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 3.8 亿辆,相当于每 4 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政策的些许变动便可能影响巨大。
9 月 1 日起,被称为 「史上最严国标」 的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下文简称 「新国标」)正式实施,自此替代 2018 版旧国标。
新国标中,最受关注的当数时速 25km 的限制,尽管这并非新要求,但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不仅引入了 「超速断电」 机制,即当车速超过 25km/h 时,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更通过要求生产端禁止预留控制器、限速器等关键部件的改装接口,杜绝 「破解」 提速的可能性。
从新国标颁布的那天起,争议便从未间断:有人调侃,「时速 25km 跟自行车差不多」;也有人提出疑问,「外卖这个与时间赛跑的就业领域,骑手们还能送出多少订单?」
在上海,「小电驴」 的主人们则遇到了新的苦恼。多名网友发帖称,自己骑电动自行车时因超速被 「电子警察」 抓拍,并被处以 50 元罚款。上海市公安局交管总队透露,正在事故高发路段试行 「区间测速」,该技术通过计算车辆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差,判断全程平均时速。一旦系统判定车辆在区间内超速 (超过 15 公里/小时),驾驶人将收到短信通知及 「随申办」App 罚单。
新规实施两天内,《IT 时报》 记者采访 「小电驴」 车主、外卖小哥、电瓶车门店老板发现,此次新国标的执行远比之前严格,而此前可随意改装、以 60 公里/小时狂奔的 「小电驴」,将逐渐退出市场。
争议:被罚 「小电驴」 远超限速
「速度真的提不起来,不能超过 25 公里/小时,一旦达到这个速度,小电驴就会 『嘀嘀嘀』 狂响。」 家住上海嘉定区的孙女士最近购置了一辆 「小电驴」,她表示 「跟骑自行车差不多的速度」。
然而,让孙女士担心的是,25 公里的时速也未必是 「安全」 的。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发帖称,收到了两轮电动自行车的 「超速罚单」。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此前对媒体解释,执法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小时」。
「难道小电驴设计速度是 25 公里/小时,但实际只能开 15 公里/小时?」 有网友对此感到不解;也有网友实测显示,如果以 15 公里/小时骑行电动自行车,车身会有相对大幅度的抖动,车头也会左右摇摆,「这好像更不安全?」简单计算可知,时速 15 公里相当于每分钟骑行 250 米,每秒钟不到 5 米。
那么,罚款标准究竟是多少?就此,《IT 时报》 记者拨打了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进行咨询。一位归属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交警回复称:「说是 15 公里/小时,但现在暂时问题不大,我们这边还没有收到具体通知,你可以留意一下新闻媒体的报道。」
记者发现,在一些网友晒出的抓拍图片中显示,「限速值是 35 公里/小时」,但被罚者的骑行速度往往在 40 公里/小时以上,而公安交管部门呈现的相关案例中,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区间距离的时速都超过了 50 公里/小时。
车商:「新国标车无法破解,卖车越来越不赚钱」
为了彻底解决屡禁不止的电动自行车 「破解限速」 行为,此次新国标在技术上做了很多限制,比如要求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不能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限流装置不应留后门……
有专家指出,通过多重技术手段和更严格的监管,新国标极大地提升了破解限速的难度,旨在从根本上解决 「限速」 泛滥的问题。虽然不能保证 100% 无法破解,但普通用户和商家几乎难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破解。
「现在真改不了,速度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通过 『破解』 提升了。」 一家电动自行车门店的老板张天霖 (化名)颇为苦恼地说,「如果能改,我就不会压那么多库存了,现在厂家管得特别严。」
在张天霖的店门前,摆放着数十辆新旧混杂的电瓶车,红的、白的、黑的,它们停放在马路边,在没有遮挡物的条件下,既会经历风吹日晒,也会遭受狂风暴雨。
「从技术上还是可破解的,只是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利润就没了。」 也有电动自行车店老板表示,此前解除限速、外卖版等行业惯常手段,在新国标严格执行下逐渐 「消失」。
根据规定,2025 年 9 月 1 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根据旧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有三个月 「宽限期」,允许销售至 2025 年 11 月 30 日,2025 年 12 月 1 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在 《IT 时报》 十个月前的相关报道中,有数位厂商表示,作为生产方,他们只能跟着政策走,电动车出厂时肯定都符合标准,但如果客户有要求,商家很可能会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而且不能调整的车几乎没有市场,因此厂家会在生产过程中预留解限的空间,若不这么做,商家便很难卖车。
「00 后」 张天霖进入电动车行业正好两年,其门店约有 100 辆电瓶车,新车占三分之一,二手车占三分之二。他指着一辆今年 8 月上市的新车说,留给它过渡的时间还有两个月。
然而,真正让他承压的还是车子难卖,每月实际销量仅二三十台,当前主要依靠修车业务盈利,卖车仅为副业,「卖一辆电动车的利润仅 100 元至 200 元,即便是售价 5000 多元的高端电动自行车,毛利率也仅 10%~15%,扣除人工、房租等成本后,卖车几乎无利可图」。
电动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张天霖门店周边三公里范围内,至少有 15 家电动车店,就算一年卖出 500 台至 1000 台新车,按每台车 300 元利润计算,卖出 1000 台的总利润也仅 30 万元,几乎与房租加人工的总成本持平。
新国标会带来新一轮换车潮吗?工业和信息化部在 7 月 24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消费者已购买的旧国标车不会被强制淘汰。不过,从政策风向来看,政府部门希望通过国补等方式推动人们更换新国标车。
据商务部数据,2025 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1 至 6 月,全国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 113.5%,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共 846.5 万辆,为 2024 年同期的 6.1 倍。
「政策来了,那就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就好了,我们也只能适应。」 张天霖表示。
骑手:旧车暂不影响,但有隐忧
新国标出台后,人们普遍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群体是最为敏感的人群。去年,《IT 时报》 记者曾跟随一名外卖员送餐,他以时速 45 至 50 公里/小时与系统赛跑,但如果限速 25 公里/小时,配送单量会 「大打折扣」。
如今,新国标正式实施,他们的速度降下来了吗?
「我们的车子还是以前的车子,暂时还没受到影响。」 某外卖平台的一名站长表示,站点内暂时尚未通知要换车。其他数位骑手亦表示,目前没有感觉到任何变化。
不久前,美团宣布将在 2025 年底前全面取消超时罚款,这意味着骑手将不再因为无法在系统规定时间内送达而被罚款,此举让骑手无须为不超时而超速。
但也有骑手担心,随着新国标执行日趋严格,一定时间内的送单量会变少,如果订单的单价不变,就会影响整体收入,「一个小时里,我们还能送出多少订单?」
在这场关于速度的讨论中,参与者是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而其呈现出的问题多样性、复杂性,远不是一句 「严格执法」 所能解决的。
有媒体如此点评:电动自行车限速困境的解决,需要的不是简单提高或降低某个数字,而是建立一套科学、动态、差异化的速度管理体系。这既需要修订滞后于时代的法律条款,也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更需要转变治理理念。只有在变革中寻求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 时报 (ID:vittimes),作者:孙永会,编辑:郝俊慧、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