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 Pro,作者:波旁,监制:Benjamin,校对:梅卡,题图来自:AI 生成
谁也没想到,今年夏天的朋友圈美感,会被一只螺丝钉拼接的机械巨脚踹翻。
融合了工业废土风与荒诞美学的广告图,如电子蟑螂般爬满朋友圈,配上评论区清一色的 「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让人困惑之余又忍不住想点进去一探究竟。
「刷两下朋友圈就是螺丝钉大脚丫子,谁懂底下一堆朋友发的人机评论的救赎感,中式复读机你赢了。」
众人的朋友圈终于实现了推送平权,曾经那些晒豪车飞机广告截图调侃自己身价的朋友,也无一幸免地接收到了打螺丝的邀请。
作为拥有十亿级用户的超级应用,微信一贯以克制可控的姿态在修改设计和迭代,以避免打扰用户,连朋友圈发多了现在都会被折叠成一条消息。
但这只钢铁大脚却能在信息流里无限增生,成了微信体验的阿喀琉斯之踵。
吐槽折螺丝是腾讯亲儿子,要不得收多少钱才能这样?
「别笑,你笑你也过不了第二关!」 在评论区的重复出现,不仅成功洗脑网友,也引来了品牌的集体抽象整活儿。
毕竟这个梗触达的群体之大,是品牌小编们梦寐以求的。
话题热度和洗脑神曲 「美美桑内」 并驾齐驱
不堪其扰的微信用户们也开始搞抽象复制官方的评论:「别笑你,你笑你也过不了第二关」,在游戏推广下面假装人机。
好多人甚至在评论区打自己行业的广告,保证它可以在你刷朋友圈的任何节点出现。
那些看似来自好友的评论,多的能占据两屏多,不过参与的人却各有各的算盘:
「看到大家朋友圈都这么乱,我就放心了。」
「留言是为了将自己的不满加载在别人的信息流中,形成更大的信息屎墙去砸别人。」
「好久没这么热闹了,有点像吃席,能看到许久不见的人也留了言,甚至还有去世的人的账号……」
据传,这个游戏还会假装你的微信好友生成留言刷存在感。有人因为它友谊破裂——「宁愿给这个玩意点赞也不给我点赞」。
后来很多人发现留言是假的,「只是微信名字一样」。
一万+人发帖询问折螺丝下面的评论是真的吗
螺丝火了,火在一种无序的入侵感。有人为了对冲这种荒诞,干脆把自己的头像名字改掉,成了 「文件传输助手」 转世。
有人从抽象到具体,把铁脚板带进现实,专门对路人进行视觉挑衅。
于是这张诡异的脚板也就跟着出了圈,被网友拿来转发、二创出各种猎奇版本。
最过分的是,有人被刷屏了两个月才看清标题是 「折」,而不是 「拆」 螺丝。
诡异的错别字加上全名强攻,让这款小游戏成了移动设备上的 4399。
通过 30 关就能拿钱?但没几个人能真提现
如果真的点进游戏,游戏的第一关就是新手教学:每次把相同颜色的三颗一起拆走,最后拆掉所有的螺丝即可。给人一种轻松拿捏的错觉。
但从第二关开始就难度骤增,逐渐逼着玩家不得不靠看广告辅助过关。
第一关和第二关对比,根本没打算让你休闲
要想继续给游戏降低难度,就需要试玩 30 秒 《无尽冬日》 或者 《口袋骑兵》。多数玩家想着,「反正没成本」 也就点了。可就在试玩结束、手指习惯性连点屏幕的瞬间,界面早已偷梁换柱,把玩家一脚踹进了另一个游戏。
让你以为只要重开就能过这关,玩的就是让你点击别的
它像台注意力粉碎机,刚碾碎你上一秒的专注,下一秒就巧妙地把碎片扫进新陷阱。
「从折螺丝页面跳出来之前,你就已经被新的东西吸引了,因为它都是一些原始动作就能完成的操作,反馈是非常即时的。」
这种无缝劫持的终极形态,就是满屏乱推的换皮小游戏:除了标志性的钢铁大脚板,如今又冒出了别的妙想,活脱脱一条赛博器官流水线,专产简单粗暴的感官钩子往你视网膜上焊。
这种小游戏从图标设计开始,就有点像图形化的手中陀螺解压神器。玩法也大差不差,多数是不吃操作的消除类原理。
每当游戏陷入僵局,你就不得不接受游戏里提供的看似 「没有成本」 的方案。但所谓的 「复活捷径」 和 「试玩 30 秒」,不过是把你押送往下一个注意力刑场的传送带,最终目的就是让你马不停蹄地给广告流水线拧螺丝。
终于在广告里成功拆到了螺丝
在成功忍耐过广告和跳转,真的拆了几关螺丝以后,有的版本会收到 「过了 30 关可以返现」 的提示。
有人信了邪,吭哧吭哧拆了好几天,那笔钱却永远躺在 「提现进度 99.9%」 的电子鬼打墙里,永远 「还差最后一步,你就可以提取」。
有人只拿到了最初的几块钱奖励,后续却一直在 「审核中」。
看起来 「无脑」 的小游戏,玩起来到底有多上头
很多人在金钱上都没上过头,他们躲过了杀猪盘和非法理财,最后却栽在了小游戏上。
有人在 《合成大西瓜》 里可以折腾一夜,让两个猕猴桃碰到一起,期待它们 「砰」 一声变成西红柿。
有人以为 《抓大鹅》 只是个网页版连连看,却一直玩到手机没电,然后满脑子都是玉米贴图。
没有 3A 大作的华丽外壳,没有需要苦练的操作技巧,只有最原始的 「点一点」「拖一拖」。这些看似弱智的方块、线条和简易操作背后,藏着一套精密到可怕的 「快乐流水线」。
刷朋友圈看到跳一跳排名就想再跳两把,合成水果总想 「再来一个」,半夜还惦记着新一天的任务挑战。而这种期待,正是来自速度超快的游戏感反馈。《跳一跳》 里你手指一松,角色已弹射落地;《合成大西瓜》 里两个水果一碰,「啪」 就合成一个更大的,整个过程快到你几乎感觉不到延迟。零延迟+百分百确定性的 「爽感」,无疑给大脑按下了奖励按钮,让人沦为重复点击的提线木偶。
无需下载安装、点击即玩,让进入和尝试的成本近乎零。一旦你启动游戏,它就要开始榨取你的多巴胺。
而游戏阶段性胜利带来的盲盒奖励,则完全取决于运气。这种 「不知道下次啥时候能中奖,也不知道会中啥」 的设计,学名叫 「可变比率强化」。它利用了人们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兴奋的心理,就像抽盲盒一样,让你欲罢不能,总想着 「再玩一次说不定就出好东西了」。
世界不会看到你的努力,但小游戏会。进度条、成就徽章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把抽象的成长变成了眼睛能看到的成就感,让人忍不住想把蓝图拼完。
《成语接龙》 里,每解锁一个新成语,就像地图上又点亮一个地方
消费心理学里的 「损失厌恶」 也在这里被放大到极致:只要玩家投入时间和精力,最终都会成为自己的 「沉没成本」——辛辛苦苦玩到高阶,排名超过了好友,几天不玩就会掉出榜单,感觉之前的努力都白费,倒逼用户回到排名里来。
有的游戏还用 「每日任务」 和 「连续登录奖励」 锁住玩家,感觉 「断了就可惜」
数据显示,有了排行榜后,玩家每天平均打开游戏的次数几乎翻了三倍,而且有 40% 的人会主动把成绩分享出去,把更多的人头拉进这个 「社交刑场」。
再加上 「限时挑战」 等模式制造的稀缺感和紧张氛围,把玩小游戏生生变成了十年前去抢购 iPhone 发售的盛景。
轮回的起始,往往源于一次漫不经心的点击。指尖划过,30 秒的弹窗再换取一次游戏机会的赎金。
一旦用户有效地被这些机制吸入,就最终会在 「游戏」 和 「留在游戏」 间来回跳转——通过观看广告获得游戏内奖励,如复活机会、道具加速等。而这种模式能将广告转化为用户主动获取的资源,大幅提升广告点击率和转化效果。以 《合成大西瓜》 为例,通过精准设置激励广告出现的时机,能使广告点击率维持在 70% 以上。
看着沉在下方的两瓣大西瓜各守一方,心里只想开始下一个轮回。
还有学术版
疯狂推广的小游戏,到底能有多赚钱
快速的反馈、随机的惊喜和可视化的成就,不断刺激着用户;用害怕失去进度和奖励的心理,把人 「绑」 在游戏里;再借助强大的社交网络,让用户互相比较、分享甚至合作,形成一张黏性极强的网。
再加上 《羊了个羊》 的爆火造就了财务自由的传说,于是连微商都不发了的朋友圈广告,开始被小游戏竞相攻占。
而小程序 「轻」 的特性:无需下载、更新快、要求低,则像一扇敞开的大门,让这套组合拳能轻松击中最多的人,再从这些人里筛选出最终的目标人群:氪金大佬。
上头的起点是点击广告,广告的尽头是氪金。
小游戏商业模式可分为两种,一是 IAA(广告变现),如羊了个羊、抓大鹅,二是 IAP(内购变现),主要是中重度游戏,例如 《无尽冬日》《咸鱼之王》 等,玩家通过充值的方式购买道具或其他权益。
冰雪主题策略游戏 《无尽冬日》 是微信小游戏畅销榜不可撼动的王者,自 4 月初发布之后,如今已经连续 6 个月霸榜。
据说市面前五的氪金小游戏:向僵尸开炮,运气好花个几万能推到 220 多关;寻道大千,活动拉满是氪佬常态,单次活动就需要一万左右;咸鱼之王,作为挂机闯关游戏,数字给你卡得死死的,想要区服霸榜最少需要 30 万;无尽冬日:单是英雄养成就需要几十万,加上其他养成,就算普通玩家想玩得舒服也得花几万 「呼吸费」。
NPC 都打不过?系统适时弹出礼包:「氪点吧,不然白挨揍。」 还有疑似 「托」 的玩家专挑你欺负,当玩家又一次被打到血压飙升,恭喜,上头氪金的按钮已经亮起。
好在网友鉴定只是微氪,「不至于吵架」
作为最花钱的 SLG 游戏,《无尽冬日》 开服 31 天充 320 块只是入门,「微氪」 而已;充三千算 「小车头」,能当个小头目;真正的 「地球哥」 为了一个虚拟地球图案,能砸 40—50 万人民币。
不需要苦练技术,充值就能变强——简单粗暴,却直击痛点。世纪华通上半年游戏收入 85 亿,同比增长 72.92%,背后是一群没时间打正经游戏的中年实力哥,用氪金体验 「权力代偿」。
所以折螺丝的点击广告会导流到 《无尽冬日》,无非是无尽冬日比折螺丝更挣钱罢了。
根据 2025 年最新行业数据,微信小游戏平台日活跃用户已突破 4 亿,单款头部游戏的月流水可达数千万至数亿元,而开发一款游戏的最小团队,仅需三人。
暴利的背后,支撑着无序的推广刷屏。
发行方通过大金额的买量 (即向用户投放宣传广告)方式获得曝光率高的广告位。以三七互娱为例,2024 年半年报显示,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达到 53.60 亿元,同比增长 25.26%。
你以为是擦边段子,没想到又是游戏试玩的入口
就连刷个短剧和搞笑段子都能被导入游戏,这又是一个天才思路:碎片化的游戏行为,理所应当植入在碎片化的短视频和朋友圈里。
这些注意力小偷最懂利用的就是把片刻喘息,偷换成 「再氪一单」 的冲动。当代人没有整块的时间和充分的个人自处空间,作为时间碎片的填充和空间的虚拟扩展,只能在简陋 UI 里挥金如土。
像素螺丝无孔不入地渗透进职场螺丝的每次转场,当用户在地铁上、午休时甚至老板眼皮底下不自觉点开小游戏时,新手引导时弹出 「首充礼包」,卡关时跳出 「战力直升包」,如果能够暂时买断痛苦,那就是值得的交易。
去班味是说教感很重的词,打工人的碎片时间只有打工人知道怎么过
有人意识到不可沉迷开始讨论戒断方法,有人则不堪其扰打算釜底抽薪,直接讨论怎么屏蔽这些推广。
得到的答案是得把朋友圈关了。
但就算你不刷朋友圈没事,小游戏总有办法,除非你能把网戒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 Pro,作者:波旁,监制:Benjamin,校对:梅卡
下载专栏报道 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折螺丝底下八百年不评论的好友怎么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