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10 日讯 (记者 王晨)也就两个月时间,净利差收入增长两三成——这是一家排名在前五券商的融资收入数据。显然,与 A 股行情同频的,是两融业务的迅速升温。
不仅是上述的券商个体数据,从一家券商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到多家券商上调融资规模上限,再到投资者开户数与交易活跃度屡创新高,一波股票两融折算率降为 0 影响市场情绪,两融业务显然是 A 股的 「试温计」。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 A 股融资余额 1.84 万亿元,三季度末飙升至 2.38 万亿元,单季度增长 29.34%,远超市场预期,这也与前述券商的数据暗合。
记者调研发现,除头部券商外,区域中型券商发力更猛,部分融资余额增幅达三四成,一些中小券商也保持约 20% 的稳健增长。
融资利率 「价格战」 也在加剧,3% 报价已不罕见,较去年同期 4%-5% 明显下降,特别是对一些新增两融客户往往给出更为有吸引力的价格。
应对客户需求,年内已有浙商证券、华林证券等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投资者参与度也大幅提升,8 月 A 股新开两融账户 18 万户,同比激增 381%、环比增长 48%,创 2025 年月度新高,截至 8 月末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突破 1511 万户。
两融业务规模增速超预期
两融业务规模的增长,成为三季度 A 股市场的重要亮点。从全市场数据来看,二季度末 A 股融资余额为 1.84 万亿元,到三季度末已飙升至 2.38 万亿元,单季度增长 29.34%,增速远超市场此前预期。
财联社记者通过多方调研发现,不同规模券商的两融业务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增幅普遍集中在 20%-35% 区间,部分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
华南有头部券商相关人士透露,公司七八月份两融业务规模余额 1000 亿左右,到 9 月份已增长至 1300 亿。华北某头部券商透露,截至 9 月底,公司两融业务余额较 6 月底增加超 450 亿元,季度增幅超 34%。华东地区另一家头部券商的表现同样亮眼,9 月末两融余额较二季度增长超 500 亿元,增长幅度约 29%。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中型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发力更为迅猛。华东某区域中型券商业务负责人表示,三季度末公司两融业务规模余额较二季度末增长约 35%。公司往往自上而下从战略支持到实战落地,不仅董事长亲自召开业务宣讲会,明确业务发展方向,还通过调整员工考核与激励机制、派驻团队到各分支机构现场督导等方式,全方位推动两融业务落地。
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券商的增长节奏稍缓,但仍保持稳健态势。有中小券商透露,三季度两融业务规模余额较二季度末增长约 20%。不过,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受限于资金成本与市场竞争力,公司融资利率要高一些,并未参与 「利率战」。
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普涨的同时,融资利率的 「价格战」 也是多家券商普遍提及的,3% 已成并不罕见的报价,较去年同期的 4%-5% 显著下降。
四家券商年内上调规模上限
在两融业务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券商纷纷通过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为业务增长 「松绑」。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5 年以来,至少已有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四家券商完成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调整,且调整幅度均较为可观。同时,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券商告诉记者,公司正计划提高两融业务授信上限,为后续业务扩张储备空间。
华林证券的调整频率与幅度尤为引人注目。3 月 29 日,华林证券刚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原有水平上调至 62 亿元;时隔不足半年,9 月 9 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将这一上限提升至 80 亿元,短短几个月内增幅达 18 亿元。
浙商证券则在 9 月 24 日刚刚宣布,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 400 亿元提高至 500 亿元。
5 月 1 日,兴业证券通过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4 月 26 日,山西证券将信用业务使用自有资金最大规模从 100 亿元提升至 110 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从 80 亿元上调至 100 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上限则从 20 亿元下调至 10 亿元,通过 「一增一减」 的结构调整,聚焦高景气度的两融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券商密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本质上是对市场需求的主动响应。一方面,三季度以来投资者融资交易需求激增,扩大业务规模能直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券商经纪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两融业务作为高收益的信用业务,已成为券商抢占市场份额、增厚营收的重要抓手。
开户数创年度新高
两融业务的火热,不仅体现在规模增长上,更反映在投资者参与度的显著提升。中证数据显示,8 月份 A 股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达 18 万户,这一数据不仅同比激增 381%,环比也增长 48%,创下 2025 年以来的月度新高。
从账户总量来看,截至 8 月末,全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突破 1511 万户,较年初的 1441.8 万户增长近 70 万户,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分月度数据来看,两融账户的增长节奏在二季度后明显加快。这一变化与三季度两融业务规模的增长形成呼应。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仍是两融市场的主力军。if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A 股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达 769.76 万名,机构投资者达 5.01 万户。从交易活跃度来看,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数量达 47.78 万名,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数量达 176.28 万名,较年初均实现显著增长。
券商营业部的一线反馈也印证了投资者热情的高涨。多家券商营业部从业人员表示,三季度以来,两融业务的咨询量与开通量同步攀升,成为客户咨询的核心焦点。「客户问得最多的是如何融资、如何划转股票作为担保品、还款流程以及两融账户资金转出规则,还有维持担保比例的计算方式,这些基础问题的咨询量比二季度明显增加。」 某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