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9 月 8 日讯 (记者 李洁)部分城市土地市场活跃度低位徘徊背景下,一些地铁公司频繁拿地,逐渐成为土地市场一股 「生力军」。佛山地铁近期的密集拿地举动,被认为是这股力量的一个鲜活案例。
9 月 8 日,佛山市南海区一宗涉宅用地顺利出让,经过 3 轮竞价成交,该地块最终由佛山市佛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 8.53 亿元总价竞得,成交楼面价 4193 元/平方米,溢价率 2%。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佛山地铁集团近期在佛山取得的第三宗地块。今年 8 月 21 日,该公司旗下企业刚刚以 6.17 亿元斩获佛山市禅城区禅港路北侧、湖一路东侧地块;而在 8 月 4 日,其还以 5.12 亿元竞得佛山南庄大道地块,成交楼面价每平方米 4650 元。
短短一个多月,佛山地铁在本地土地市场累计投入 19.8 亿元,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房地产行业的关注,也让 「地铁公司跨界房地产开发」 这一现象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事实上,佛山地铁投资拿地并非个例。近期,广州、杭州、天津、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纷纷加入拿地大军,在本地土地市场积极展开布局。
从数据情况来看,据中指院统计,2025 年 1-8 月粤港澳大湾区拿地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广州地铁以 28 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列第 8 名,成为区域内拿地的重要代表企业。
除佛山地铁,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的动作,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其所属资源公司于 8 月 18 日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天津地铁 4 号线和平路站 A 地块使用权,该地块也是天津市首宗成功运用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支持政策的地铁上盖地块,为城市低效土地盘活与地铁资源结合提供了新范本。
杭州地铁则偏好通过合作模式拓展版图。7 月 29 日,华润置地、杭地发与杭州地铁联手,经 1 轮竞价以 26.8 亿元竞得三墩单元 TOD 地块;而在 5 月 30 日,杭州地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已联合多家企业,以 11 亿元拿下地铁 18 号线乔司车辆段上盖物业综合体项目的东西两侧组合地块。
南京地铁也于 8 月 15 日有所斩获,其旗下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 2.33 亿元底价竞得鼓楼区一宗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 16077 元/平方米。
此外,作为地铁公司拿地的 「先行者」,深圳地铁集团的表现同样亮眼。2024 年 10 月 8 日,深铁集团以 66.65 亿元竞得宝安机场东一宗 「巨无霸」 宅地,该地块土地面积超 18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近 29 万平方米;目前,深圳地铁集团仍有多个 TOD 项目处于在售或处于待推出状态,其在地产开发领域的布局已形成规模化效应。
为何地铁公司会进军土地市场?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地铁公司拿下的地块有不少与地铁线路、站点紧密相连,具备天然的 TOD 开发优势,可通过 「轨道+物业」 模式实现交通与商业、住宅的深度融合,挖掘地块长期价值。
另一方面,在当前地产市场低迷时期,地铁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出手拿地,一定程度上或承担了托底土地市场的角色。从实际成交情况来看,地铁公司拿下的多数地块多数以底价或接近底价成交,有效避免了土地价格过度波动。
该分析师进一步补充,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土地市场信心不足,地铁公司的拿地行为不仅能稳定市场预期,更能向行业传递积极信号,缓解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压力。以佛山地铁为例,短短一个多月内连续拿地,既展现了国企对本地市场的信心,也为佛山土地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不过,在地铁公司成为拿地主力的背后,其跨界地产开发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地铁公司涉足地产领域虽有天然优势,但在专业开发能力、资金运转、产品建设能力及市场应对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而为补齐这一短板,地铁公司可能会与其它房企或代建企业展开阶段性合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未来,地铁公司如何在房地产市场中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短板,实现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的协同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