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C
Changsha
2025 年 11 月 8 日 2 时 41 分 08 秒
股市风云

开源证券韦冀星:从 「估值牛」 到 「制度牛」,科技主线不变,因子选择成关键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1 月 6 日讯 (记者 赵昕睿)11 月 4 日至 7 日,开源证券以 「乘风破浪,向新而行」 为主题,在深圳举办 2026 年度策略会。本次策略会主论坛聚焦宏观、策略、固收等核心领域,同时围绕市场主线设置圆桌研讨,为 2026 年投资布局提供方向指引。

本次主论坛分别由开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刚,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曦分别做主题演讲,此外,会议还针对科技投资主线与反内卷投资展望两大核心议题,设置两场圆桌论坛,展开深度交流。

其中,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以 「『慢牛不慢』 到』 平顶非顶』」 为主题,围绕 2026 年资产配置展望,深入剖析当前宏观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资产配置逻辑发生哪些变化、牛市空间与节奏有何新特征、背后估值逻辑及配置风格如何定位。

他特别指出,经历 2025 年高斜率 「估值修复牛」 后,「2026 年是否仍是牛市、行情是否触顶」,已成为投资者最关切的核心问题。而本次演讲主题已明确给出答案:「非顶」,即当前市场并非顶部。韦冀星判断,2026 年 A 股将在盈利修复与制度红利的双重驱动下,进入资产证券化率中枢持续抬升的真正慢牛阶段,行情延续性明确。

2025 年开启的 「资产重估牛」 在空间上是如何演绎的?

在展望 2026 年市场前,韦冀星首先复盘了 2025 年初提出的三大核心策略判断,目前均已基本验证:一是市场进入牛市第二阶段,「高市净率、低价股、高价股、绩优股」 因子凸显价值,绩优定价回归下无需过度恐高;二是 「科技+消费」 为主线,「以我为主」 逻辑下自主可控是核心;三是高股息因子告别短期超强超额收益,转为以绝对收益为主。

站在 2025 年底,韦冀星表示,2026 年市场判断将沿 「承上启下」 逻辑展开。「承上」 的核心是研判 2025 年开启的 「资产重估」 牛市的空间与节奏,其中证券化率 (即巴菲特指标,一国股票总市值/名义 GDP) 成为关键指引。巴菲特曾提出该指标在 70%-80% 时是最佳买入时机,而截至 10 月 30 日 A 股证券化率为 0.88,结合 2005-2007 年、2014-2015 年两轮指数牛分别触及 1.57、1.16 的高点,判断 A 股总市值仍有显著上行空间。

对比历史行情,本轮牛市至今,先进制造、周期、成长等品类均实现显著上涨,且无板块下跌。韦冀星认为,在证券化率达到 1.1 倍前,各行业仍具上升潜力,仓位将是决定收益的核心因素。

但韦冀星指出本轮行情的特殊之处在于,ETF 可能成为本轮居民资金入市的重要新增渠道。今年 7 月以来,通过主题型、行业型、策略型、非宽基型 ETF 流入 A 股额净流入规模分别达到了 900 亿、1300 亿、1400 亿和 700 亿。由于 ETF 的介入,本轮普涨与以往不同,结构重要性比以往指数牛更高。「指数牛」 期间,从 「变异系数」(一级行业涨跌幅标准差/涨跌幅均值) 可见,本轮指数牛下的行业之间涨幅差异显著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 6 月 1 日到 10 月 21 日间,「变异系数」 达到了 96%,显著高于以往的指数牛。背后原因有二:一是居民投资模式转变,通过 ETF 进行权重被动配置;二是主题及行业 ETF 分化加速,政策与盈利热点行业吸金效应显著,冷门行业缺乏资金承接。基于此,韦冀星判断,若 ETF 持续作为增量资金主力入口,行业分化程度将超历史水平,本轮指数牛赚钱效应会更集中,未来 「选行业」 的重要性将超过 「选股」。

「平顶」 后迎来 「盈利修复」 慢牛

从 「资产重估」 牛市节奏出发,韦冀星首先点出当前市场的普遍担忧,多数投资者因惯性思维,对 2025 年开启的估值重构行情易产生 「见顶」 焦虑。对此他明确判断,2026 年大概率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顶部,「制度牛」 驱动下的估值中枢抬升,将推动市场进入更温和的慢牛过渡阶段,2026 年前后更可能是 「低斜率慢牛」,而非风险更高的 「尖顶短牛」。

复盘 A 股历史,「尖顶」 行情共出现 3 次,核心特征是指数短期内快速下跌,出清代价高昂;「平顶」 行情则有 2 次,表现为指数顶部震荡周期长,后续调整虽温和但进程拖沓。

韦冀星进一步指出,2026 年的慢牛过渡阶段,整体或类似 2019 年二季度至 2020 年二季度的行情,但区别在于明年估值中枢抬升将带来更平缓的走势,这一判断由四大逻辑支撑:一是杠杆风险处于可控区间;二是市场供给节奏更平滑;三是资金结构稳定性增强;四是分子端 (企业盈利) 存在修复机会。

对于证券化率上行后的行情收尾方式,韦冀星认为,不排除阶段性回落,但估值中枢大概率会显著上移,且回落过程将较为平缓。他强调,本轮行情中证券化率稳态中枢预计持续上行,且基于三重驱动力,抬升幅度或较为显著:

逻辑一:十年一轮的制度改革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参与度。制度优化为权益融资比重提升、直接融资扩容提供长期保障,奠定了证券化率内生性上行的基础;

逻辑二:资产替代逻辑强化。随着地产投资属性减弱,权益市场正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 「新主场」,资金从 「房产-理财-股票/基金」 的结构性迁移,推动证券化率底部抬升;

逻辑三:结构改革加速落地。公募行业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养老金等制度性建设推进,为证券化率底部持续上移提供支撑。

在 2026 年大势研判中,「十五五」 规划 《建议》 稿是核心锚点。韦冀星表示,2026 年既是 「十五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未来五年指引性政策出台最密集的一年,对投资者而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方向,将是全年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明年 A 股盈利将呈现出 「厂」 字型复苏

在 DDM(股利贴现模型) 分析框架下,韦冀星认为,对股价中长期走势指引最强的核心变量,是分子端的企业盈利。他判断,2026 年 A 股盈利将呈现 「厂」 字型复苏态势,盈利底部或出现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

其中,财政政策是影响分子端的最大边际力量,预计地方财政将发力 「自救」,中央则会加大边际支出力度,通过 「动态调整」 保持灵活性,整体财政支出呈上行趋势,但增幅相对平缓。与此同时,2026 年市场将迎来积极信号,企业资产负债表有望显现趋稳迹象。

从分母端看,新 「国九条」 落地、公募行业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建设及 ETF 市场发展,共同构成了制度性流动性红利,为 「制度牛」 筑牢基础。

需注意的是,分子端盈利与分母端流动性,均会受到海外要素的扰动。韦冀星预计,2026 年外部干扰因素仍将存在,但市场需坚持 「以我为主」 的主线。他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全球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中美经贸关系处于 「互相制衡」 状态,中长期来看,在存量竞争格局未变的前提下,阶段性分歧或成常态。

海外层面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稳定性上:一方面,全球债务问题持续加剧;另一方面,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正在下降。不过,外部环境也存在积极变量。韦冀星分析,2026 年海外货币环境将进一步宽松,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有望累计降息 100 个基点,但中长期利率水平仍会受到通胀预期及经济增长前景的制约。

因子选择更关键,建议 「4+1」 配置

从市场结构演进趋势看,韦冀星研判,随着行情从 「估值牛」 向 「制度牛」 切换,尽管科技仍是核心主线,但市场表现将更趋均衡,因子选择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事实上,开源证券研究团队自 2025 年 7 月起便持续强调 「科技为先」,将其定为贯穿本轮牛市的最强主线。韦冀星解释,坚定推荐科技作为中长期主线,核心逻辑在于该板块具备三大中长期优势:相对盈利优势突出、海外映射逻辑清晰、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形成共振上行。

除科技外,2026 年另一主线将由 「反内卷」 引领。他分析,在盈利修复的顺周期机会中,PPI 是核心关注指标;结合 2026 年分子端 「厂」 字型复苏的判断,顺周期板块与科技板块均有望迎来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较早布局红利风格研究的团队,开源证券早在 2022 年 3 月就已提出红利风格占优的观点。韦冀星表示,2026 年从赔率、盈利、资金三大维度看,红利风格表现将优于 2025 年,但大概率不会重现 2022-2023 年的极致占优行情。

整体而言,2026 年 A 股风格将更趋均衡,科技、「反内卷」、红利三大方向均存机会。但韦冀星特别指出,明年市场将从 「行业贝塔投资」 转向 「因子投资」,风格切换或更为频繁,因子选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针对因子选择?韦冀星建议先看业绩期有效性最强的盈利因子,包括△g、盈利增速、营收增速;中长期维度,营收增速、盈利增速、ROE、ROIC 是盈利因子中最有效的。

韦冀星总结,2026 年投资需兼顾行业与因子,行业配置可遵循 「4+1」 思路,包括科技成长自主可控、PPI 改善预期叠加广谱反内卷、出海+全球产业竞争力提升、内需结构转型+消费复苏,以及中长期底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