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31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 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稳增长稳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 10 月 30 日,今年以来专项债已发行及计划发行金额已超过今年限额的 89%。财政部近期表示,2026 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将提前下达。同时,一些地方已启动明年项目储备工作。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随着系列资金落地,基建投资等将获得有力支撑。
•回暖成关键词 超五成上市企业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
A 股三季报披露收官。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0 日 21 时,A 股共有 5385 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 2025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2887 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 53.61%。钢铁、有色、传媒、电子、计算机、建筑材料等行业前三季度业绩回暖明显,一些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按下了 「加速键」。
•紧抓基本面 机构 10 月密集调研业绩增长标的
适逢 A 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围绕基本面展开调研成为机构 「拜访」 上市公司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0 日记者发稿时,已有近 400 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获得机构调研,这些公司相对密集地分布在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从投资角度出发,结合对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整体情况的分析,当前业内机构推荐关注业绩有望实现较高增长或改善的细分领域,包括延续较高景气度的信息技术板块、持续复苏的中高端制造业板块以及具备低基数或价格出现改善的资源品,细分品种涵盖通信设备、半导体、消费电子、游戏、风电设备、电池、贵金属等。
上海证券报
•逾 5300 家 A 股公司三季报 「交卷」 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 「加速跑」
作为国民经济的 「压舱石」「排头兵」,A 股上市公司在各个产业赛道奋力奔跑,加快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交出一份韧性强、活力足、暖意浓的三季报成绩单。分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背景下,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公司表现亮眼;受益于政策及供给端支撑,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行业显著复苏。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分析,展望 「十五五」,中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上游利润丰沛 中游韧性但有隐忧 稀土产业链三季报 「答卷」 冷暖有别
随着三季报披露落幕,稀土永磁产业链交出了不同的业绩答卷。上游因产品价格强势上涨而利润丰沛,业绩 「含金量」 更高;中游磁材龙头企业在成本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凭借多元策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然而,存货周转率下行、现金流紧绷等指标,也警示这份韧性背后依然暗藏隐忧。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化工龙头企业表现不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超 300 家基础化工类上市公司披露 2025 年三季报,250 余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其中,先达股份、苏利股份、贝斯美、惠柏新材等公司业绩同比增幅超过 1000%。从细分领域看,农化、氟化工、磷化工等部分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业绩表现不俗。相关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综合毛利率上升,公司盈利水平得到提升。
•AI 驱动算力高增长 产业链公司 「大丰收」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与国内算力基建加速部署的双轮驱动下,A 股算力产业链上市公司迎来高光时刻。据记者统计,截至 10 月 30 日发稿时,属于 AI 算力、GPU(图形处理器)、服务器、PCB(电路板)、光模块等概念的 147 家 A 股公司中,已有 143 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118 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占比超八成;32 家公司实现前三季度利润倍增。从细分产业链看,服务器、PCB 及光模块等 AI 算力基础设施公司业绩亮眼。就盈利规模而言,工业富联成为行业 「盈利王」,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24.87 亿元,同比增长 48.52%;中际旭创盈利水平位列第二,但业绩增速更为亮眼,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71.32 亿元,同比增长 90.05%。寒武纪、生益电子、胜宏科技等公司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倍增。
证券时报
•多省份 GDP 冲击万亿新关口 地方经济 「新」 意盎然
截至 10 月 30 日记者发稿,全国已有 30 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 「成绩单」。数据显示,广东、江苏两省经济总量首次于前三季度双双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山东全年经济总量有望跻身 「10 万亿元俱乐部」,经济大省 「压舱石」 作用稳固。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多地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 70%,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领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增长新引擎。受访专家指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与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夯实经济 「质升量稳」 基础。
•免税店政策迎优化 扩大经营品类促进消费提振
10 月 30 日,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自 2025 年 11 月 1 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包括鼓励免税店增加国产品销售,扩大手机、微型无人机等免税店经营品类等,旨在进一步发挥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作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
•QFII 选股 「各有所好」 第三季度超 120 只 A 股获增持
记者统计发现,欧美外资投行 QFII 的投资风格更多是配置的思路——持有一揽子股票,数量多达百只;中东主权基金如阿布达比投资局一般对个股长期持有,例如紫金矿业、恒立液压等,其间不乏波段操作;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对 A 股的持股则偏好于小市值风格。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0 日,今年三季度摩根士丹利、阿布达比投资局、摩根大通、澳门金融管理局等 QFII 尽管在持股上做了部分波段操作,但总体上仍是继续加仓 A 股。第三季度,至少有 121 只个股获得了增持,获增持最多的不是半导体板块,而是电气设备、机械、硬件设备、化工等领域。
•四季度光伏装机预期偏弱 产业链价格现松动迹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 N 型复投料、N 型颗粒硅成交均价均环比持平。硅业分会指出,需求端,市场对四季度光伏装机预期偏弱,电池组件订单增量有限,硅片企业开工率保持平稳,对硅料囤货意愿较弱;供应端,四季度多晶硅月均产量虽提升至 13 万吨左右,环比增加 8.3%,但多数企业本月可接订单已近饱和,余量供应极少。因此,在供需双弱格局下,市场交投整体清淡。行业咨询机构 InfoLink 表示,本周硅片市场整体维持持稳格局,但部分尺寸仍出现松动迹象。该机构认为,由于终端需求尚未明朗,加上电池价格出现回调迹象,硅片价格仍不排除面临小幅回落压力。不过,从供给来看,11 月硅片排产预期将较 10 月下修,有望对价格形成支撑,预计下周硅片价格波动幅度有限。
证券日报
•A 股五大险企前三季度合计净赚超 4260 亿元
截至 10 月 30 日晚间,A 股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全部亮相。具体来看,上述五大险企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取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60.39 亿元,同比增长 33.5%。其中,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8.04 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上大幅增长 60.5%,归母净利润绝对额和同比增幅皆位于 A 股上市险企首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前三季度 A 股险企净利润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净利润的高基数之上,更显示出今年上市险企业绩增长的强劲势头。而且,上市险企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强劲增长,与投资端收益良好有紧密关系。
•已披露三季报显示 26 家 A 股食品饮料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
截至 10 月 30 日记者发稿,A 股已有 113 家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披露 2025 年三季报。其中,有 26 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从净利润指标来看,有 45 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 7 家公司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记者表示,进入四季度后,餐饮行业将步入传统的节日消费旺季。年末的圣诞、元旦等节日将接踵而至,将持续推动线下堂食消费,食品饮料行业的业绩也有望随之提振。
•头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加码高端产能
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上游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曾一度因产能扩张、价格下探,导致多数企业深陷亏损泥潭。如今,这一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善。近期,多家头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瞄准高端产能,掀起新一轮扩产,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公司均密集披露了扩产计划。这意味着,在 「反内卷」 号召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迈入了以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