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财讯

公募机构密集提示跨境 ETF 溢价风险

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10 月 21 日,日经 225 指数收涨 0.27% 报 49316.06 点,韩国综合指数涨 0.24% 报 3823.84 点,日韩股市双双续创历史新高。

  然而,投资者借道跨境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布局海外行情的热情中,却潜藏着显著的溢价风险。当日,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多只跟踪境外指数的跨境 ETF 溢价率较高,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例如,截至目前,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 ETF(QDII) 溢价率高达 16.89%。

  多只产品溢价率较高

  10 月 21 日,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公募机构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直指旗下跨境 ETF 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 (IOPV)。

  华夏基金 10 月 21 日午盘收盘前后连发两则公告表示,公司旗下华夏野村日经 225ETF 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同日,华安基金也针对旗下华安日经 225ETF 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上述两只跨境 ETF 主要跟踪日经 225 指数,按一级投资类型划分,均属于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基金。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跟踪标普 500 消费精选指数等其他境外指数的跨境产品上。例如,10 月 21 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旗下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 ETF(QDII) 出现较大幅度溢价。

  「一方面,日韩股市、美股科技板块的持续走强吸引了大量境内资金借道 ETF 布局。另一方面,QDII 基金额度紧张导致一级市场申购受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被推高。此外,部分投资者对跨境产品规则不熟悉,盲目追高加剧了溢价波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 《证券日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募机构密集提示风险

  据 《证券日报》 记者梳理,10 月份以来,截至 10 月 21 日,已有 16 家基金管理人为旗下 25 只产品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跨境产品涉及 9 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 10 余只产品,主要投资区域为美国、日本等。

  业内提醒,在出现大幅溢价风险的情形下,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合理控制仓位、谨慎追高参与,规避非基本面因素干扰带来的潜在损失。

  「我们认为这反映出市场短期供需失衡,以及投资者受情绪驱动做出了非理性选择。高溢价意味着交易价格已显著脱离基金净值,存在多重风险。」 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资产管理公司法律顾问陈雪伦在接受 《证券日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外,上述基金管理人均表示,若相关基金后续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相关基金有权采取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以向市场警示风险。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向 《证券日报》 记者表示:「高溢价意味着未来存在净值回归的压力,投资者需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非理性炒作。普通投资者可通过定投、分散配置等方式降低波动风险,同时密切关注基金公司关于额度恢复、停牌等公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公募机构密集提示跨境 ETF 溢价风险)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