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氨基观察
每一款创新药商业层面的大获成功,似乎都离不开对临床价值的系统重构。
全球首个 Nectin-4 ADC 药物 Padcev,就是如此。
Padcev 已经成了辉瑞肿瘤业务板块增长势头最猛的药物之一,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接近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按照这个增长趋势,全年将突破 20 亿美元。相比 2020 年上市首个完整年 2.2 亿美元的销售额,5 年时间几乎翻了 10 倍。
Padcev 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一场从末线到前线、从单药到 ADC+IO 联合策略的精准拓荒。
从 2019 年获批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起步,到 2023 年联合 K 药跻身一线标准疗法,取代传统的化疗+免疫方案,Padcev 商业价值快速放大。彼时 Nature Reviews 曾预测,2026 年 Padcev 销售峰值将达 34 亿美元。
眼下,Padcev 还在向前推进战线。8 月 12 日,辉瑞与安斯泰来公布 Padcev 联合 K 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MIBC) 的 3 期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该组合可显著延长患者围手术期生存期。
每一次适应症前移,都在撬动更大的市场空间。美国 MIBC 患者数量远超转移性患者,其中 80% 会接受膀胱切除术。而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的完整治疗周期,蕴藏着巨大用药空间。
不断改变膀胱癌治疗格局的 Padcev,注定成为一款大药。在 MIBC 领域,还有多项联合疗法在推进临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也在进行之中;除此之外,其还在探索、乳腺癌、头颈癌等更广阔的领域。
这不仅是一款药物的成功,更可以说是 ADC+IO 组合的首次系统性验证,为肿瘤治疗提供着新样本。
显然,在创新药的世界里,「第一人」 的荣光永远属于那些看得够远、扎得够深、敢于把科学信念转化为临床证据的拓荒者。
一款大药初诞生
Padcev 的诞生,与大部分肿瘤药物一样,讲述的是颠覆者的故事。而其颠覆的是膀胱癌领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一直是 MIBC 的标准治疗。
然而,顺铂的临床应用也存在诸多限制:一方面,顺铂会引发患者肾功能不全、神经毒性、耳毒性等问题,半数以上的患者都无法适用。
另一方面,即便患者接受了顺铂治疗并给予 PD-1 抑制剂,客观缓解率 (ORR) 仅为 20%,后线治疗同样面临药物匮乏的困境。
传统药物在疗效及安全上的不足,也让临床对更有效、更耐受的治疗方案,尤其是精准化疗,产生了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ADC 药物进入了探索视野。但早期 ADC 产品因技术瓶颈问题,临床失败率较高。
以 Seagen 为代表的企业,通过优化连接子和载荷率先完成了技术突破,提升了 ADC 的疗效并一定程度减少了安全性问题。而 Nectin-4 在膀胱癌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具有快速内部化的特性,与 ADC 类型药物的靶向机制完美匹配,其精准治疗的潜力也因此被充分挖掘。
最终,首款靶向 Nectin-4 的 ADC Padcev 应运而生,也为膀胱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19 年 12 月 18 日,Padcev 凭借 EV-201 试验数据获得加速获批:在接受过顺铂化疗和 PD-1/PD-L1 抑制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mUC) 患者中,使用 Padcev 后,ORR 达 44%,完全缓解率 (CR) 达 12%,缓解持续时间 (DoR) 长达 7.6 个月。
Padcev 上市后,直接改写了二线用药指南。考虑到 Seagen 在 ADC 商业化的经验、安斯泰来在泌尿、肿瘤领域的成熟让市场对 Padcev 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Padcev 上市之初的表现,并未呈现市场预期中的爆发性增长。上市第一年,全年销售额为 2.22 亿美元,即便临床渗透至第三年,也仍处于稳定爬坡状态,2023 年销售额突破 5 亿美元。
距离成为一款重磅炸弹,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不过,这并不是 Padcev 的终点。
从末线到新辅助
2023 年 10 月的 ESMO 会议,是 Padcev 的又一个高光节点。
Padcev 公布的最新临床结果显示,其联合 K 药用于 mUC 一线治疗后,OS 达到 22.5 个月,较传统化疗联合免疫方案相比疗效翻倍,且安全性更优。
在当年 12 月,FDA 将该组合在膀胱癌一线治疗领域的 「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这意味着,传统化疗在膀胱癌中的一线治疗 「统治地位」 已被正式终结。
Padcev 联合疗法的胜利源于前瞻的布局。早在 2019 年,Padcev 尚处申请获批阶段,安斯泰来、Seagen 就已经与默沙东敲定联合 K 药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
这种联合并非偶然尝试,而是基于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过去,IO 疗法的联合搭档,主要是化疗。而作为精准化疗药物,ADC 或能替代传统化疗,起到 「1+1>2」 的协同效应。
然而,在当时全球仅几款 ADC 上市的背景下,推进 ADC + IO 的联合策略,无疑需要超前的战略眼光,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当然,这也契合了其作为 Nectin-4 ADC「第一人」 的探索姿态。
这份临床决策的前瞻性,直接转化为商业层面的成功。
2023 年,Padcev 一线适应症获批时,市场预期已十分高涨。Nature Reviews 预测,其 2026 年销售额将达 34 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 ADC 药物。
而随着一线联合疗法的获批和临床认可度的提升,Padcev 加速放量,销售额显著增长。2024 年,销售额飙升至 15.9 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 92%。
到了 2025 年,这个数据还在攀升。辉瑞最新财报显示,Padcev 上半年销售额为 9.67 亿美元,同期增长 32%。其在一线 mUC 治疗中已获得超过 50% 的市场份额。
安斯泰来公司在电话会议中也提到:「在美国针对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适应症领域,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接近所能预期的最高市场份额。」
一线替代化疗的成功,让其商业价值迅速放大。更关键的是,这种价值并未见顶,随着适应症持续前移,尤其向围手术期拓展,Padcev 的上限还在进一步提高。
8 月 12 日,辉瑞与安斯泰来公布 Padcev 联合 K 药治疗 MIBC 的 3 期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该组合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尤其对顺铂不耐受的患者群体带来突破性获益。
从末线到新辅助,每一次适应症前移,都在撬动更大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美国 MIBC 患者数量远超转移性患者,其中 80% 会接受膀胱切除术。而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的完整治疗周期,蕴藏着巨大用药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Padcev 正在开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MIBC) 适应症,一旦能成功破局,更是有望打开更高的天花板。
除此之外,Padcev 还在其他表达 Nectin-4 的癌症中积极探索,其中乳腺癌、黑色素瘤、胃癌等实体瘤研发已进展到临床 2 期。显然,Padcev 正在多方面酝酿着下一场爆发。
步步为营
从 2019 年到 2025 年,Padcev 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单药从二线治疗、联合疗法拓展至一线及辅助治疗阶段,极大改变了膀胱癌的治疗格局。这一成功背后,不仅是 ADC 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套清晰战略逻辑的成功验证。
Padcev 的跃迁表面看顺理成章,但深入了解企业的预期及动作就会发现,每一步成为 「第一人」 的突破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挑战。
对于安斯泰来和 Seagen 来说,这需要直面更早期人群的风险承担、手术窗口期的安全边际,以及多队列协同与监管路径等多重难题,而他们的核心坚持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临床价值是起点,商业价值在其次」。
通过前期漫长的研发与试验投入,在大规模临床患者治疗中验证出 OS 获益,最终把膀胱癌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转化成了支撑药物进阶的确凿证据。
这种战略定力还体现在关键决策的前瞻性上。Padcev 与 K 药的联合推进,最早可追溯到 Seagen 对另一款针对霍奇金细胞瘤的 ADC 药物 Adcetris 的思考。
Seagen 此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Adcetris 与 K 药的联合探索提出得更早。而 Padcev 与 K 药的真正携手,也离不开默沙东的 「主动」。仅仅基于 Padcev 的早期数据,默沙东就看中了 Padcev 对顺铂的可替代性,主动提出联系 FDA 寻求临床批准并探讨试验设计的可及性,积极参与开发,最终让这一联合方案落地。
同时,管理层对 「更早阶段」 的探索也从未停歇。2019 年刚获批上市时,Seagen 就提到 Padcev 的三个目标:强化 Padcev 的二线治疗;将 Padcev 应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评估 Padcev 在早期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
此后,两家企业在投资者会议和公告上更是反复强调,Padcev + K 药不仅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的组合,还要持续探索 「earlier setting」。
从理念到行动,Padcev 通过与 K 药的合作,成为了 IO+ADC 在临床路径上的 「拓荒第一人」,率先打开了从转移性到围手术期的完整治疗版图。
从 mUC 到 MIBC,一步步实现从转移到可切除、再到围手术期的覆盖,每一步突破都有扎实的证据支撑。尽管如今 Padcev 仍然时刻面临竞争压力,先发优势也容易被后来者稀释,但其药物开发策略,无疑值得借鉴。
随着对全球膀胱癌市场的进一步渗透,持续探索乳腺癌、胃癌等实体肿瘤,Padcev 将不断刷新自己的上限。其成长轨迹也让我们看到,在创新药的世界里,「第一人」 的荣光永远属于那些看得够远、扎得够深、敢于把科学信念转化为临床证据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