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 日 2 时 39 分 27 秒
商业动态

独家|四川三家银行拟 「抱团」 申设理财子,「一省一家」 模式能否成行?

财联社 8 月 28 日讯 (记者 梁柯志 郭子硕 邹俊涛)在 2026 年底存量理财业务出清压力之下,部分省份的商业银行打算 「报团取暖」,以期谋求一块难得的银行理财公司牌照。

日前,多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四川省内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计划联合申设银行理财公司,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知情人士透露,三家银行对联合申设拿到牌照一事 「较有信心」。

这一计划如成功落地,对银行理财行业将会有多重意义。一是,自 2023 年 12 月 29 日至今,近 20 个月时间尚无新的银行理财公司牌照获批。如果四川此次能够拿牌,意味着新一轮牌照的发放有望重新拉开序幕。

二是,从当前银行理财公司发起主体看,除 5 家外资合资理财公司外,其余均由银行独资发起设立。如果起步即由三家中资银行共同发起,意味着银行理财公司的组建将走出一种新的方式。

三是,由于限时出清存量理财业务压力较大,不少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仍在积极争取牌照。从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其中呼声比较高的模式是 「一省一家」——也即类似四川此次由三家省内银行申设共享一张牌照的方式。换言之,四川模式能否走通,尚无银行理财牌照的省市也都将翘首观望。

为了解进一步细节,财联社记者日前分别向三家银行进行求证。成都农商行和四川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不掌握相关信息,一切以公告为准。成都银行相关人士则表示,目前无确切消息,如有后续将会及时公告。

国股行补齐之后,理财子牌照下一步如何权衡?

自 2023 年 12 月 29 日浙银理财获批补齐 18 家国股行理财子公司后,近 20 个月时间尚无新的理财子获批。

财联社记者从全国多家地区银行人士获悉,当前各银行依旧没有放弃申请理财子公司的机会。其中一家城商行人士还表示,「(关于筹建理财子公司) 相关议案刚刚获公司董事会通过」。另外一家西部地区城商行人士表示,所在行针对申请筹建理财子公司的相关工作也还在继续进行,但截止目前也还没有新的进展,「还得等 (监管) 开口子才有希望」。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2025 年上)》 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已开业 32 家理财公司中,注册地位于西部地区 (包括西南、西北、川渝等) 的理财子公司仅有渝农商理财。

前述上市银行人士表示,从区域分布看,理财子公司的分布也极为不均衡,整个西部地区就只有一家农商行有牌照,整个中部地区就一家城商行有牌照。多位受访银行人士均认为,理财子应该不止于国股行,对于优秀的城农商行、中西部省份都亟待牌照加持业务发展。

8 月 25 日,某上市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即对财联社表示,现在绝大多数城农商行包括万亿级的城农商行都没有理财牌照,对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现实情况则是,以单家机构而论,有意愿申请理财子牌照的城农商行,其理财业务规模均相对有限。

预警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 月末,非理财子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前 20 名之中,除沪农商行为 1578 亿外,其余多数在 450 亿-600 亿之间,且较去年有所压降。而尽管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 并无明确规定设立的规模门槛,但现有拿到牌照的商业银行,其理财子发起设立时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均超过 1000 亿元。

「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就提出希望按 『一省一家』 的方式来批一个牌照。毕竟对一些经济体量较大省份来说,一张银行理财牌照是有意义的。但这个模式的挑战是,只有一张牌照情况下,一个省内部多家银行联合发起理财公司,其内部管理应如何权衡?这在管理上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公司高管对财联社记者直言。

一位地方城商行高管向财联社记者证实,其所在省市考虑过多家银行联合发起申设理财子牌照的模式。但截至目前,相关设想仍在 「方案论证」 阶段。

限时出清存量理财压力下,联合申设能否走出一条新路?

前述银行知情人士表示,限时出清存量理财业务难度较大可能是部分地方银行坚持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4 年末,全国共有 218 家银行机构拥有存续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数量达 15970 支,存续规模为 3.64 万亿元。2025 年一季度,存续理财业务的银行机构减少至 215 家,环比减少 3 家;存续产品数量降至 1.50 万只,环比减 97 只;存续规模缩水至 3.40 万亿元,环比减少 2400 亿元。

二季度,市场收缩态势更为显著。仅有 194 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理财产品,较一季度减少 21 家,环比降幅达 9.77%;存续产品数量降至 1.39 万只,较一季度减少 1100 只,环比降幅 7.33%;存续规模萎缩至 3.19 万亿元,较一季度减少 2100 亿元,环比降幅 6.18%。

如此,按照监管 2026 年底前清理存量理财的要求,涉及众多未持牌中小银行、超过 3 万亿规模的存量理财清理将进入倒计时、攻坚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公开信息来看,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对于理财子增设持相对开放态度。

如 2020 年,时任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曾对外表态,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在前期已批准 16 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理财子公司数量,对风险管控能力较强、总资产及非保本理财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的银行优先批设。

在 2022 年 11 月,浙江银保监局在对政协委员的答复中更是罕见明确,将以浙江省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获批为契机,该局支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看来,这是为联合申报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这表明监管层对中小银行抱团发展持开放态度。

华南和华北多家城农商行业务人士认为,中小银行联合申设方式比较合理和科学,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有助于解决理财子机构和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8 月 24 日,广东某农商行战略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联合申报如果出现试点或者获批先例,将会解决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大财富、大资管方面发展瓶颈,诸如顺德、南海农商行,西南地区成都银行、四川银行等都是理财规模、基础比较好的机构对象。

不过曾刚提醒,联合申报既是中小银行应对监管要求、避免沦为纯代销机构的自救之举,也是金融业集约化发展的有益探索。但如何在合作中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有效治理仍是关键挑战。

推荐阅读

东南亚成特朗普对等关税 「重灾区」,华尔街吐槽:供应链转移成笑话

admin

002299,业绩暴增!低空经济,重要消息

admin

【新华解读】8 月份中国制造业 PMI 小幅回升意味着什么?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