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C
Changsha
2025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1 分 15 秒
股市风云

9 月金融数据出炉:直接融资对社融拉动明显,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15 日讯 (记者 李婷 高萍)今日,人民银行公布 9 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437.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267.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强劲,累计为 30.09 万亿元,同比多增 4.42 万亿元。

9 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335.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狭义货币 (M1) 余额 113.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流通中货币 (M0) 余额 13.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 7619 亿元。

贷款方面,9 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 274.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6.5%。9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70.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从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 36.0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 15.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2%,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整体看前三季度,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其看来,虽然贷款增速受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但也在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如今年以来 M1-M2 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对于四季度经济,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近期产业政策力度也在加大,对投资持续形成支撑,支持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经济循环也将更加顺畅。」

持续高位!直接融资对社融拉动明显

从数据来看,9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8.7%,增速延续高位。权威专家坦言,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

其中,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约 11.46 万亿元,同比多增 4.28 万亿元,特别是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用于支持 「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对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也有较强支撑。

正是因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单一的贷款指标,也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降至约 48%,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其他更为丰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比如,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升至约 43%。

值得关注的是,权威专家提到,银行不仅在信贷投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债券投资的主要参与方,平均来看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 25% 左右,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通过积极买入债券,有力支持了财政政策实施和企业生存发展。

「再考虑到更多参与股权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各类非银机构,加总来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这个单一渠道。宜更多观察社融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以多元化的视角科学看待金融支持力度。」

信贷有信号:企业贷款增速持续强劲,居民信贷需求回升

9 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335.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撑 M2 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9 月末,狭义货币 (M1) 余额 113.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近几个月 M1 增速回升态势明显,除了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活化有关。」 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分析认为,今年以来 M1-M2 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贷款方面也印证了这样的信号。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融资需求较强。某国有大行分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该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

同时,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江苏、广东、广西等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对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有一定作用,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

此外,居民信贷需求也有所回升。专家表示,根据观测,9 月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近期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9 月 30 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 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

根据深圳市住建局统计,自 9 月 5 日深圳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楼市活跃度明显提升,9 月一二手住宅网签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某大型银行深圳分行反映,按照最新政策,首套及二套房利率基本持平,9 月以来改善型客户按揭咨询及成交量明显上涨。

谈及当前问题,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总体仍处于需求不足的状态,低通胀、低利率是基本特征。与政府部门相比,私营部门对利率更加敏感,其融资行为也伴随着较高的乘数效应,往往对应的也是最终实际需求。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要更加关注利率含义,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制的作用,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提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