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1 月 5 日讯 (编辑 杨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简称 「个贷不良批转」) 市场今年以来持续火热,仅一季度,个贷不良批转成交 370.4 亿元,同比增长 7.6 倍。财联社从业内获得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个贷不良批转成交 1076 亿元,比去年同期翻倍。
除股份行与消费金融公司活跃于个贷不良批转市场外,国有大行也在加速个贷不良资产转让。金融机构受益于个贷不良批转火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优化经营指标。
今年个贷不良批转成交规模或突破 2000 亿元
根据银登中心公布的统计,自试点开启以来至 2024 年末,银登中心累计成交个贷不良资产包 1094 个,累计成交金额 2771.8 亿元。
2021 年初,原银保监会出台 《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 〔2021〕26 号),开启了批量转让个贷不良贷款和单户转让对公不良贷款试点通道,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实施。
初期,个贷不良批转并不活跃。2021 年成交规模为 47.3 亿元,2022 年成交 175.7 亿元。
2022 年底,原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 《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 〔2022〕1191 号),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参与试点的出让方金融机构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了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不少地区的城农商行。
2023 年,个贷不良批转市场加速扩张,全年成交 965.3 亿元,同比增长 449.4%。2024 年,个贷不良批转成交 1583.5 亿元,同比增长 64%,市场进一步成熟。
根据银登中心公布的 《2025 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今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转成交 370.4 亿元,同比增长 7.6 倍。
图:个贷不良批转业务季度成交情况

(资料来源:银登中心,财联社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银登中心至今尚未发布 2025 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情况。
财联社近期从业内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 1076 亿元,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内预计,2025 年全年成交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
金融机构受益个贷不良批转火爆
从成交的贷款类型构成来看,2025 年一季度,经营类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透支分别占比 13.5%、72.4%、14.0%。趋势上,试点初期个贷不良批转以经营类贷款为主,随着消费金融公司纳入试点范围,信用卡透支、消费类贷款规模逐渐占据优势。
根据财联社今年一季度的报道,不少商业银行都在加速出售个贷不良资产包,尤其是信用卡。此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延续了 2024 年趋势,多家消金公司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业内人士介绍,2024 年底银登市场的开户机构数超 1000 家,当前个贷不良批转以股份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最为活跃。不良转让活跃的城商行集中于第二批试点的 11 个省市中,另有较多省份农联社集体组织转让。另外,国有银行不良转让规模也开始增加,如建设银行已初具规模,工商银行设立了风险资产经营中心,中行、农行资产出让工作提速。
从近期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来看,平安银行 2025 年的个人不良贷款 (信用卡透支) 转让项目已来带到了第 68 期,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个人不良贷款 (信用卡透支) 转让项目来到了第 25 期,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25 年的个人不良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 转让项目来到了第 75 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金融机构抓住个贷不良批转火爆的机会迅速出清,继续实现不良资产下降。既可出售短账龄资产,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也可以出售已核销资产,转让产生利润,实现税前扣除。此外,个贷不良批转可大幅优化管理成本和处置成本,保持整体经营指标优异。
根据华泰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对上市银行三季报的分析,2025 年 9 月末上市银行不良率 1.23%,拨备覆盖率 236%,分别较 6 月末持平、微降 2pct,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三季度上市银行年化不良生成率 0.55%,较二季度环比变化-13bp,各类型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均边际下行。2025 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年化信用成本 0.48%,同比下行 11bp,驱动利润释放。
上述业内人士预计,2026 年有望全面放开个贷不良批转试点,各地城商行、以及车贷、小微企业贷款均有参与个贷不良批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