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亚马逊持续猛攻广告业

文 | 刀客 doc

01

7 月的尾声和 8 月的开端,广告市场见证了两场截然不同的场面。

7 月 31 日,亚马逊公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广告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单季收入达到 157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22%,成为公司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的板块。相比之下,Meta 和谷歌同期的广告收入增幅大约在 10% 至 15% 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季度广告业务已占亚马逊整体营收的 9.36%,创下历史新高。

8 月 7 日的时候,The Trade Desk(TTD) 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季度收入达到 6.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且财报整体超过市场预期,但投资者对其增长放缓趋势和竞争压力的担忧迅速发酵,最终引发股价剧烈下挫。 在盘后股价暴跌近 40%,创下其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包括美银、MoffettNathanson 的分析师都将 TTD 的暴跌与亚马逊的强势表现直接联系起来。逻辑是,亚马逊广告的高速增长与全链路优势,正在吞噬独立 DSP 赖以生存的空间。

在亚马逊广告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 无疑是变化最显著、增速最快、同时被寄予战略厚望的业务之一。

有两个事情能证明亚马逊对 DSP 业务的重视程度:

第一是,根据 Business Insider 的报道,早在 2022 年,亚马逊广告部门就悄悄立下了一个极具野心的目标:要超越 Google 的 DV360 和 TTD,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大 DSP。

第二是在 2023 年 4 月,亚马逊从 Meta 挖来 Kelly MacLean,担任亚马逊 DSP 副总裁,直接向广告产品与技术高级副总裁 Colleen Aubrey 汇报。在此之前,DSP 业务没有这么高的汇报层级,也没有高配的 VP 去独立负责。MacLean 在 Meta 工作超过十年,曾负责商业产品团队,带领上千人的广告与企业端技术团队。

这两个事情足以说明早在 2023 年,DSP 就已经被提升为亚马逊广告的重要中枢,成为对标谷歌 DV360 和 TTD 的核心阵地。

02

亚马逊为什么要做 DSP,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什么要把 「做大 DSP」 提到业务战略层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电商站内广告存在天然的增长天花板。亚马逊广告的起点和基础优势,始终来自于搜索广告和商品详情页广告,这类广告与交易强绑定,天然具备高转化率和闭环优势。但这种模式也注定受制于电商交易体量本身。

换句话说,站内广告已经是一门成熟生意,营收规模庞大但缺乏想象力。在这种背景下,亚马逊急需一个能突破电商广告边界的新故事,既能延续广告业务增长曲线,又能抵御外部竞争。

DSP 是广告业务走出电商生态的其中一大抓手。

DSP 的战略价值在于它能把站内的第一方数据,映射到站外的媒体资源,从而把亚马逊的广告能力扩展成一个更大、更加全局化的生态。

DSP 全称是 Demand-Side Platform,也就是广告的需求方平台,可以看作是广告主买广告的一个 「操作系统」。它能自动化地连接不同的媒体库存 (网站、App、流媒体电视、音频等),帮广告主完成定向投放、预算分配、竞价优化、效果归因。广告主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统一管理跨媒体的广告投放。

比如,当用户在 Prime Video 看剧、在 Roku 看节目、甚至浏览非亚马逊网站时,亚马逊都能通过 DSP 结合购物数据投放广告。

可以说,DSP 是亚马逊的一个外循环的广告引擎。 没有它,亚马逊只能靠电商广告盘子自我消耗;有了它,才可能切入整个程序化广告市场,与 Google DV360、TTD 站到同一赛道。

如果说 2018 到 2020 年,亚马逊广告的故事还主要停留在 「卖家买流量」 的逻辑,那么 2021 年之后,画风就变了。进入亚马逊广告系统的,不再只是站内的电商企业,而是越来越多原本和亚马逊交易无关的 「站外广告主」——汽车厂商、金融服务公司、快消巨头、甚至旅游行业。

这些客户不需要在亚马逊开店,也不需要一条广告就去带动即时 GMV。他们要的是另一套东西——人群洞察、流媒体分发、跨渠道的归因逻辑,乃至品牌力的长期建设。

在亚马逊广告的官网案例库里,从 2021 年开始就能看到大量来自汽车行业的身影:整车厂、区域经销商、甚至二手车服务商,都在用 DSP 去做广告投放。这类客户和亚马逊电商交易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看重的是购物数据和流媒体触点,想要通过这些工具完成品牌认知和潜客管理。

类似的案例很快也出现在其他行业,比如花旗银行、美国运通这样的金融公司,以及 Expedia、汉莎航空这样的旅游企业。

总而言之,DSP 让 「非电商广告主」 有了进入亚马逊广告体系的入口,也让亚马逊开拓了广告市场的边界。

03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层面的推力,为亚马逊拓展 dsp 业务提供了市场空间。

2023 年,Google 在美国遭遇广告业务的反垄断起诉,被指控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既掌握着广告技术的规则制定权,又占据着最大的平台份额。

与此同时,第三方 Cookie 进入淘汰倒计时。浏览器端的跨站追踪能力被系统性削弱,广告主即将失去赖以支撑的 「行为数据基础设施」。

过去二十年,Cookie 是程序化广告的底层,负责把用户的跨站轨迹拼接成可交易的数据资产;如果这一机制退出历史舞台,广告投放的精准度、频控能力和跨媒体归因全都面临重写。

苹果的 ATT(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断层。IDFA 使用受限,让移动端广告几乎进入 「半盲状态」。广告主再也无法轻易追踪用户在不同应用间的行为链路,效果广告的 ROI 模型被动失真,特别是对游戏、电商、应用出海这类高度依赖移动端归因的行业冲击最大。

应该这么说,2023 年之后的广告市场从 「开放网络」 转向 「围墙花园」,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显性的趋势了。这个趋势不仅改变了广告投放的效率逻辑,也直接改变了市场格局。

一方面,平台的第一方数据价值被显著抬升,Google、Meta、亚马逊以及大型零售媒体成了少数能提供高质量、闭环数据的入口,议价权进一步集中。

另一方面,广告科技公司的估值承压。独立 DSP、DMP 以及以第三方数据为核心的中间层企业,商业模式的被动摇。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诡异的情况: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

在一级市场,广告科技创业公司依旧能拿到钱。LUMA Partners 报告显示,私募融资依然强劲,2025 上半年 AdTech 和 MarTech 私募融资继续活跃,其中规模交易 (企业估值超过 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57%。

但在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广告科技公司股价却连连承压。除了 TTD,另两大广告科技公司 PubMatic 和 Magnite 在 2021 年的市值高点,分别接近 40 亿美元和 60 亿美元,但到了 2024 年末,已分别跌至不足 20 亿美元和 25 亿美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马逊的 DSP 战略显得尤为关键。与依赖第三方数据的独立广告科技不同,亚马逊手里握有全球最完整的消费行为数据库:从搜索、浏览到下单、支付,再到复购与会员体系,形成了电商闭环。

通过 DSP,亚马逊可以把这些原生数据延展到站外媒体与 CTV 广告场景,让广告主在 「无 Cookie」「无 IDFA」 的世界里,依然能实现精准触达与归因。

04

到了 2024 年,亚马逊 DSP 开始全面扩展并引入外部广告库存。

年初,Prime Video 开始默认引入广告,DSP 成了唯一的入口。这意味着广告主不仅能在亚马逊站内和电商流量上投放,还能直接在流媒体大屏上做内容广告。

与此同时,亚马逊营销云 AMC(Amazon Marketing Cloud) 在 AWS Clean Rooms 环境中向所有广告主开放。广告主可以在不迁移其第一方数据出 AWS 云环境的前提下,将自身数据与亚马逊广告的独特数据进行协作分析,并生成增强洞察,更高效地规划广告活动、发现新受众、进行受众建模,结果还可直接激活至 DSP 投放

2024 年中起,亚马逊不再仅仅满足于出售自家广告库存,而是主动打入外部广告生态。通过 Certified Supply Exchange(CSE) 计划,携手 Magnite、PubMatic 等伙伴,把亚马逊购物洞察直接嫁接进第三方库存;又通过 Amazon Publisher Direct 打通优质出版商库存,让广告主无需跨平台就能下单投放。

到 2025 年第二季度,DSP 的产品形态进一步定型:Performance+和 Brand+成为标配。前者是一套以转化为核心的自动化投放工具,号称能平均降低一半获客成本;后者则帮助品牌提升流量与认知,强调跨渠道的品牌增长。

这种对广告行业愈发主动的进攻姿态,在今年的戛纳创意节上变得更加毫不遮掩。

戛纳创意节是广告圈的秀场。一个公司选择如何亮相,往往能折射出它的战略信心。

过去亚马逊在戛纳的场合相对来说比较低调,更多是做一个松弛的 「海边会客厅」,做闭门的客户交流。有存在感,但并不高调。

但到了这一年,亚马逊姿态更加主动:在戛纳港口设立了独立展区 「A』Maison Port」,这种规模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活动,主题强调 quiet luxury(静奢),活动中配置了冰咖啡喷泉、Prime Video 冰沙吧、AWS 定制香水等互动元素。所有的活动设计都在暗示:亚马逊已经是广告市场的主要玩家。

写到这里可以看得很清楚:亚马逊已经不满足于守住电商广告这块根据地,它沿着消费数据这条主干,一路打到了站外媒体。

它的广告业务边界,早就已经触碰到谷歌、Meta 等广告巨头的腹地。这是一场缓慢但明确的战争。

正如他曾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切断谷歌 AI 助手对购物数据的抓取权限一样,亚马逊的进攻从不张扬,但节奏极稳,耐力极强。

它习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逼着广告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广告预算,真的还非得投给谷歌吗?


推荐阅读

瑞克科技 0 元收购原供应商,关联劳务派遣定价公允性存疑

admin

郑州银行:今年上半年唯一下跌的银行股

admin

「假但斌」 出没,东方港湾最新声明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