金经理自身的心理稳定性要求也高。」

长期视角下的兑现力,「双十」 是外在,不是目的

十年正收益、十年不换将,这本身就已经足够构成 「长期主义」 的样本。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25 年,国投瑞银新丝路,10 年分红 7 次,累计分红达 1.1 亿元,超过当前基金净值 1.4 倍,是为数不多仍坚持 「兑现收益」 的产品之一。

但王鹏从未将分红作为卖点,而是把它视为组合管理的一部分。在收益阶段主动回馈、在市场调整中控制回撤,这种 「先兑现、再穿越」 的操作方式,也体现出他对持有者长期利益的高度重视。

此外,王鹏还有另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习惯:自 2016 年起,他每年会亲自撰写一篇致持有人文章。这些文章从不谈热点、不写鸡汤,而是围绕投资框架、组合结构、心理认知、市场误区进行深入讨论。如 《概率思维指导股票投资》、《心理学指导股票投资》,这些内容逐渐构建起一套 「王鹏式的长期主义投资语系」。

一位华南公募副总曾评价:「在很多人还在谈长赢口号时,王鹏已经把这件事做成了。『双十』 不是目标,而是结果——他做的事情,早就超出了对单一产品业绩的管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