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 日 0 时 42 分 05 秒
商业动态

又一家 IPO 暂缓审议,泰金新能业绩会否大幅下滑被重点关注

财联社 9 月 1 日讯 (记者 赵昕睿)一月内已出现第 2 起上会面临暂停审议的 IPO 企业,而年内首家遭遇暂缓审议 IPO 在二次上会时已顺利通过。

8 月 29 日,两家科创板 IPO 一同上会,但企业因上会结果不同导致 IPO 进程走向分岔口,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均由中信建投保荐。据上会审议公告显示,IPO 恒坤新材二次审议顺利通过,现场无主要问询问题,过会同天,恒坤新材便迅速提交注册。

image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首次上会的泰金新能则遭遇 「暂缓审议」,成为继恒坤新材后,年内第二家上会面临暂停审议情形的 IPO 企业。监管层在审议中重点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二是收入确认政策及时点是否准确。

尤其针对 「未来业绩稳定性」 这一问题,除上会问询外,泰金新能还被要求在进一步落实事项中,结合行业趋势、客户需求、产能规划等多项相关情况,对该风险进行更充分的论证,这也凸显出监管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核查的严谨性。

恒坤新材快速迎来二次上会,背后缘由为何?

继 7 月 25 日 IPO 恒坤新材上会被暂缓审议后,一月不到,公司于 8 月 21 日便提交上会意见落实函。

从时间线上梳理,上交所在收到落实函的次日便发布有关恒坤新材将于 8 月 29 日上会审议的公告,公司针对首次上会问询问题快速回复落实函,或成为推动二次上会快速落地的关键因素。

回溯首次暂缓审议缘由,财联社记者先前在 《年内首家 IPO 遭遇暂缓审议,事出何因?一年前曾有马可波罗》 中已报道过,公司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被监管要求进一步落实相关情况。

从落实函回复来看,公司表示,在综合相关事实和情况后,引进业务模式中,公司不能主导特定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实际未取得相关商品的控制权。因此,在引进业务中,公司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未取得相关商品的控制权,身份为 「代理人」,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针对另一问题,为何以往年度采用总额法,现调整为净额法的原因,保荐机构同步了核查意见。落实函回复显示,由于发行人先前对新收入准则中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的理解不够到位与全面,届时通过上市公司案例对照判断自身是主要责任人,故此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后期调整则是出于对引进业务交易实质上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总结而言,恒坤新材前期因对 「主要责任人」 或是 「代理人」 身份的判断存在偏差,采用了总额法;后期经重新梳理业务实质,明确 「代理人」 身份后,更正为净额法,且这一调整过程及最终结果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为二次上会扫清了核心障碍。

泰金新能为何被暂缓审议?

与恒坤新材相同,泰金新能此次科创板 IPO 同样由中信建投保荐。自 2024 年 6 月 20 日提交招股书获受理后,历经两轮问询,公司于 8 月 29 日迎来首次上会。

泰金新能是一家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 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从募资计划来看,泰金新能与年内多数 IPO 企业类似,呈现 「瘦身」 趋势。相较于首份招股书,发行人募资额从 15 亿元缩减至 9.9 亿元,砍掉了补充流动资金这一项目,9.9 亿元则分别投向 2 项产业化项目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尽管从营收与净利润数据上看,泰金新能过去三年呈现增长态势,从 2022 年到 2024 年,分别实现营收为 10.05 亿元、16.69 亿元、21.9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0.98 亿元、1.55 亿元、1.95 亿元。但监管层对公司未来业绩稳定性仍存疑虑。

据问询回复披露,实际上,公司在报告期内已有多项影响业务稳定性的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从 2021 年到 2024 年 1-11 月获得相关装备订单金额分别为 11.97 亿元、26.30 亿元、20.53 亿元和 4.73 亿元,2024 年获得的订单同比下降。其次,2023 年以来,下游客户销量及销售收入增速有所下降,短期扩产意愿降低;叠加部分客户因自身经营状况、发展规划等原因延迟合同执行。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公司业务稳定性面临挑战。

早在第二轮问询中,监管层就已针对业务稳定性问题展开问询。监管还针对 2024 年以来公司客户是否存在推迟或取消订单情况,公司与客户的业务及订单执行是否稳定进行了问询。

公司称,2024 年以来,公司部分客户存在推迟合同执行情形,若未来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不及预期,该部分客户未来存在调整订单的可能性。综合上述种种因素,或成为监管对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的重视原因。

推荐阅读

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admin

美股深夜全线拉升,美联储释放重磅信号

admin

中国葡萄酒,不能再 「装」 了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