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 表外表里 ,作者 | 赫晋一 张冉冉 ,编辑 | 曹宾玲 付晓玲
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时,像在国内一样对候选人进行 「背调」,结果踩中个人信息保护 「雷区」,被罚数万欧元。
还有企业连续两年给海外员工发数额接近的年终奖,却不知这在当地会被默认为固定薪酬组成部分,第三年效益不好停发时,立马迎来员工 「合规整顿」……
近一两年,类似的 「惨案」 屡屡上演,背后正是中国出海企业驶入了深水区——从产品出海、品牌出海,进阶到更高难度的全球化经营。
企业埋头打磨产品、撒币打广告就能 「大力出奇迹」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前出海的核心挑战,在于能否对研发、生产、运营、管理等价值链环节实现 「全球一盘棋」 布局。
然而,70 万出海企业拔剑四顾,撞上的却是缺乏成功经验、没有捷径可走的困局。玩家们急需一套工具、方法论与操作指南,来实现从 「中国管理」 向 「全球治理」 的跃迁。
好在,一些头部公司,透露了突破的迹象:《2024 中国出海品牌百强榜》 新锐 Top10 企业中,有 6 家将飞书作为协同管理平台;出海新能源车企 Top10 中,这一数字高达 8 家。
这些佼佼者的实践里,或许就藏着 「上岸密码」。
一、用效率工具,打破出海 「隐形壁垒」
在 「大航海时代」,餐饮商家往往是最头疼的,哪怕是一碗汤、一张饼,也得追求食材、工艺、制作流程足够正宗,否则口味上的毫厘之差,就是品牌生与死的距离。
正如霸王茶姬 CTO 汤海涛所说的:「把一杯茶做好喝并不难,难的是让千万杯茶在世界各地都保持一致的品质。」
但霸王茶姬的爆款 「伯牙绝弦」,累计销售数亿杯,却做到了千店品质如一。
能实现这一点,除了统一的制茶设备保证工艺稳定,更在于飞书工作台让员工日常的所有流程汇聚在一个入口,从排班到培训、从执行到反馈,操作更简单、更一致。
同时,AI 能力也已深度融入霸王茶姬的门店经营。飞书 AI 服务台实现 7x24 小时响应,月均解决门店问题超 1 万件,AI 自主解决率高达 96%;可视化数据看板则实时同步门店运营状态,使问题、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与解决。
而国内用飞书、海外用 Lark(飞书海外版),信息、数据便能连通,实现全球团队的同频。
但光打破信息壁垒还不够,如何让跨时区、跨语言、跨文化的员工无缝协作,是另一项挑战。
例如,拉美地区跟国内几乎 「日夜颠倒」,若要坚持海内外团队同步开会,不是国内团队熬夜硬撑,就是拉美同事要早起赶会,这并非长久之计。
且拉美地区通行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而国内小语种人才相对稀缺。据公开资料,每年葡萄牙语毕业生不超 1000 人,西班牙语毕业生不足 4000 人,愿意外派的更是凤毛麟角,企业普遍 「招人难」。
已经进入全球 112 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创优品,对此深有体会。飞书先进生产力峰会上,名创优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科技官朱国胜,将多语言、多时区带来的沟通不畅列入 「出海绕不开的三重组织挑战」 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名创优品借助飞书 aPaaS 能力,上线了 「海外巡店助手」,海外同事可随时查询门店经营数据、记录门店巡检情况,实现总部与海外市场的零时差信息同步、零距离高效协同。
至于语言鸿沟,飞书覆盖 20+种常用语言的实时翻译功能,可以在聊天、文档、会议等办公场景随时调用,极大缓解跨语言沟通的焦虑。
类似的实用功能,还有时区显示、多肤色表情包等,前者能直观显示海外同事当地时间,有效避免在休息时段误扰对方;后者则贴合海外多元文化背景,减少文化差异引发的摩擦。
这些产品细节、巧思并非偶然,而是字节跳动在出海实践中积累的真实经验。
正如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所言:「2016 年,我们发现市面上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契合我们的国际协同办公需求,导致内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频繁切换,但最终仍难以满足业务需求。所以,如果公司不做全球化,我们不会做飞书。」
也就是说,飞书从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就带着全球协作基因,这也是其比许多工具更懂 「出海」 的来源。
可以看到,企业出海的关键流程与场景,在飞书上都可以找到 「一站式解决方案」。
利用好平台的力量,企业可以少走弯路,甚至更进一层。
例如,霸王茶姬借助飞书搭建 「茶茶圈」,为全球七万多名合作伙伴提供一个线上 「茶水间」,让真实声音和日常经验能在约 7000 多家门店间自由流动。目前,「茶茶圈」 已累计沉淀超 9 万条真实分享,日活跃用户达 2 万。
如此一来,茶文化可以在全球团队中流通,使得 「东方茶」 不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更融入全球合作伙伴的日常生活,进而传递给每一位海外消费者。
做到了这些,企业可以在海外初步站稳脚跟,但要活得久、长得好,还得深度扎根本地。
二、站在工具的肩膀上,读懂海外市场
走出国门的中国玩家们,正变成悬在海外 「地头蛇」 脑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年初,纽约市民凌晨 3 点在寒风里身披毛毯,排队等着抢影石 Insta360 的全景相机 X5;年中,Labubu 们在顶级 IP 山头林立的欧美 「一娃难求」。
「东升西落」 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市场话语权出现了转移。
在海外巨头一条龙通吃的时代,大家是有什么消费什么。但如今人们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一切 「消费者说了算」。
面对这样的版本变迁,踢馆的中国出海玩家们比待惯舒适区的擂主们反应更灵敏。
以运动相机为例,对 GPS 这一功能,海外品牌观察到的是用户很少使用,新品砍掉了 GPS 功能来增加续航。而影石 Insta360 捕捉到 「网上很多人喜欢用 GPS 记录开车或骑行路线」,产品 Insta360 Ace Pro 却能连接 Apple Watch 等来获取 GPS 数据,主打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样一次次精准满足用户喜好下,目前全世界每 3 台全景相机里,就有 2 台出自影石 Insta360。
而飞书多维表格,在影石 Insta360 的 「逆袭」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户声音收集—数据洞察—产品定义—市场验证」 全路线辅助。
全球化背景下,用户的地域、职业、兴趣爱好、使用场景五花八门,这让企业听取市场声音的难度几何倍增长——可能把 Facebook、YouTube、TikTok、亚马逊等社交和电商平台都翻一遍,才能相对全面了解产品评价。
且这些声音,往往是市场、售后、产研等各个部门 「各取所需」 搜集,若信息不互通,仍相当于 「盲人摸象」。
而这一切,挪到飞书多维表格里不再是问题。可以看到,在按照事情建立不同的话题群里,飞书自建机器人能第一时间将各路消费者的真实反馈,自动发送成消息卡片到群内。
如此一来,工作人员便可以定位产品问题和改进方向。如发现很多摄影爱好者自行 DIY、设计并 3D 打印相机外壳和手柄,影石 Insta360 Ace Pro 2 推出了街拍套装,上市就热卖。
不仅如此,用户反馈信息集中在多维表格后,有需要的部门可以在工单系统中下单,由品牌中心分配任务,之后多维表格会自动拉群,参与者可随时查看任务进度的每一个节点。
这样的可视化流程,相比具体进度、核心痛点等有事没事开会说的传统推进方式,响应效率的提升可想而知。
不过,及时将 「用户的声音」 转化为 「产品设计」 只是第一步,业务落地也很关键。
产品在海外上市,极其考验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终端需求预测不准、海外运输物流周期长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销售目标难达成。
但这一难题,被多维表格形成的 「一张表」 解决了。
以名创优品为例,多维表格下的全球 IP 进度表,像一个可交互的数据大屏,直观展示了其真实业务的每一个细节:每个 IP 从商品研发、市场订货、采购回货以及出货再到产品上市,全链路监控;IP 项下各品类产品、各协作业务部门的横向进度,也清晰展示。
当单个 IP 的管理难度降低时,并行多个 IP 的开发难度自然也随着大幅下降。
此外还可以看到,在名创优品的多维表格中,搭建有 「订货-出货-在单-销售」 的业绩追踪大盘,且数据细分到每个具体市场的年/月/天的销售额。由此,总部可以针对各销售区域情况,进行动态优化资源分配、调整策略。
例如,去年名创优品以法国为起点开启全球搪胶毛绒节,引发欧洲消费者热烈追捧。到今年一季度,其搪胶毛绒系列已占比海外总销售额的 35%,成为重点战略品类。
如此站在飞书的肩膀上,打通前方市场和后方高效运营,将成为中国出海玩家的全球化日常。
小结
从 14 亿人的战场,跃向 70 亿人的舞台,不仅是简单的商业扩张,更是 「中国经营管理哲学」 一次史无前例的实践。
它要求企业要实现从上到下,从国内到海外,从战术到战略的系统化协同,也强调 「以人为本」 的温度、科技赋能的创新精神、一步三算的风险意识。
中国不缺有野心、有魄力的企业,可全球化发展这样的历史性挑战不多见,哪怕是已经小有成绩的出海公司,仍会被种种问题困扰。
不过,它们也深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传统智慧,而这正是扬帆远航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