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财讯

金融 「李鬼」 再升级:中银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机构密集澄清

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9 月 11 日,中银基金再次发布澄清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司及员工名义,通过微信群方式诱导投资者开户并进行产品投资。这已是该公司今年以来第二次发布类似声明。而就在 9 月 9 日,博时基金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中银、博时基金接连 「发声」,揭示诈骗新手法

  据中银基金最新披露的澄清公告显示,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司及该公司员工名义进行非法活动,通过微信群方式诱导投资者开户并进行产品投资。公告明确指出,公司从未授权无资质机构销售产品,相关虚假 APP、微信群与公司无任何关联,并公布官方客服热线及官网供投资者核实。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这是中银基金年内第二次 「打假」。回溯至 2 月 26 日,该公司曾发布类似公告,彼时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群诱导投资者参与 「股票投资、大宗交易」,诈骗手法与此次高度相似。而从历史纪录看,中银基金 2024 年 12 月也曾针对 「中银智投」 虚假 APP 发布澄清。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 9 月 9 日,博时基金也发布了澄清公告。该公告详细列举了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通过微信、QQ 群组传播仿冒链接,伪造基金公司工作人员身份,诱导投资者扫描二维码下载虚假客户端。博时基金在公告中公示了官方网址、微信公众号及 APP 下载渠道,并特别附上正版 APP 图标供投资者比对鉴别。

图片

  博时基金强调,投资者的所有交易行为均应通过公司直销平台或公告披露的销售机构办理,任何要求私下转账的行为都涉嫌诈骗。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博时基金近年来反诈动作频繁,2020 年 11 月、2018 年 9 月均因类似冒用事件发布声明,其公告中反复强调 「投资者需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业务」。

  诈骗手法迭代升级,公募行业掀 「反诈潮」

  事实上,中银、博时基金的密集澄清并非孤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 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一轮 「反诈潮」,已有诺安基金、富荣基金、南华基金、兴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融通基金、长城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先后发布类似澄清公告。

  今年 3 月,诺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 「诺安改革趋势基金经理荐股」 视频,诱导投资者添加微信好友并转账,其管理的 「诺安改革趋势混合」(001780.OF) 成为仿冒标的。

  富荣基金 5 月 6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盗用公司营业执照或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等方式获取投资者信任,引导投资者下载 「富荣创投」「富荣海富」 等杠杆平台 APP,骗取投资者钱财。南华基金更是在 5 月 17 日和 27 日两次发布公告,揭露不法分子假冒公司 APP、网站,以 「投资交流」「培训费退费」 为由诱导充值转账。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诈骗手段呈现出 「精包装」 和 「专业化」 特征。例如,假冒 APP 从界面设计到功能模块都高度模仿正规平台,甚至使用与基金公司名称完全一致的 APP 名称。兴银基金在 5 月 30 日提到的 「兴银售后 APP」,不仅冒用公司名称,还设置 「龙虎榜」「涨停基金」 等虚假栏目,极具迷惑性。兴银基金在公告中提醒投资者,该公司暂无官方手机 APP 客户端,所有声称该公司官方 APP 的,均为假冒。

  6 月 4 日,泓德基金在公告中指出,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司及员工名义,发布虚假采访稿件,以荐股为噱头吸引投资者,并诱导投资者加入其创建的群聊、直播间或下载虚假的证券公司 APP,以指导投资者打新股或下达买卖指令获利为由,骗取投资者资金。

  同样在今年 6 月,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司或员工名义,通过钉钉、企安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构建聊天群,以股票知识分享、办理股票打新、大宗交易为由,通过虚假的投资平台和仿冒 APP 诱导投资者充值汇款,实施诈骗非法活动。

  面对持续升级的诈骗手段,基金公司普遍加强投资者教育。例如,中银基金在最新公告中强调 「四看」 原则:一是看销售人员资质;二是看产品是否备案,核查产品合法性;三是看宣传形式,警惕夸大宣传用语;四是看收款账号,核对收款账户名称。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金融 「李鬼」 再升级:中银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机构密集澄清)

(责任编辑:43)

推荐阅读

场外基金扎堆 「换脸」 转型资金集中流向 ETF

admin

「芯片热」 带火主题基金!「新动能」 的生动折射

admin

年入 200 亿,星巴克却准备 「卖身」?瑞幸大股东或将接手星巴克?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