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财讯

科技股大涨之后如何布局?股市价值重估仍在路上?基金最新研判

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如何借助专业投研力量优化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者迫切关注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生态变革,基金经理队伍的迭代更新与投研体系的深度重塑,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在行业变革与市场波动交织之际,券商中国推出 《基金经理周周看》 栏目,以 「拨云穿雾」 的专业视角锚定产业趋势研判。栏目将通过深度对话优秀基金经理群体,系统解构其投资框架的底层逻辑与市场前瞻思维,构建连接产业变革与资产配置的专业桥梁,为投资者提供兼具行业深度与市场时效性的价值参考。

  本期 《基金经理周周看》 栏目中,诺安基金权益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表示,科技股估值抬升后,AI 等产业仍有趋势,且 AI 应用带来的预期差较多,个股布局上将识别和聚焦优质公司。财通基金基金经理沈犁善于用胜率、赔率、景气度构成的 「三好」 标准来优选成长股,也时常用消费视角挖掘科技股,他表示看好 AI 算力和出海制造。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郑宇尘以及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程彧认为,这一轮行情的根本动力并非短期资金,而是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系统性风险缓和与政策托底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进入了新的价值重估周期,本轮行情的意义不仅在于价格上涨,更在于信心修复所带来的正向循环。

  诺安基金邓心怡:科技股估值抬升后需优化布局,挖掘 AI 产业链三大预期差

  在 AI 科技估值抬升后,优化个股布局逻辑成为关键。

  诺安基金权益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聚焦 AI 产业链,她认为,AI 等科技股后续仍有产业趋势,且 AI 应用带来的预期差较多,个股布局上将识别和聚焦优质公司,采用终局评估的策略应对市场风格波动。

  科技股盈利持续改善

  今年来,AI、芯片等赛道迎来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新技术、新模式为市场带来久旱逢甘霖的赚钱效应,拥抱产业趋势的公募基金业绩水涨船高,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诺安基金权益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认为,AI 等热门赛道的上涨,是产业快速发展中的自然定价。从全球主线来看,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应用和数据层面正在持续加速上行;在国内,随着国内大模型对国产自主可控生态的适配,中国芯片制造、中国芯片设计、中国模型与中国应用的自主可控生态进程进一步加速。

  「从估值角度,核心驱动是在政策引导下对国内经济信心的提振和资本回报率预期上升,开启了市场估值中枢的修复。」 邓心怡表示,从企业盈利角度,与以往历史高点相比,本次上涨目前尚未体现总量层面上需求的扩张,而是源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后,供给侧结构优化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预期提升。

  邓心怡认为,A 股市场的行情一般略早于基本面修复,因此后续有望看到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在需求预期修复的宏观背景下,政策引导下的企业良性竞争,将带来企业盈利稳步回升;其次,随着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技股在 A 股市场中的盈利占比不断提高,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球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股盈利有望推动 A 股市场盈利持续改善;再者,长期看,国内股债利差逐步缩小,将驱动居民存款流入市场内优质资产,也有助于市场估值的提升,因此,这一轮上涨并非单纯由事件或政策驱动,而是产业内在发展动力的体现。

  终局评估提升准确度

  科技赛道在产业趋势的前期既有一荣俱荣的特征,在估值抬升后也有个股分化、赢家通吃的丛林法则,基金评估股票的准确度,不仅是长期收益的核心来源,也是战胜市场波动和恐惧的关键。

  邓心怡的策略是明确识别出具有核心驱动力的产业趋势,找到可以作为跟踪抓手的高频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对产业和公司发展实施动态评估,识别和聚焦其中的投资机会,只有跟踪的变量足够聚焦,对产业和公司的价值判断才更容易相对准确。

  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例,邓心怡当时主要追踪 DAU(日活跃用户) 数据;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则可以观察 token(AI 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 调用量、算法效率等指标。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游需要什么样的硬件,以及这些硬件应达到怎样的性能标准——这些往往在技术阶段就已明确。由于晶圆流片和芯片设计属于长周期环节,一旦技术路线选定,硬件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也就基本清晰。相比之下,后续的财务指标如收入与订单,则更多为事后指标。

  「我们会尝试用终局法评估企业未来市值和业绩规模。」 邓心怡告诉记者,终局评估法中,也包括关注海外对标公司的成长逻辑,参考海外同类成熟公司的估值定价体系,给出中性情况下的终局估值。

  邓心怡认为,在足够广阔的成长前景中,即使短期业绩受到市场风格影响,中长期维度的高速业绩增长,也会逐步熨平短期波动对基金的影响,组合对回撤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基金在波动中的持仓信心。

  挖掘 AI 产业链三大预期差

  对于下一阶段的投资展望,邓心怡重点布局 AI 产业链隐含的三个预期差。

  首先,在算力方面,邓心怡认为第一个预期差正逐步显现,即国产芯片的崛起。目前,部分国产模型已经开始适配国产芯片,国产推理芯片市场空间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预期差距,这让基金能够将组合投向更高效、回报更明确的方向。

  其次,在应用层面,她始终认为 AI 赋能千行百业是一个真命题,AI 应用无论是草根调研,抑或国内互联网巨头、海外巨头均反映 AI 应用需求真实与有效,体现在 AI 应用收入增长上。

  「我们关注的是,这一杠杆具体加持哪些行业,从而释放更大的生产力。」 邓心怡认为,通过 AI 技术赋能优势行业的预期偏低,而这种偏差需要时间逐步修正。无论是 B 端效率工具,还是 C 端情绪消费类应用,当前都具备显著的预期差,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最后,在终端层面,邓心怡认为,AI 时代必将催生新的交互终端。当模型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涌现出新一代的、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终端设备。尽管目前其具体形态尚未明确,但这恰恰意味着巨大的创新与投资机会。

  财通基金沈犁:用消费视角挖掘科技股,看好 AI 算力和出海制造

  每一位基金经理都致力于构建一套能够穿越周期的投资体系,但每一位基金经理选择的投资道路都不同。

  财通基金基金经理沈犁以其鲜明的价值成长风格和左侧思考特质,在近年来的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W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5 日,沈犁管理的 4 只权益产品中有 3 只均实现近一年净值翻倍,其中财通新视野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A 近一年收益率为 118.88%,且 2019 年至今的六个年度均实现了正收益。

  沈犁将自己的投资方法总结为 「在成长中寻找价值,在价值中发现成长」。他坦言,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在市场恐慌时能以较低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缺点则是可能不会卖在股价最高处。但在他看来,投资是一场基于长期胜率的努力,他希望自己能在 「鱼多的地方」 持续深耕。

  「三好」 标准寻找价值成长

  何为价值成长?在沈犁的投资词典里,这并非简单的风格标签,而是一套严谨的选股哲学。他将其核心概括为一个由胜率、赔率、景气度构成的 「三好」 标准。

  「胜率,代表的是确定性;赔率,则对应着成长空间;而行业景气度则是重要的催化剂。」 沈犁表示,「我们倾向于在那些处于景气度上升或者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行业中,寻找具有最优胜赔率的个股。这类资产通常具有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或国产替代空间明确等特征。」

  这套 「三好」 标准共同构筑了沈犁 「在成长中寻找价值,在价值中发现成长」 的投资实践。

  「市场主流的景气度投资更偏向于右侧,即追逐周期上行的行业。我的策略可能更靠左一点,会关注那些被市场暂时低估或忽略,但长期成长逻辑未被破坏的公司。」 他坦言,「这种操作模式的好处是常常能在市场的左侧买到价格适宜的筹码,缺点也很明显,有时候卖出后,股票会因为市场情绪发酵还会继续上行,我们可能会失去在高点的一部分利润」。

  但也正是这种对基本面和估值的恪守,让沈犁的投资组合在市场震荡期起伏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他认为,投资的核心是概率游戏,在别人恐慌时贪婪,这句老话永不过时,只要重复次数足够多,逢低买入是赢面最大的。

  用消费视角挖掘科技股

  在价值成长的投资策略指引下,沈犁最独特的投资视角之一,或许在于他善于用研究消费品的思维框架,去审视和挖掘科技股的长期价值。

  这一视角和沈犁的成长路径密不可分。沈犁的投研生涯起步于消费领域,对食品饮料、家电、农业等行业有着长期而深入的跟踪。然而,他并未将自己局限于此。近年来,他成功地将能力圈拓展至科技、医药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实现了投资视野的破圈与进化。

  他认为,科技投资并非只有追逐爆款和风口一条路,很多时候,用消费股投资的眼光,反而能发现被市场忽视的常青树。

  「如果用消费股的稳健增长思路去寻找科技股,是能够找到长期有增长空间、每年都表现良好的公司的。」 沈犁表示,很多科技领域的投资者过于关注下一个季度的业绩会不会爆发,产品是不是爆款。但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往往不持续。而用消费的思路,则关注这家公司的 「护城河」、长期竞争格局和份额提升的确定性,而不是一两个季度的波动。

  在他看来,今年科技股的波动类似 2018 年的白酒股,处于产业的上行周期遇上宏观的下行周期,在被宏观扰动后走出了业绩估值双击的上涨行情。真正的成长股,无论是消费领域还是科技领域,其内核都是相似的——拥有强大的品牌或技术壁垒,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成长,实现价值的复利。

  看好 AI 算力和出海制造

  「投资是在鱼多的地方钓鱼。」 在沈犁看来,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 「鱼群」 正汇聚于科技与出海两大方向,按照价值成长的投资策略,他将投资组合的火力重点聚焦于 AI 算力、出海制造两大产业链。

  「对于 AI,我们正处在一个渗透率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产业初期。」 面对今年以来 AI 算力板块的显著涨幅,沈犁认为,虽然当前的估值和情绪处于钟摆中间偏右的位置,但远没有到极值,且我们不应局限于短期估值,而应着眼于其背后堪比互联网革命的长期产业趋势,AI 产业正处于从 1 到 N 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进程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分演绎。

  在具体布局上,沈犁重点关注光模块、服务器及上游的芯片制造和设备环节。「光模块的难点在于保证良品率和稳定性,这是中国制造的优势所在,随着国产替代逻辑的深化,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也有望涌现出巨大的投资机会。」 他坦言,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是基于产业基本面的深刻变化,而非短期的情绪驱动,因此值得长期持有和跟踪。

  如果说 AI 是科技浪潮的主攻手,那么出海制造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新格局下的 「中流砥柱」。沈犁认为,中国制造业出海正经历着从产品输出到品牌、渠道全球化布局的质变。

  「今年 4 月份市场对关税问题感到担忧,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存在着机会。」 沈犁复盘道,「这次事件像一次压力测试,真正有能力进行全球化布局的龙头公司,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借此机会加速了海外产能转移,从而彻底消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它们的行业壁垒因此变得更高,估值中枢也理应得到系统性提升。」

  他观察到,一批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从成本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优势。他以摩托车和家居企业为例,「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直接与日本、欧美的顶尖品牌竞争,凭借卓越的制造工艺、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逐步建立的品牌渠道,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

  沈犁认为,这种出海 2.0 模式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入当地市场,建立本土化的渠道和品牌认知,这种深度绑定和市场理解,是简单代工模式无法比拟的。他强调,这一趋势并非局限于个别行业,而是在多个细分领域普遍发生。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长期信心加速修复,股市价值重估周期已开启

  随着市场逐步回暖,中国资产在资本市场的涨势再度吸引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日前,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郑宇尘,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程彧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轮行情的根本动力并非短期资金,而是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系统性风险缓和与政策托底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进入了新的价值重估周期。

  郑宇尘和程彧认为,本轮行情的意义不仅在于价格上涨,更在于信心修复所带来的正向循环。从居民理财资金的转向,到海外资金的观望与潜在流入,这一系列变化都在强化市场的可持续性。

  核心要素驱动行情

  在安联基金看来,本轮行情并非简单的资金推动,而是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轮长期的价值重估周期。

  程彧指出,本轮行情背后有三大核心要素支撑:第一,中国经济转型使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第二,房地产等系统性风险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缓和与改善;第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提供了强有力的托底。这三点均为 「常变量」,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发挥作用。

  程彧强调,市场上涨不仅意味着投资收益,更在于修复了全社会的信心,带来消费、宏观经济预期和资产配置的积极循环。这种财富效应正在成为推动市场长期向好的重要基础。

  郑宇尘则表示,所谓资金推动其实存在先后顺序:国家队率先入场稳定市场,随后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跟进,居民资金在理财回报下降后逐步转向权益市场,而外资则更多以观察和渐进的方式入场。

  创新药与优质科技成焦点

  对于近期 A 股与港股的联动表现,程彧认为,两者同属中国股票市场,背后逻辑均是长期价值重估的大周期,而非单纯的此起彼伏。若从中短期看,差异主要在于无风险利率的定价。港元锚定美元,美债利率的边际下行空间更大,因此港股在无风险利率端可能具备更明显的优势。

  他同时指出,港股近期表现承压,主要源自互联网板块权重过高、竞争格局激烈,从而拖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但若放眼更广的结构性机会,港股市场并不缺乏亮点,例如创新药、红利资产板块的表现均优于 A 股同类品种,未来仍有望保持相对强势。

  在具体行业上,程彧特别看好创新药的长期潜力。他指出,部分企业已进入商业化周期并实现现金流转正,叠加新一代产品周期到来,中国企业在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 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技术输出 (license-out) 市场的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显示出显著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趋势不仅强化了国内市场的基本面支撑,也为海外资金关注提供了重要注脚。

  在投资策略层面,他强调安联基金将继续坚持增强型 GARP(合理价值成长) 框架,即以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的组合为核心,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配置比例。今年以来,随着具身机器人、创新药、可控核聚变等板块基本面持续改善,科技资产的配置权重明显提升。进入三季度,公司仍维持高仓位,判断优质科技板块有望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规则化主动管理

  对于外资公募而言,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更像是一场长期考验。程彧回忆,安联中国精选在去年市场低迷期选择发行首只权益基金,并在成立后迅速建仓,背后依托的正是规则化主动管理 (rule-based active) 的框架。

  这套体系强调在大类资产配置、盈利拐点识别等环节形成系统化判断,力求通过长期可持续的逻辑来应对市场波动。随着该产品即将迎来满一年的时间窗口,市场也将有机会用结果来检验这种体系是否能够带来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郑宇尘补充道,外资机构在中国的目标并非短期规模扩张,而是通过业绩结果来验证方法论的有效性。他介绍,安联基金在华始终坚持框架化、体系化、流程化和纪律化的 「四化」 投资体系,希望在不同市场周期中体现主动管理的价值。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科技股大涨之后如何布局?股市价值重估仍在路上?基金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6)

推荐阅读

百亿 《哪吒 2》,扯下中国电影遮羞布

admin

14 家公募上半年业绩揭晓:8 家净利正增长 南华、浙商由盈转亏

admin

多少老戏骨,正在悄悄劣化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