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产品风险等级集中调整。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金融机构发现,自 10 月 15 日起,中信银行陆续对代销的 17 只资管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调整,其中 15 只基金等级上调;富国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融通基金等公募机构也调整了旗下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且多数为调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也被调升了风险等级,引发市场关注。
在调研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基金风险等级上调的深层原因:波动率上升、最大回撤偏离倍数增加、规模下降是主要触发因素。对于此次调整占比较高的债券基金来说,债市波动加剧与部分基金权益仓位的提升成为两大推手。
在基金销售端,风险等级调整已产生实质影响:银行系统将对风险不匹配的定投计划执行自动拦截。这场看似常规的风险等级调整,正在悄然改变着投资者的决策逻辑和基金产品在代销渠道的接受度。
基金密集上调风险等级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与代销机构密集发布旗下基金或代销基金风险等级调整的公告,涉及产品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中信银行的公告,中信银行于 10 月 15 日起陆续调整 17 只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等级,其中上调 15 只基金的风险等级,仅 2 只基金产品风险等级下调。中信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旨在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对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产品风险评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等主要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产品也在调整之列。例如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截至 10 月 20 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 76%,近一年该基金回报率为 92.25%。在中信银行的此次调整中,该基金的风险等级由原来的 「中高风险」(PR4) 提升至 「高风险」(PR5) 级别。
事实上,在中信银行公告调整之前,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公告了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仍以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为例,8 月 5 日,汇添富基金就发布了二季度风险评价结果,该基金就因为波动率上升而被调高风险等级。
除中信银行外,多家基金公司近期也公告了旗下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富国基金近日对旗下 31 只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调整,其中上调 28 只基金的风险等级,包括近期涨幅较大的金 ETF(518680)。
天弘基金近期也调升了旗下 6 只基金的风险等级,其中,天弘添利债券 (LOF)、天弘多元收益债券、天弘弘丰增强回报债券等,风险等级由 R2 调升至 R3。三只指数增强基金风险等级由 R3 上调至 R4。
此外,海富通基金、融通基金近期同样公告了旗下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基金公司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后,基金代销机构也会跟着调整。」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波动加剧与资产配置变化成主因
基金风险等级上调,主要是产品波动率上升、规模变化以及底层资产配置结构性变动导致的结果。
「独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会定期对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产品运作情况,实事求是地调整部分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风险等级上调一般会包括几个原因,比如波动率的上升,最大回撤偏离倍数上升,规模下降等。」
「对于部分绩优基金而言,高收益往往与高波动相伴相生。」 一位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人士表示,比如北交所基金,尽管其长期业绩表现抢眼,但基金净值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反映出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此类基金通常投向成长性强、流动性相对不足的创新型企业,其净值波动天然高于主流宽基产品。随着市场风格变化与资金结构变动,此类产品的风险特征进一步显性化。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型基金风险等级上调主要受到两大因素驱动。一方面,近期债券市场整体波动加大,直接传导至以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的基金净值表现。尽管债券资产通常被视为稳健型配置选择,但在股债 「跷跷板」 效应及利率政策预期变化的影响下,债市波动率有所上升,部分债券基金净值随之出现明显起伏。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亮眼,部分债券基金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以增厚组合收益。此类策略调整自然带来风险特征的改变,需在评级中予以体现。例如近期上调风险等级的海富通策略收益债券基金,其股票仓位 2024 年底为 11.28%,2025 年一季度末已提升至 14.54%,2025 年二季度末股票仓位进一步提升至 15.29%,产品波动也随之加大。
或对定投操作产生直接影响
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将对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不改变投资者此前购买产品的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其他风险收益特征,但对后续交易行为、尤其是定投操作,将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现行适当性管理要求,若投资者定投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上调后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银行及代销机构将无法继续执行扣款操作。中信银行的公告就显示,对于涉及定投的产品,若调整后的产品风险评级高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将导致扣款失败,若连续三次扣款失败定投协议会自动失效,投资者可选择重新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或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
「调整基金风险等级的影响主要在基金销售环节。」 一位银行投资顾问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银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更多是图个安全,因此他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对于风险等级高的产品会很谨慎,尤其是经历了近几年市场的大幅波动,客户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对于高风险的产品格外谨慎。」
「大多数投资者不太会判断基金风险和底层资产以及市场的逻辑,所以风险评级是他们选择基金时唯一的参考标准。」 上述银行投资顾问表示,「一旦风险评级上调,对银行的很多客户来说,对相关产品的购买意愿就会下降。」
「除操作层面的限制外,风险等级调整所传递的 『风险信号』 更应引起投资者的充分重视。」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非 「一次性」 流程。随着市场环境演变与基金策略的不断优化,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处于动态变化中。投资者有必要定期审视所持基金的最新评级与风险提示文件,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适时调整投资结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