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星链」 正在急迫追赶。
10 月 14 日,界面新闻从产业链独家获悉,被称为中国版 「星链」 的卫星运营公司上海垣信,目前已经开启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在 50 亿-60 亿,投前估值在 400 多亿人民币。
早在 2024 年 2 月,垣信卫星就宣布完成 67 亿元 A 轮融资,是迄今为止国内卫星行业的最大单轮融资金额。
「现在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已经有大概 90 颗卫星,今年下半年要完成 108 颗的卫星目标,明年年中将达 324 颗,年底 648 颗,2027 年要完成 1296 颗,2030 年之后达到 15000 颗」,一名接近上海垣信的产业链人士说,不能再拖了,这是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卫星通信已是全球通信产业的必争之地。
以更快速度发射卫星占领频段,是在卫星通信竞争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分配有严格的发射时间与数量要求,否则将丧失资源使用权,立项 7 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第 9 年要完成总规模的 10% 发射,第 12 年要完成 50%,第 14 年必须完成 100%。
对比来说,美国 SpaceX 公司的星链进展更为迅速,截止 2025 年 8 月,星链已发射 8926 颗卫星,今年年底前即可发射 12000 颗卫星。
中国卫星通信的主力军则是中国星网的 GW 星座和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火箭发射成本等原因,目前两家公司发射卫星都还不足 100 颗,目前火力全开,奋力追赶。
以中国星网为例,近期在 21 天内进行了 5 次发射,5 组卫星接连升空。「上海垣信也将在今年 10 月开始,全面加速发射节奏」,上述人士说。
在 5G 建设进入尾声之后,全球通信基建进入了存量状态。然而今年以来,卫星通信和 6G 正在成为最新的通信技术应用,这也衍生出了庞大的航天卫星基建市场, 卫星通信上游的大量产业链企业 ,正在满怀等待庞大订单的哺育。
根据咨询机构测算,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规划在 2030 年会发射 1.5 万颗卫星,GW 星座计划发射 1.2 万颗,单星平均造价在 1500 万元,仅这两大巨型星座,将牵引将近 1 万亿元的卫星制造市场空间。
「现在全球各个国家对 5G 投资减少了,价格战也打得很厉害。我们现在决定全面转型和升级到卫星通信赛道,我们公司的未来在 6G。」 广东中山的基站天线公司通宇通讯,其高层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通宇通讯算了一笔账,中国接下来会有接近 2-5 万颗卫星升空,目前距离目标只完成了 0.5% 左右,空间还非常大。通宇通讯提供的卫星天线、地面站天线的零部件及相关产品成本大概在 200 万元左右,如果公司能获取 20% 左右的占比,未来几年能贡献百亿级别的收入。
「比较确定的是,接下来 2-3 年将有 20-30 亿的新增订单」,通宇通讯人士说。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通宇通讯已经与 GW 星座和上海垣信卫星进行产品合作,也在近期垣信的新一轮融资中,拟投资 1 亿元入股,进一步夯实供应链关系。
广州海格通信负责人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加快终端侧的卫星通信芯片的研发,预计在 2026 年开始量产,主要应用在 「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 等业务。
深圳震有科技负责人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是国内某大型卫星集团核心网业务的关键合作方,攻克低轨卫星地面核心网系统等技术;同时在 「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高通量卫星」 的地面核心网系统进行了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已经交付或正在验收中。
除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端的供应链也开始躁动了起来。
10 月 9 日,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近 25 亿元人民币新增融资。今年 9 月 15 日,天兵科技完成了天龙三号全系统海上试车,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标志国内商业火箭已具备 「一箭多星」 批量发射的工程能力,并为天龙三号火箭年底前的首飞任务奠定了基础。天龙三号性能对标 SpaceX 猎鹰 9 号。
除此之外,9 月 28 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完成 24 亿元融资。9 月 18 日,星际荣耀宣布完成首批资金 7 亿元人民币交割。
在带动上游供应链之后,卫星通信的下游商业前景也颇为诱人。
今年 6 月,马斯克就曾预测,SpaceX 2025 财年的全年营收大约为 155 亿美元,咨询公司 Quilty Space 估计,星链今年的收入将从 2024 年的 78 亿美元增长至 123 亿美元。这意味着星链业务在 SpaceX 总收入中的占比将接近 80%。
一个数据是,目前全球 30 亿人还未联网,而在 「一带一路」 的国家中,有 4.23 亿人尚需要移动宽带。相比起需要大量基建的 5G,卫星通信无疑是这部分国家和群体的最佳选择。
「上海垣信接下来首先会在巴西、巴基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曼、马来西亚等国家拓展,如果千帆星座有 600 颗卫星在线组网,垣信就能开始获得 50 亿规模的订单」,上述产业链人士测算。
国内市场也开始探索起更多的卫星通信应用。就在 10 月 10 日,工信部通知就提到,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9 月 29 日,中国移动正式获颁国家工信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目前,继中国电信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可以预见的是,全球的通信行业在经历轰轰烈烈的 5G 建设之后,一场围绕海陆空的卫星通信和 6G 庞大新基建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