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云

前三季度 A 股并购交易 3470 件,活力重现,四大看点看并购市场变化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15 日讯 (记者 陈俊兰)2024 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迎来了密集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随着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政策导向的持续强化,产业整合、跨级并购等并购案例的不断增加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 (包含中国企业跨境并购) 共披露 5870 起并购事件,同比微增 0.51%;交易规模约 14,981 亿元,同比下降约 2.61%。其中,A 股市场并购交易 3470 件,同比增长 7.93%;重大资产重组事件 134 件,同比增长 83.56%。

以上的数据变化,仅仅是 2025 年国内并购市场如火如荼的冰山一角。年内 A 股并购市场勾勒出怎样的演进脉络?随着重磅政策落地及经济修复第次推进,未来并购前景如何?并购重组能否成为 A 股牛市的助推器?

国联民生保荐代表人吴超表示,当前并购市场有三大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一是拟 IPO 企业的退出路径更为多元,除了 IPO 以外,还有被并购、收购上市公司等;

二是差异化定价机制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成为并购交易中的常见机制,尤其是今年 9 月晶晨股份差异化定价收购芯迈微的交易,标的公司大股东几乎 「净身出户」。吴超预计,2026 年、2027 年将有不少企业面临对赌到期的情况,差异化定价机制为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三是 「协议转让+收购」 出现了更为成熟的模式。除了标的公司股东拿到股权转让款后购买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外,有的交易中引入第三方专业资本,由其先行承接股份,再协助上市公司实施并购整合。依托专业资本的力量,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可以更趋健康、透明和可持续,实现 「带资」 参与并购。

看点一:年内 A 并购案例以产业整合为主,跨界并购为辅

Wind 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A 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达 134 起,交易总额合计 5160.26 亿元。从交易结构看,产业整合的案例为 46 起,占比 34.32%。

从前三季度并购案例的并购标的方所属的行业分布来看,Wind 数据显示,并购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交易规模为 1,958 亿元,同比上升 176.29%;材料行业交易规模为 1,627 亿元,同比上升 52.21%;资本货物行业交易规模为 1,438 亿元,同比下降 34.20%。

政策同时推动券商行业自身加速整合。2024 年证监会同步发布的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 (试行)》 明确提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在此导向下,头部券商以打造一流投行为目标,聚焦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中小券商则深耕细分板块,差异化竞争局面初步形成,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从时间顺序来看,2025 年 3 月,国泰君安完成对海通证券的换股吸收合并,新主体国泰海通证券成为最大的 A+H 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例。

5 月 16 日,浙商证券正式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6 月 5 日,长城国瑞证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实控人等券商实控人变更为中央汇金的申请获证监会核准,汇金系券商矩阵扩容。8 月 25 日,国信证券收到证监会批复同意发行股份购买万和证券 96.08% 股权事项,核准公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核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9 月 25 日,湘财股份及大智慧两家机构发布近百条公告,敲定湘财股份吸并大智慧方案细节,合并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看点二:头部券商主导并购重组市场

在并购重组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券商作为核心参与主体深度布局,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清晰。据 Wind 数据统计,若以独立财务顾问及财务顾问合并收入口径计算,今年以来已有 139 家机构累计完成 512 单并购重组项目,市场参与度持续提升。从竞争态势来看,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专业能力等优势,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image

从市场份额与交易金额占比维度分析,头部券商的领先地位尤为突出。其中,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二者市场份额分别达 20.87% 与 20.26%,累计占比 41.13%,已接近整个市场的 「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中邮证券 (10.12%)、华泰联合证券 (7.5%) 与浩德融资 (6.88%),构成第二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中邮证券凭借 「少而精」 的交易策略表现亮眼。尽管仅参与 2 起并购事件,但涉及交易金额高达 1163.78 亿元,市场份额超 10%,跻身行业前三。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其参与的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100% 股权交易,该项目不仅是今年前三季度股权并购规模之首,更是 《重组办法》 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案例,具备标志性意义。

从交易数量分布来看,市场集中度同样显著。榜单显示,共有 4 家机构参与的并购事件超 30 单,具体为中信证券 (39 单)、博星证券 (39 单)、中金公司 (37 单) 与华泰联合证券 (33 单),四家机构合计交易数量占比达 28.9%,接近市场总量的三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剩余 115 家参与机构的交易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各自市场占比不足 1%,且单家机构参与交易数量仅在 1-4 单范围内,市场资源向头部机构聚集的趋势明显。

看点三:政策红利下,标杆性并购案例不断增加

去年以来并购重组制度持续优化,从新 「国九条」 到 「并购六条」,再到今年 5 月,证监会修订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系列关于并购政策的不断落地,力度大且针对性强,并购重组市场迎来了诸多积极信号,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政策红利的释放下,并购重组市场的标杆性案例不断涌现。

9 月 16 日,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股份在上交所上市。此次合并是我国船舶工业领域 「国家队」 和 「主力军」 的深度整合。合并后的存续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手持订单量领先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企业。

6 月 24 日,北方华创通过协议受让芯源微 17.9% 股权实现控制,完善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布局。芯源微在光刻技术领域优势显著,此次收购是科创板首单集成电路产业链 「A 控 A」 案例,助力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国产化进程。

6 月 5 日,国科微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宁波甬芯等 11 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中芯宁波 94.366% 股权。标志着国科微从 Fabless 模式向 「设计+制造」 一体化转型的战略突破。

5 月 25 日,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100% 股权,是国内科技产业在资本市场改革与算力自主化战略双重驱动下的标志性重组。同时也是今年 5 月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修订后首单适用 「2+5+5」 简易审核通道的案例。

5 月 23 日,天迈科技披露实控人变更进展公告,苏州启辰将合计收购上市公司 26.10% 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成为 「924 新政」 以来,A 股市场首例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看点四:年内北交所大额收购事件频出,频率显著超过过去两年

Wind 数据显示,自 2023 年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涉及金额超千万元的并购事件已累计完成 47 件。从时间分布来看,2025 年北交所大额对外收购事件的发生频率,较 2023 年、2024 年显著提高,市场交易热度呈现明显升温态势。

2023 年至今,北交所已完成的亿元级并购事件仅有 3 项;而在 2025 年,正在进行中的亿元级对外收购案例已有 4 起 (未包含金额未确定的案例),分别是五新隧装定增收购五新重工 100% 股权及兴中科技 100% 股权、科达自控收购海图科技 51% 股权、易实精密收购通亦和 51% 股权、鼎智科技收购赛仑特 51% 股权,体现较高活跃度。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团队指出,在当前北交所的收购案例中,大部分公司目前收购的目标都是与核心业务展开协同、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北交所公司来说,并购可以帮助快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优化,通过收购具有互补性的业务,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寻求进入新兴行业或市场的企业,并购是一种高效的途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抓住行业发展的先机。总的来说,通过并购,北交所公司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或获取新的客户群体,从而开拓额外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