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5 日 5 时 37 分 24 秒
商业动态

从市值 60 亿到不足 1 亿:车车科技遭遇现实困境与规模增长挑战

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WEMONEY 研究室,作者 | 文心,编辑 | 刘双霞

近日,车车科技发布了 2025 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 13.5 亿元,总保费规模超 115 亿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车险业务的表现——平台交易量突破 81 万单,同比增长 135.5%;新车保费规模达 26 亿元,同比飙升 150.6%。

然而,在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车车科技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司股价长期在 1 美元左右徘徊,截至 2025 年 9 月 4 日收盘,每股报 1.110 美元,市值 9786 万美元,股价较上市首日峰值已蒸发近 99%。

1. 新能源车险成核心增长引擎

车车科技的战略重心已明显转向新能源车险领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 13.5 亿元,总保费规模超 115 亿元。新能源车险赛道表现突出,平台交易量同比增 135.5% 至 81 万单,新车保费规模达 26 亿元,同比飙升 150.6%。

公司毛利润同比增 1.7% 至 6580 万元,经调整后亏损较 2024 年同期大幅收窄 56.9%。公司预计 2025 年全年营收将达到 30 亿至 33 亿元,并有望实现盈利。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与 15 家主流新能源车企建立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包括特斯拉、小鹏、小米等知名品牌。这种合作覆盖了从新车交付、存量用户续保到智能理赔等核心环节,贯穿车主的全生命周期。

以小米、特斯拉、理想等品牌为例,平台单月高峰期新车出单量超 10 万辆,线上化出单率稳定在 95% 以上,车主自助投保比例达 87%。新车型从参数测试到可线上出单的周期,已由原来的 1-2 周缩短至 2-3 天,显著提升车企交付效率。

车车科技于 2023 年 9 月 18 日通过 De-SPAC 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车车科技股价大涨 581.82%,收盘报 75 美元/股,市值一度达到近 60 亿美元。然而,这一辉煌表现只是昙花一现。在接下来的交易日,车车科技股价连跌,如今的股价已跌至 1 美元附近。

2. 亏损收窄但应收账款高企

车车科技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提供车险交易服务,公司也坦言业务的成功取决于中国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销量从 2018 年的 280 万辆下降到 2021 年的 260 万辆,下降了 9.9%。汽车需求下降可能会对汽车保险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车车科技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取得了显著增长,但这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带来了风险。

从历年业绩来看,2021-2024 年前三季度,车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7.35 亿元、26.79 亿元、33.01 亿元、24.90 亿元。其中 2022-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 54.38%、23.23%、2.30%,尽管规模仍在持续增加,但营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同时,车车科技至今仍未摆脱亏损,2021 年以来分别亏损 1.46 亿元、0.91 亿元、1.60 亿元、0.51 亿元。在公司毛利率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费用的高企让公司很难实现亏损收窄,更不用说扭亏为盈。

更令人担忧的是,车车科技的应收款项持续高增。在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仅增长 2.30% 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从 2023 年底的 4.66 亿元飙升至 7.47 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拉升至 65.78 天。这表明公司在扩大与各大车企合作的同时,回款能力不容乐观,可能面临现金流压力。

车车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 AI 技术能力。公司基于百万级新能源用户数据,融合 DeepSeek、Qwen 等大模型技术,构建了智能客服体系。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目"多模态风控系统,融合文本、图像与语音数据,将欺诈识别准确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为合作险企年均降低约 20% 的赔付风险。

然而,作为一家保险科技公司,车车科技在研发投入上并不突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经营费用为 9280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1.219 亿元减少 23.9%。

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为 3730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4170 万元减少 10.6%;一般及行政开支为 3730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6180 万元减少 39.7%;研发费用为 1830 万元,较同期研发费用略有下降。

这种研发投入的相对不足,可能影响公司长期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3. 行业共性挑战与政策风险

车车科技面临诸多行业共性挑战。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风险特征、费率厘定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存在明显差异,这直接导致新能源车险的出险频率、案均赔款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

具体而言,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较高,安全性还有待检验;二是目前车主以新手或年轻群体为主,驾驶经验相对缺乏;三是新能源汽车用途多为营运车辆,被用于城市公交、网约车等赔付率较高的领域;四是新能源车更高的维修工时费、配件费和不成熟的维修定损标准,导致维修费用高于传统燃油车。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车车科技的核心股东仍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创始人兼 CEO 张磊表示将持续增持股份;腾讯、宽带资本表示继续持有或增持公司股份。

美光科技执行副总裁 Michael Cordano、原西部数据 CFO Mark Patrick Long 等国际资深产业人士近期增持且合计持股比例超过 5%,显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信心。

业内分析认为,尽管车车科技在新能源车险领域表现出色,但其盈利模式尚未真正跑通,对新能源车市场的过度依赖可能影响其长期发展。未来,车车科技需要证明其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状况,并向市场展示其全球化战略能够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才能重新赢得投资者信心。

市场分析认为,尽管车车科技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增长迅速,但其面临的应收账款高企、盈利模式未完全跑通以及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等问题,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未来,车车科技需要证明其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状况,并向市场展示其全球化战略能够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才能重新赢得投资者信心。

推荐阅读

中国每年花 280 亿元进口榴莲,为啥不自己种?

admin

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我会这么累?

admin

搞了半天,台积电的机密是日本偷的?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