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财经分析】 中概股回港 「破冰」 禾赛科技或成 「科企专线」 上市第一家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香港 9 月 3 日电 (记者林迎楠) 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 8 月 31 日通过联交所上市聆讯,意味着可在短期内启动上市程序,或有望成为首家通过 「科企专线」 渠道递表上市的企业。

分析认为,禾赛科技通过聆讯为其他中概股回港提供了示范效应,中概股回港上市进入了一个以 「硬科技」 和 「双重主要上市」 为特征的新阶段。

禾赛科技回港之路

禾赛科技 2023 年 2 月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以每股 ADS 发行价 19 美元发售 1000 万股 ADS,融资 1.9 亿美元,成为美国上市的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其股东包括小米、百度、美团、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德国博世等,客户涵盖理想、极氪、零跑等多家车企。

据悉,此前禾赛科技曾于 2021 年初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但考虑过其他融资选择、市场状况及其他市场的投资者基础后,同年 3 月已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8 月 19 日禾赛科技获中国证监会批出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并计划发行不超过 5123.62 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根据初步招股资料,禾赛科技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激光雷达产品,旗下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械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禾赛科技并非 「带血上市」,其基本面提供了很大支撑。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53.9% 至 7.06 亿元 (人民币,下同),净利润达 4400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对比去年同期亏损 7210 万元,每股基本盈利为 0.33 元。这也被看做一个积极信号,不仅向市场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增长潜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信心。

据统计,2022 至 2024 年期间,禾赛科技分别实现约 8.04 万、22.21 万、50.19 万台激光雷达出货收入。在今年首季,禾赛科技出货量达 19.58 万台,同比增加 2.3 倍。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达到 1 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截至 2024 年 12 月,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 10 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自 2022 年 7 月禾赛科技开始批量出货直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禾赛科技在全球 ADAS 市场累计出货量排名第二。

禾赛科技预期,在港上市可拓宽及巩固资本渠道,募集额外资金渠道用于发展业务,在港上市集资所得将主要用于研发投资、提升生产能力及业务扩张。

中概股回港通道重启

此前,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曾透露,自 2018 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 33 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市值在所有中概股的市值中占比超过七成。

阿里巴巴是首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其近千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也成功引爆了中概股回港潮。

早期回港的企业,如京东、网易、百度等大多采用二次上市,而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以及知乎、贝壳、名创优品等公司则直接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一些已二次上市的公司如再鼎医药等也已成功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

388083818932170752.png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但自 2022 年 11 月奇富科技回港上市之后,近两年多未有通过融资方式回港的中概股。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指出,中概股回港放缓主要受国际监管趋严、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市场情绪波动影响。

有分析认为,禾赛科技的成功闯关,意味着中概股的回港通道重新打开。梁海明也表示,禾赛科技成功通过聆讯代表香港对高科技企业回港上市的积极态度,也表明香港市场接纳中概股的能力持续增强。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指出,根据港交所二次上市条件,测算拼多多、富途与满帮等 21 只标的满足回港上市条件。另有极氪等 5-7 只后续达到上市时间等要求后同样可能满足回归条件。这 28 家潜在标的总市值约 1.6 万亿港元,综合考虑预计对应有 800-1100 亿港元的募资需求。此外,仍有超 300 家中概股公司,市值总额 3000 亿港元左右,多为中小市值公司,

「未来回港节奏有望逐步加快」,梁海明说,近期中概股估值修复、企业业绩回暖叠加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中概股受到追捧。同时,香港金融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政策支持增强,进一步发挥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的作用,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更有利环境。

拥抱 「科企专线」

有分析指出,禾赛科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其意义不仅在于一家公司的 IPO,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和一套可行的参考模板,为观望中的中概股提供了关键借鉴。

梁海明认为,禾赛科技通过聆讯为其他中概股提供了示范效应,强化了企业对港交所的信心。未来,具备成长性与国际化潜力的企业将更多选择 「双重上市」 或 「第二上市」,推动中概股回流香港成为趋势。

禾赛科技也是首家通过 「科企专线」 完成聆讯的公司,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传统 「二次上市」 或 「双重主要上市」 的全新路径。

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交所 5 月 6 日宣布正式推出 「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港交所总裁陈翊庭在港交所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曾透露,自 「科企专线」 推出以来,港交所一共新增了 50 家 18A、18C 申请。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科企专线」 允许公司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减少了早期信息披露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和竞争风险。

禾赛科技的成功聆讯,为后续中概股,特别是科技类中概股,提供了一套从路径选择到上市策略的参考方案。有分析认为,中概股回港上市进入了一个以 「硬科技」 和 「双重主要上市」 为特征的新阶段。

对于香港市场能否承接住后续中概股回流,陈浩濂提到,证监会和港交所一直推进上市制度的全面检讨,包括改善审批流程,以及研究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等,以进一步便利新兴产业公司和海外企业在港上市。

梁海明认为,大型中概股回港虽对流动性构成挑战,但若推动港股通引入人民币定价、强化互联互通机制,将有效解决资金承接问题。他建议,未来内地、香港两地应加强协调,提升市场承载能力,确保中概股回流平稳、有序,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推荐阅读

招商证券资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近 3 成,近年业务和管理层有所波动

admin

微软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宣布涨价并推出新的 「标准」 订阅

admin

75 岁的光伏还不想做 「老登」:阳光新能源 「科技追光之旅」,追寻光伏来时路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