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 日 1 时 18 分 50 秒
基金财讯

年内已有 127 家公募机构启动自购权益基金

  又一家公募机构出手自购,用 「真金白银」 传递信心。8 月 25 日,华泰证券(上海)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华泰证券资管」) 发布公告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将于近期陆续运用不超过 3200 万元自有资金投资公司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不少于 1 年。

  华泰证券资管相关人士对 《证券日报》 记者表示:「运用自有资金投资公司旗下产品,旨在秉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与广大投资者和基金持有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酝酿的新增长点亦层出不穷,公司将继续聚焦先进制造、大消费、大健康等优质赛道,为投资者持续提供长期稳健回报。」

  公开数据显示,华泰证券资管于 2016 年获得公募牌照,2017 年发行首只公募产品,目前公募产品线已覆盖固定收益投资、多资产和 FOF 投资、权益投资、REITs 等多个领域。根据华泰证券年报,截至 2024 年末,该公司公募基金规模为 1386.69 亿元,较 2023 年末增长 44.54%。

  「公募机构近期积极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对 《证券日报》 记者分析表示,一是市场环境持续好转,A 股市场当前估值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凸显出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二是政策层面积极引导,《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要求,「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 50%」,推动公募机构加大旗下产品投资力度;三是机构主动传递信心,通过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展示自身投研实力与产品价值,从而稳定投资者预期,并助力新基金的顺利发行。

  《证券日报》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公募机构持续积极自购旗下产品,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据重要地位。据 Wind 资讯数据,截至 8 月 25 日,年内已有 127 家公募机构启动自购,自购产品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接近半数。

  此外,仅 8 月份以来,就有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多家机构相继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的计划。其中,8 月 11 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南方中证 A500ETF 联接 A、南方标普中国 A 股大盘红利低波 50ETF 联接 A、现金流 ETF 南方,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 2.3 亿元。8 月 8 日,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 1000 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

  据业内人士介绍,南方基金此次 2.3 亿元的自购金额主要投资中小成长股、高股息资产、现金流稳健企业三大方向,既分散风险又把握多元机会。

  在朱润康看来,公募基金的自购行为可带来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其一,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自购行为向市场传递出机构对自身投研能力与市场前景的乐观态度,有助于在市场波动中注入流动性、缓解抛售压力、促进估值修复,并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其二,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协同,促使基金公司更加注重长期业绩而非短期博弈,形成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其三,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自购热潮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任,促进行业健康、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年内已有 127 家公募机构启动自购权益基金)

(责任编辑:73)

推荐阅读

第二批中证 A500ETF 集结完毕 中证 A500 跃升为 A 股第三大宽基指数

admin

比亚迪为泊车 「兜底」,L4 一小步?丨智驾雷达 Vol.1-虎嗅网

admin

一旦不满足父母就感到内疚?在怨恨与内疚中应该怎么选?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