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科技是人类的枷锁」 以一种相当写实的方式发生在了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9 月 30 日,YouTube 科技网红 Daniel Rotar 的三星智能戒指在他登飞机时突然发生电池膨胀,戒指内部凸起变形,卡在手指上迟迟无法取下。

Daniel Rotar 随即发布了一条推特,「我的三星 Galaxy Ring 电池开始膨胀。它正戴在我的手指上。」 照片里,他的手指已经因为充血而肿胀发红。这条推特很快获得了 2000 多万的浏览量,不少人反映自己也在佩戴三星智能戒指时遭遇过类似的问题。

智能戒指作为 「前沿可穿戴设备」 进入市场近 10 年了,至今似乎依然没找到一个能被普罗大众认可的用途,却在 「低调科技感配饰」、「硅谷程序员必备」 的噱头下越来越出圈,销量连年飞涨。

智能戒指显然有着像智能手表一样普及的雄心壮志,但在频频刷到 「这才是智能穿戴终极形态」 的视频后,你总会心生质疑:

「到底为什么,我非要戴一个不能接电话看消息、2 年就报废、随时还可能卡住手指的电子废物?」

3099 买个能测心率的金属指环,手指还被卡住了?

2025 年了,你发现智能戒指这个 「成功男人必备科技配饰」 不仅没用,还相当危险。

「三星智能戒指惊魂」 在网络上快速发酵,集齐了许多戏剧性要素:

当事人 Daniel Rotar 是有 160 万粉丝的 YouTube 科技博主,这枚 Galaxy Ring 智能戒指还是他 1 月参加三星发布会时三星特地赠送给他的,在出事前他几乎每天都把智能戒指戴在手上;Galaxy Ring 发生电池膨胀时,Daniel 正在登机。机长了解情况后,Daniel 被拒绝登机,因为 「可能造成机上紧急事件」。

Daniel 事后回忆,在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戒指持续涨大,到达医院时电池的两个鼓包已经嵌入了他的手指里。之后医生用了润滑油,顺利把戒指顺利取了下来 (并非如网传 「用专业工具剪开戒指才取出」)

图源:Youtube@ZONEofTECH

三星后续将 Daniel 的这枚戒指收回,承诺要对这次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

据 IT 之家统计,截至 10 月 1 日,三星官方收到了超过 200 起智能戒指电池相关投诉,其中 12 起涉及鼓包问题。但三星至今没有公开解释电池鼓包的明确原因,客服只是建议遭遇类似问题的用户 「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

在此次事件之前,三星产品的电池缺陷早就饱受诟病:2016 年三星 Galaxy Note7 手机因电池缺陷引发多起爆炸和起火事故,三星智能手表曾因电池过热问题全球召回 100 万块;2023 年,Galaxy Buds Pro 耳机又被曝充电时自燃。

但智能戒指比起前几者又多了一层恐怖要素:手机、耳机发现问题后都能及时远离,戒指电池膨胀后,你甚至没法摘下来。

「当人类戴上智能项圈,难道就是 AI 反攻的时刻?」

而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有媒体分析认为,为了将电池做到极小,智能戒指电池采用的材料相当不稳定。为在有限空间内提升续航,智能戒指厂商普遍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循环稳定性较差,过度充放电容易引发膨胀。

可以印证 「电池不稳定」 这一说法的是,Galaxy Ring 的电池的掉电速度堪称离奇。

虽然 Galaxy Ring 宣称充电一次续航 5~9 天,但 Daniel 发现,在用了一个多月后,他的戒指就需要每天充一次电了。在戒指 「突然摘不下来」 前,Daniel 还发现自己的戒指充了一整天都没能充上电,第二次充才充上。甚至有用户说自己充一次电只能用 4 小时。有人因为戒指掉电太快的问题,4 个月内找三星换了 4 次新戒指,也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

进一步验证智能戒指 「电子垃圾」 名号的是,当其他智能设备都在卷续航的时候,智能戒指实为 「一次性电子产品」。

Galaxy Ring 在去年 7 月上市后,电子维修全球互助平台 iFixit 发布了一篇报告,表示 Galaxy Ring 的 「可维修性几乎为零」。由于电池的整体设计,Galaxy Ring 一旦电池耗尽,就无法在不损坏设备的情况下接触到电池,坏了只能扔掉。考虑到电池老化速度,Galaxy Ring 的实际使用寿命或许不会超过两年。

这样一个短命的智能设备,难道是会在它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像烟花般绽放它恢弘、复杂的电子魔法吗?

答案是不行。Galaxy Ring 除了健康监测,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更新颖的主流用途。

和市面上大多数主流智能戒指一样,Galaxy Ring 的主要功能有三个:睡眠监测、健身监测和心率预警。其中每一样,它都能给你提供相当详细的数据:不仅监测你睡眠期间的活动、睡眠潜伏期、心率和呼吸频率,还会通过数据分析,给你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但你想用智能戒指接听电话、使用 NFC、联通其他智能设备,它目前都做不到。目前的智能戒指都将自己定义成一个 「健康监测」 设备,且大多专注于 「睡眠」 这一个场景。

因为睡眠数据呈现得相当详尽,智能戒指受到了美国军队、专业运动员和明星们的欢迎。但普通消费者对这样一个 「专业健康工具」 的实际需求依然成谜:到底有多少人需要知道自己睡着后每分钟的皮肤温度变化呢?

当然,迭代后的智能戒指也开始自动检测你的运动、记录你的压力值,以及女性的月经周期。但所谓的运动监测,又不如智能手表的分类详细。因为没有屏幕,你也无法实时看到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智能戒指作为 「监测工具」 甚至不如手表方便。考虑到打球、举铁时手指上的硬物可能会磨伤手指,你做这些运动前还得把智能戒指取下来。

图源:小红书 @奔研跑跑 (跑互)

女性科技作者 Megan Hernbroth 则在测评中提到,「日常取下戒指的次数比想象中多得多」。洗澡时怕戒指剐蹭头发,得摘下来;给孩子换尿布,得摘下来;涂身体乳,得摘下来。

而摘下戒指又会大大影响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你也就懂了为啥智能戒指专注睡眠——因为这是唯一不用动手的场景。

比起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的优势被总结为 「续航时间更长」、「睡觉不用摘」,更轻更小更无感,适合 「想知道自己睡觉时的详细身体数据,又不想睡觉的时候戴智能手表的人」。

现实是,由于尺寸、重量、内部设计等问题,智能戒指也很难做到 「无感」。有买了 Ringconn 智能戒指的用户反映,因为戒指内部传感器突出,一旦长时间跑步,使得戒指与手指摩擦加剧,手指充血又导致局部压强增大,使得他的手指已经被磨出红印。而体温变化、生病,也都会导致戒指变得 「挤手指」。

另一项被强调的优势是,比起手表只能靠手腕静脉收集数据,手指上的脉搏信号更强,测出的数据更精准可靠。但也不是那么准确——科技媒体 《The Verge》 报道称,用户同时佩戴手表和戒指时,跑步速度、平均心率等运动参数在两个设备上大相径庭,「Galaxy Ring 在数据检测和记录的准确性上的表现不佳」。

比智能手表小,还没屏幕,你期待着智能戒指至少在价格上打败手表,结果发现自己又错了。作为用完即弃的电子废物,Galaxy Ring 的国行版定价 3099 元,比最新款的苹果 Apple Watch 还贵 100 元。Oura Ring 4 的官方售价是 349 美元 (人民币约 2488 元),国产戒指 RingConn 最新款的定价也在 2099 元。

不仅买一枚合金指环要花 3000 多元,你要查看数据还得每月再交上一笔订阅费。如果你买了大受欢迎的 Oura Ring 4,得每月额外付 5.99 美元 (约 43 元)人民币才能在 App 上看到自己的心率、压力值、锻炼时长等等 「详细数据」。

图源:《business insider》

「269 的小米手环到底犯了什么法才会有人去买智能戒指?」

这么鸡肋的智能戒指,谁在戴?

但买智能戒指,也可能只是为了拥有一件能监测心率的 「奢侈品配饰」。

2022 年,Oura Ring 和 Gucci 联名推出限量版智能戒指,戒指上镶有 Gucci 的双 G 和用 18K 黄金做的边饰,价格是普通版的三倍。

按理说一项科技硬件更新迭代,功能性增强,就会逐渐脱离 「美丽废物」 的称号,但智能戒指推出 10 年后归来仍是 「时尚配饰」。《华尔街日报》 去年干脆放弃了讨论智能戒指的功能,从 「哪个智能戒指更漂亮更适合当成珠宝佩戴」 对市面上新出的智能戒指进行了排名。

其中适合当珠宝的戒指 「有五种金属颜色,包括一款明艳的玫瑰金」,而不适合的则是因为 「裸露的塑料部件使其显得不够精致。」

众所周知,送礼的原则是 「性价比越低代表礼物越成功」。所以智能戒指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小贵但很有科技感的男生礼物」、「超实用送男友生日礼物」 从此多了一个常驻榜一。

而如果你恰好是一个活跃在金融领域的科技男,两只手上分别戴一个智能戒指、一个普通银戒,手腕再戴一块智能手表,则可以彰显你对前沿科技的了如指掌和超绝时尚品味。

图源:小红书 @running

即便功能只相当于一块 「阉割版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照样吸引了大批对人类科技未来怀揣希望的电子产品消费者。

据 《DT 商业观察》,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指环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 0.1%,但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 6401.7%。看市场前景,妥妥的 「电子新贵」。

2015 年,芬兰公司 Oura 推出了首款智能戒指 Oura Ring。Oura Ring 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 「第一个专注于睡眠的可穿戴设备」。IDC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 88 万枚,其中 Oura 占比 80%。

但 Oura Ring 至今也没有在中国售卖,三星的 Galaxy Ring 算是第一个将智能戒指在国内 「带火」 的主流品牌。随后国内的手机厂商们纷纷加入,荣耀,魅族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指环。其中魅族的 MYVU Ring 售价 399 元,智能戒指来到了一个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买一个试试也不心疼」 的价格带。

一批智能戒指创业公司也在主流的健康监测功能外,试图找到新的玩儿法。比如国内销量居于头部的智能戒指 RingConn,推出了 「家人数据共享」 的功能,如果你和你爸妈都带了智能戒指,你们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机 app 上互相绑定,随时看到对方的睡眠和运动数据。从此你即使离家北漂打工,自己在出租屋里熬夜追剧,也会被你妈通过戒指上的数据捉个现行,家人间的关系又变得亲密无间。

「还是中国戒指懂中国人。」

国产智能戒指界更是跑出了 「AI 情侣对戒」 这样的小众品类。两个人的戒指配对后,你就能实时在手机上检查对方是否佩戴,戒指的宣传语上写着 「真情侣就戴小蓝戒」。AI 助手还能帮你自动发消息,告诉对方你最近的睡眠情况,也会贴心地给你同步对方最近睡得好不好。「AI 时代,发消息不用你亲自动手,谈恋爱、捉奸都有 AI 代理」。

「扫地机界的小米」 追觅这个月也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智能戒指。追觅宣称这是 「全球首款具备震动功能」 的智能戒指,至于戒指会震动的具体作用则没细说,一种想象是能作为闹钟每天早上通过在你手指上震动把你叫醒。追觅的这款智能戒指定价 2999 元,「三千块买个无声闹钟?」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最直接的原因是能收取订阅费。另一方面,作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生态的一环,智能戒指往往需要搭配同品牌的电子设备使用。比如三星 Galaxy Ring 其实有手势操控的功能,但只能用来操作手机相机的快门和关闭闹钟,且必须配合 Galaxy 手机使用。

追觅智能戒指的发布会上,追觅 AI 智能硬件事业部负责人潘志东提到,未来智能戒指将会成为室内外产品的 「纽带」,「我们的戒指会跟包括室内、室外的任何可能的智能场景、智能产品连接,我们已经在做了。」

畅想相当宏伟,只是当下你需要担心的依然是戒指戴上卡住了摘不下来怎么办。

惨不忍睹的续航、牵强的实用性,配上普遍高昂的定价,智能戒指一面描摹 「智能穿戴、人机一体」 的未来,一面还在时尚和实用之间不尴不尬。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健康数据,更实际的问题或许是,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健康数据,该熬的夜一点不会少。「假如它整天告诉我睡眠不好,但我又没法早睡,那岂不是更郁闷?」

而当你可以掌控自己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一个精准、量化的睡眠指标又显得没有必要了,甚至当感受和 App 上的分数不一致时,有人会困惑到底该相信自己的感受还是戒指上的数字。「明明能睡得很满足的醒来,为什么还要在乎今天的睡眠质量是 80 分还是 85 分?」

如果说智能戒指有什么无可替代的消费理由——「手腕上需要戴劳力士或百达翡丽,戴不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低调得刚刚好。」

参考资料:

1. 雷科技,《三星智能戒指首产 40 万枚,最大挑战是 「没什么用」?》,2024.03

2.Business Insider,I wore Oura's smart ring for 2 weeks to track my sleep and temperature. Here's why I couldn't wait to ditch Silicon Valley's favorite wearable,2021.09

3.Bussiness Insider,《The smart ring explosion is here — a sign that fitness trackers are moving from wrists to fingers in 2025》,2024.08

4.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re』s a Lot to Like About These Fitness Rings. But Can They Actually Pass as Jewelry?,2023.06

5. 打脸科技,《三星 Galaxy Ring 变 「紧箍咒」:智能戒指的 「啼笑皆非」》,2025.1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 氢商业,作者:贾小乐,编辑:卢力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