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17 日讯 (记者 曹韵仪)又一小贷公司被清退注销。近日,宁波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公告取消狐狸互联网小额贷款 (宁波) 有限公司 (下文称 「狐狸小贷」) 试点资格。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试点资格被取消,通常是合规与经营层面都有问题,比如业务开展不规范,存在超范围经营、违规跨区放贷、资金用途监控缺失。
狐狸小贷的唯一股东为搜狐旗下的金融科技集团——狐狸金服 (北京)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下文称 「狐狸金服」),此次小贷公司被注销试点资格对于金融板块的布局有何影响?财联社记者今日致电狐狸金服的客服和官网电话,但截至发稿暂无回应。也有观点认为,这或将对股东方搜狐金融科技板块的布局和战略协同形成影响。
今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清退的步伐加快,仅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缩减的数量就已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减少量。有业内人士坦言,监管趋严趋势是非常明确的,整体行业均面临压力和挑战,但长期而言行业发展会更健康。
狐狸小贷被注销试点资格 搜狐旗下金融布局缩水
10 月 16 日,宁波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显示,同意取消狐狸互联网小额贷款 (宁波) 有限公司 (本文称 「狐狸小贷」) 试点资格。狐狸小贷的唯一股东为狐狸金服 (北京)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称 「狐狸金服」)。
天眼查显示,狐狸小贷旗下拥有消费信用 App「小狐分期」。不过目前,华为和苹果官方应用市场均无法搜索到该 App。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试点资格被取消,通常背后有多重原因,问题多集中合规与经营层面,比如业务开展不规范,存在超范围经营、违规跨区放贷、资金用途监控缺失;风控体系薄弱导致不良率高企,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公司治理混乱,股东资质或资金来源存疑;以及未能满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数据报送、杠杆率、利率合规等方面的持续监管要求等等。
「此次宁波金管局叫停狐狸小贷试点,也反映出地方对类金融牌照的监管持续趋严,尤其对互联网背景小贷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偏离试点初衷、风险外溢等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王蓬博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狐狸金服是搜狐旗下的金融科技集团,起步于 2014 年 4 月成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 「搜易贷」。据狐狸金服官网介绍,该公司已经布局网贷信息中介平台搜易贷、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狐狸普惠等业务,并获得了互联网小贷、企业征信、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牌照。
被取消小贷公司试点资格对于狐狸金服的布局有何影响,财联社记者今日致电狐狸金服 (北京)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电话和邮箱,但截至发稿暂无回应。
王蓬博则指出,取消试点资格意味着该公司将不得以小贷形式新增放款业务,原有资产需逐步清收或转让,直接影响其主营业务与收入来源,对股东方搜狐金融科技板块的布局和战略协同也将形成影响,可能引发市场对其金融科技能力与合规管理的重新评估。
监管力度持续趋严 多家小贷公司被清退
今年以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强监管趋势逐步加强,10 月 13 日,甘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取消张掖市甘州区兆银小额贷款试点资格,更早之前甘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取消了 13 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 300 家小贷公司被清退。
一位小贷公司业务部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整体看,监管趋严趋势是非常明确的。「今年来,全国多地均有相关公告,取消一批不合规小贷公司的经营资格。其中,『僵尸类』『失联类』 公司是清理的重点。
根据官方数据,这一清退趋势也日趋明显。人民银行公布 2025 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4974 家。贷款余额 7361 亿元,上半年减少 187 亿元。自今年 1 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启动对不合规小额贷款公司的集中清退行动,仅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缩减的数量就已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减少量。
根据此前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下称 《通知》),其中列出了多项重点任务:比如加快清零存量不合规机构,力争三年内清退 「失联」「空壳」 以及严重违规经营的地方金融组织。同时要求严控新批新设机构,规范整治期间原则上不新设地方金融组织。
《通知》 提及,对 「失联」 或者 「空壳」 公司,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劝导其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和业务范围、自愿注销,或以其他方式引导其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
「小贷行业持续收缩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外部看,监管持续趋严成为推动小贷数量收缩的重要因素,既有对空壳、失联类僵尸机构的清理,也有近期类似 「退金令」 等影响,与主业经营关联不大的主体机构由此放弃小贷牌照;而内部看,部分小贷机构由于在业务模式、方向上未能形成有效竞争力而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
上述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坦言,行业在野蛮发展后,必然经历严监管阶段。「这对我们从业者而言,当下看有挑战、有压力,但长远看,也是在为行业后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