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高歌猛进的 A 股市场,算力板块无疑是 「最亮的星」,以新易盛、寒武纪为代表的 AI 算力股大幅上涨,赚钱效应显著。
在这场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下,一方面是相关 ETF 遭遇资金 「越涨越卖」,另一方面是主动基金腾挪仓位大举加仓,上演着继 2020 年至 2021 年初的核心资产之后又一轮新的极致 「抱团」。
ETF 遭遇 「越涨越卖」
通常而言,板块性大行情往往伴随着相关 ETF 的规模激增。然而,在本轮算力狂潮中,被动资金的态度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呈现出 「越涨越卖」 的特征。
以寒武纪为例,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自 2022 年 2 月寒武纪被纳入科创 50 指数起,截至目前,全市场有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A500、科创芯片、国证芯片、科创 AI、科创成长等约 10 只指数将寒武纪纳入成份股名单,挂钩 ETF 超 160 只。
但 Wind 数据却显示,无论是从 4 月 7 日市场触底反弹以来,抑或是从 8 月初市场加速上扬至今,甚至在近一周的极致行情下,上述 ETF 均呈现资金整体净流出的状态。
比如今年 8 月以来,虽然有华夏上证 50ETF、华夏中证 A500ETF、汇添富科创板芯片 ETF、南方科创板芯片 ETF 等 7 只产品有超 10 亿元的净流入,但仅华夏科创板 50ETF 一只产品就大幅净流出了近 270 亿元。整体来看,持有寒武纪的 ETF 在八月整体遭遇了约 498 亿元的净流出,其中近一周净流出约 64 亿元。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等海外算力概念股的相关 ETF 上。
以新易盛为例,该股是创业板综、创业板成长、中证沪港深云计算指数、国证通信等 10 只指数的成份股,挂钩 ETF 约 63 只。但 Wind 数据却显示,这些 ETF 自 4 月 7 日以来净流出约 314 亿元,其中 8 月以来净流出约 50 亿元,近一周净流出约 16 亿元。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团队认为,当前股票型 ETF 整体仍然维持净赎回状态,与去年 「9·24」 行情期间创下的单周净流入接近 1100 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行业主题型 ETF 虽然有所流入,但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周期资源相关方向上,TMT 相关 ETF 同样净流出,说明市场行情尚未在个人投资者当中形成一致共识。
「从增量资金的角度,ETF 并不是本轮推动算力板块上涨的主力,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止盈现象;但从股东结构的角度,ETF 其实对这些个股形成一定的配置盘,在本轮上涨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锁定了部分流通筹码,使其他资金可以更容易推动上涨。」 有指数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主动基金开启新一轮 「抱团」
如果不是 ETF 提供的增量资金,究竟是哪股力量在推动算力板块上涨?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腾挪乃至抱团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末,今年已经有 28 只基金业绩翻倍,其中业绩最好的基金是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年内收益率 175.68%。半年报显示,该基金在二季度的持仓全面转向,重仓了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且几乎拉到了 10% 的仓位 「顶配」,持股集中度超 80%。
而今年 8 月业绩最好的基金,是王浩聿管理的长安鑫瑞科技先锋 6 个月定开 A,仅月度收益率便高达 48.39%。半年报显示,该基金的持仓同样在今年二季度 「大换血」,前五大重仓股全部为新进,分别是中际旭创、新易盛、沪电股份、芯原股份、胜宏科技。
巨大的赚钱效应形成了强烈的示范作用,「面对算力板块一骑绝尘的涨幅,基金经理很难做到熟视无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相对排名。对于考核相对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来说,上不上车已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一位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他透露,为追赶业绩、稳定排名,一些原本风格偏向保守或重仓其他赛道的基金经理,在二、三季度也开始调仓换股,加仓算力板块。
「除了追逐热点,还有一种观点是业绩比较基准的影响。」 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公募基金改革加强了对是否跑赢业绩基准的考核,而主动基金大多锚定沪深 300 等宽基指数。随着算力股权重提升,原先低配科技股的基金为避免跑输基准,必须回补这块缺口」。
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全市场有约 1500 只基金持有光模块龙头新易盛,持股数量 3.34 亿股,占到新易盛自由流通股比例的 40%;而国产算力龙头寒武纪背后站着超 1300 只基金,持股占到自由流通股比例高达 44%。
此外,中际旭创、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等 AI 算力核心标的背后,也均站着超 1000 只公募基金,持股占比达到 30% 以上。
「从参与者来看,本轮行情由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主导,特别是主动权益基金对 AI 产业进行集体配置,从而产生赚钱效应,吸引了市场上的其他资金集中涌入,造成了较为极致的抱团行情。」 红钧资本的基金经理吕良兴表示。
另一位量化基金经理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继 2020 年至 2021 年初的核心资产之后,2025 年公募基金正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斜率,围绕算力龙头形成了新一轮极致 『抱团』。」
业绩兑现与交易拥挤共存
相比上一轮对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的 「抱团」,本轮 「抱团」 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 AI 算力产业的景气度形成了高度一致的乐观预期,且强劲的业绩增长不仅迅速消化了估值,也进一步强化了 「抱团」 趋势。
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华安证券策略团队认为,近期,算力股业绩强劲、估值健康,符合机构投资偏好,抱团行为继续加深。8 月 26 日至 27 日,算力标志性个股连续公布半年报业绩,营收和利润大幅飙升,其中寒武纪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 5.3 亿元扭转至盈利 10.4 亿元,新易盛、中际旭创、浪潮信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355.7%、69.4%、34.9%。截至 8 月 28 日,中际旭创、新易盛 2026 年万得预期 PE 估值分别为 34.9 倍、34.3 倍,当前算力板块估值仍然具备较高性价比,同时契合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好,资金加速流入成长科技高景气方向。
王浩聿也指出,虽然以光模块为代表的海外算力已积累显著涨幅,但板块依然具有非常扎实的基本面支撑,背后的逻辑是北美 AI 大厂的新一轮 「军备竞赛」,且本轮需求由 AI 训练转向推理,推理的背后是商业闭环的形成,所以投入的持续性比上一轮会更强,海外产业链整体的业绩兑现度比前两年更好,其中光模块、PCB等预计 2026 年、2027 年增速可能在 50% 以上,液冷增速则预计更高,叠加今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从估值看板块仍有提升空间。
但从交易拥挤度来看,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指出,当前电子+通信成交占比 25.6%,基本已达到 2023 年以来历轮行情的最高水平,不过,如果考虑到市值增长,计算两者的成交占比/自由流通市值之比,当前这一指标在 1.49,相比过去几轮 1.7 以上的极值并不极端。进一步看,用行业内部成交额前 20% 个股的成交占比,计算通信和电子行业内部的拥挤度,当前这一指标在通信行业为 70%,在电子行业为 68%,近期有所上升,其中电子上升幅度更大,但未上升至历史极值水平。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提醒,历史经验表明,极致的 「抱团」 往往也孕育着风险,一旦预期兑现或落空,「抱团」 可能迅速瓦解进而引发大量卖出,投资者在享受算力狂潮带来的资本盛宴时,也应该多一分对风险的警惕。
吕良兴认为,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商业模式,国内资本市场更侧重于对 「隐性价值」 的投资,即投资于未来的增长和预期,而非像西方市场那样投资于基于现有财务数据的 「显性价值」。近期 A 股涨势迅猛的海外算力,便是围绕英伟达即将上市的 GB300 芯片产业链展开。
「但正因为投资逻辑是 『炒预期』,当预期兑现时,资金可能会流出寻找估值尚处于低位的板块,相关的投资行情可能就会告一段落,投资者需要注意高低切换的风险和机遇。」 吕良兴表示。
「目前,机构对 AI 算力板块中 『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 的重仓存在一定 『缩圈』 效应。」 晨星(中国) 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分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倾向于更核心的龙头集中。「易中天」 作为 CPO 板块龙头,技术、市场份额等优势显著,成为机构重仓目标。从机会看,行业走高的背景下,集中持仓能使基金产品大幅受益,并获取远超行业平均的收益,实现业绩 「出圈」。而一旦行业出现波动,集中持仓可能会让基金净值面临大幅回撤的风险,且当市场风格切换,资金从 AI 板块流出,过度依赖 「易中天」 的基金难以快速调整,业绩将受到冲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谁在推动算力狂飙?ETF 压舱主动基金极致 「抱团」)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