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近日 A 股高位震荡,投资者既担心潜在风险,又忧虑踏空行情。「固收+」 基金作为股债多元配置工具,一方面通过债券提供稳定票息;另一方面适度配置股票、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以把握市场机会,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追求高于纯债的收益弹性,恰好满足当前投资者 「嫌债基收益低、怕股市波动大」 的需求。
「固收+」 基金吸金趋势明显
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 8 月末,在 1750 多只 「固收+」 基金 (统计口径包括可转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以及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不超过 40% 的偏债混合基金,份额合并统计) 中,1700 余只基金年内取得了正收益,中位数收益率超 3%,30 多只基金年内收益率更是超 20%。
产品业绩向好亦带动资金持续流入。数据显示,「固收+」 基金规模在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 8.19% 之后,二季度继续增长 5.77%,总规模接近 2 万亿元,实现自 2022 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
此前,部分 「固收+」 产品因权益仓位过高、转债仓位踩雷等问题出现净值回撤,导致 「固收+」 变成 「固收-」,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当时的核心问题在于,多数投资者将 「固收+」 等同于 「债基增强」,认为其 「保本、波动小」,却忽视了权益资产带来的潜在风险。
认知的成长往往来自于 「吃过的亏」。在过往基金回撤的经验教训下,投资者对 「固收+」 的关注焦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据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分析,今年二季度 「固收+」 基金份额的变化与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的比例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反映出投资者开始关注不同类型 「固收+」 产品的风险差异,对权益仓位及最大回撤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认知水平已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从 「固收+」 基金的规模结构变化来看,「低波」 属性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份额二季度环比增长 9.3%,达 7099.17 亿份,份额增速和总数居各类 「固收+」 基金之首。
基金公司层面,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中银基金等头部 「固收+」 大厂的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份额二季度环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或成为市场 「隐形推手」
「固收+」 基金规模连续两个季度的增长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从当前居民流动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来看,固收类资产 (包括存款、国债、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保险、固收基金等) 总规模约为权益类资产规模的 4 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而当前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率在低利率环境中持续走低,吸引力显著下降。部分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 1%,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数从 2018 年的 3.71% 降至 2025 年的 1.25%,10 年期国债利率也从 2018 年初的 4% 以上回落至目前的 1.8% 左右。
利率下行并非短期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层面与央行货币政策导向相关,根本原因则在于经济增速下台阶、经济结构转型及信贷需求下滑。当经济活跃度较高时,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资金成本随之上升;而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和个人的借钱需求减弱,利率自然随之下降。同时,随着经济结构优化,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软件等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这类行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度低于传统制造业,进一步降低了整体信贷需求,推动利率长期下行。
因此,无论是从当前经济压力下的货币政策走向,还是长期经济转型趋势来看,低利率环境都将成为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居民对低收益固收类产品的容忍度逐渐降低,风险偏好缓慢抬升,跨品类的资产配置趋势持续演进。而 「固收+」 产品因其风险可控、收益增强的特征,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有望成为 A 股行情的 「隐形推手」。
中长期表现亮眼
面对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投资的核心诉求是找到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平衡,这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实现。从资产配置逻辑看,债券资产波动小,但预期收益较低;股票资产预期收益高,却波动较大,在一定期限内出现亏损的概率也较高。
股票与债券资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仅不到 10% 的时间段会出现股债双跌。这种负相关性使得单一市场的波动能够被另一市场有效对冲,再加上债市通常 「牛长熊短」,而股市更多是 「熊长牛短」,两者搭配能形成更稳定的收益基础。
典型年份的市场表现更能印证这一特性:2018 年上证指数跌幅达 24.6%,同期中证全债指数涨幅却达 8.85%,此时 「固收+」 产品通过 「少权益、多债券」 的配置,仍能实现正收益;而在权益市场表现突出的 2009 年,上证指数大涨 79.98%,中证全债指数虽下跌 1.4%,但凭借权益部分的丰厚回报,「固收+」 产品同样能获得可观收益。
从这两个极端年份的表现可以看出,依托股债负相关的特性与合理的配置比例,「固收+」 产品既能适当提升长期收益目标,又能有效平滑组合波动,实现稳健回报的效果。
中长期来看,「固收+」 基金在业绩和波动控制上优势显著。以中证非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为例,该指数选取基金合同规定可投资可转债与股票的债券型基金作为成份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面反映了 「固收+」 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水平。
Wind 数据显示,中证非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近 5 年、近 10 年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2.78% 和 3.39%,较大市值风格的沪深 300 指数分别高出 4.3 和 0.29 个百分点,较中小市值风格的中证 500指数分别高出 1.71 和 3.09 个百分点;而在风险层面,该指数近 5 年、10 年的年化波动率仅为 2.93% 和 2.64%,显著低于沪深 300 指数同期 17.81%、18.65% 的波动率,以及中证 500 指数同期 19.93%、22.12% 的波动率,充分体现了 「固收+」 基金在 「收益增强」 与 「风险控制」 之间的出色平衡能力。
总的来说,以 「稳健为基、收益增强」 为特色的 「固收+」 产品,适合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者。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可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但投资者不可盲从,仍需理性分析选择。
投资前应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该类产品并非保本,有一定波动,完全不能接受亏损或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应谨慎考虑。
与此同时,「固收+」 涵盖多种细分类型,虽都以固收打底,但 「+」 的部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各异,建议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匹配的产品。
此外,投资者还应重点关注基金管理人的综合实力,优选在固收和权益领域均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及旗下绩优产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固收+」 基金连续两个季度增长或成 A 股行情隐形推手)
(责任编辑: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