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云进入第二季,但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在减弱。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 7 日表示,将从 8 月 1 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 14 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 25% 至 40% 不等的关税。
但此次关税风暴的冲击不及 4 月,美国三大指数 7 日跌幅不到 1%;亚太股市 7 月 8 日表现更令人意外,日韩股市并没有明显受到影响,日经 225 指数、韩国 Kospi 指数分别上涨 0.25%、1.81%;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 8 日分别涨 0.7% 和 1.09%;截至记者发稿,欧洲股市主要指数走势平稳,英国富时 100 指数、德国 DAX 指数 8 日盘中小幅上涨。
截至北京时间 7 月 8 日 21 时 20 分,亚太主要股市当日收盘均出现上涨,欧洲主要股指当日盘中走势平稳,多数上涨。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投资经理和策略师表示,市场对关税的担忧有所下降。高盛认为,欧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在变大。同时,机构对股市的配置热度普遍升温,投行更是逆势上调美股目标价,投资者亦敢于加码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股市。唯独对于美债,各界依然保持担忧,全球央行增配黄金的趋势仍将继续。
全球经济分析公司 BCA Research 欧洲投资首席策略师萨瓦里 (Mathieu Savary)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基准情景是美欧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达成协议,欧洲接受 10% 的对美出口关税,部分特定关税将获得减免或取消。这种情况虽会对欧洲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构成短期压力,但影响可控。」
谈判期限延至 8 月 1 日
据新华社消息,特朗普 7 日在自己创立的 「真实社交」 网站上陆续发布了他写给 14 国领导人的信函,阐述征税理由,并表示新关税将不包括其他行业关税。
根据这些信的内容,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突尼斯、哈萨克斯坦将被征收 25% 的关税,南非和波黑将被征收 30% 的关税,印度尼西亚将被征收 32% 的关税,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将被征收 35% 的关税,泰国和柬埔寨将被征收 36% 的关税,老挝和缅甸则面临高达 40% 的关税。
在这些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警告收信国领导人称,如果想提高关税作为回应,美国将在此次税率基础上再提高同等额度的关税。同时,如果这些国家或其企业决定在美国境内生产产品,将不会被征收关税。如果相关国家将国内市场向美国开放,同时消除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那么,「我们可能会对这封信的内容进行调整,相关关税税率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调整,这取决于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
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 7 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说,特朗普计划签署行政令,延长 「对等关税」90 天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 7 月 9 日推迟到 8 月 1 日。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 7 日在记者会上证实,将延长 「对等关税」90 天暂缓期。图片来源:新华社)
就目前而言,仅英国、越南与美国达成了协议,其他国家与美国的谈判结果仍不明确。美国与英国的协议表明,最低名义关税率不会低于 10%,但豁免和配额可能使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实际关税率更低;美国对越南进口商品征收的名义关税率为 20%。
面对高关税威胁,据报道,欧盟委员会认为,能够与美国在 7 月 9 日之前达成协议。但爱尔兰贸易部长哈里斯 (Simon Harris) 在 7 日晚上表示:「当前形势预计将延续至 8 月 1 日,以便为欧盟和美国提供更多时间达成原则性协议。」
欧盟还在积极推动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 25% 的关税、钢铁铝制品 50% 的关税实施配额管理和豁免机制,但截至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欧盟内部对于协议条款的接受度存在明显分歧。德国总理默茨敦促欧盟委员会把握最后时机推动协议达成,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欧洲寻求快速达成协议的意愿不应被解读为示弱,并明确表示若美国坚持维持 10% 的关税,欧盟必将作出对等回应。
早前,为回应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欧盟已批准对 216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税,这些关税政策可以迅速实施。被针对的美国商品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豆类产品以及农业产品、家禽和摩托车等政治敏感货物。
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科多尼奥 (Lorenzo Codogno) 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的反击目标将是明确且坚定的,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可能会集中在有政治敏感性、可由欧洲企业替代以及数字服务领域。
此外,欧盟还拟定了第二份针对 950 亿欧元美国商品的关税清单,涵盖波音飞机、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工业产品,以应对特朗普提出的所谓 「对等关税」 和汽车关税。
贝森特 6 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本周将向贸易对象发送信函,告知美方计划征收的关税税率。对于 8 月 1 日之前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关税税率将恢复到 4 月宣布的 「对等关税」 水平。
风险资产淡定应对
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于关税风波的担忧情绪明显减弱。
高盛逆势上调了美股的目标位,将标普 500 指数未来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点位设定为 6 400 点、6600 点、6900 点,此前是 5900 点、6100 点、6500 点。这反映了机构对于美联储更快和更大幅度降息的预期,并预期首次降息在 9 月。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协议可能在 8 月 1 日前完成。协议达成前,关税或战术性上调,美国可能单方面设定关税税率。
高盛也表示,欧美贸易谈判达成的可能性在变大,未来的关注焦点将是,此前的报复性关税税率增加是否能缓解;欧洲是否效仿英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在核心商品上,美国是否会在 232 调查上有所特殊照顾;欧洲是否会降低贸易壁垒等。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美国贝莱德 (BlackRock) 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李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长期不确定性,要抓住当下的投资机会,需更多依赖战术视角 (短中期),维持积极风险偏好,并超配美股;相比欧洲,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仍支持美国市场的相对强势表现。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办公室及宏观研究主管谭思德 (Alexandre Tavazzi)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从 198 9 年以来一直保持投资标普 500,你的平均回报率通常是 10%。但如果你错过了最好的 10 天,回报就会跌至 8%。但往往回报最好的 10 天是紧跟在表现最糟糕的 10 天之后,这就是为什么保持投资并非易事。」
多家机构开始上调亚洲股市评级。渣打北亚区首席投资策略总监郑子丰认为,美元走弱利好亚洲市场,且最看好韩国和中国市场,「韩国因新总统推动改革,国际资金有望重新流入。就中国股市而言,建议超配成长型的科技和非必需品消费板块,以及在香港上市的防御性高、股息丰厚的优质国企」。
7 月 8 日,上证综指逼近 3500 点大关。摩根士丹利方面则表示,A 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的主线演绎,继续看好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弱美元凸显黄金配置价值
尽管市场对关税的担忧情绪已经减弱,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叠加 「大而美」 法案重燃财政赤字担忧,国际投资人对美债的忧虑仍在延续。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CBO) 的估算,预计到 2034 年,该法案将使国家债务增加 4.1 万亿美元,并使 1180 万美国人失去医保。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开始,欧洲机构投资者不断将资金从美元资产调整到欧元资产,被抛售最多的美元资产就是美国国债,这种资金流动的变化也加剧了美元的弱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前关税的消息对美元并无太大帮助,往往可能还会削弱美元。年初以来,美元已经对欧元下跌近 14%。
郑子丰对记者表示,当前仍然看淡美元,预计未来 12 个月美联储降息 3 次,相对看好欧元、日元。同时他也提及,美债的主要持有人是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于美债的需求。
另一大不变的趋势在于,黄金在中长期仍将成为全球央行、机构投资者的增配标的,尽管金价在 5 月冲击 3500 美元高位后就持续在 3300 美元附近震荡。
郑子丰表示,黄金是多元化投资的首选标的,它被视为一种具吸引力的 「去美元化」 对冲工具,尤其是面对重新加征关税、通胀和中东紧张局势等风险,增配黄金也有助于减少投资组合的波动。尤其是对于全球央行等机构投资者而言,如果要降低美元配置,除了黄金,几乎找不到其他可以替代的标的。
事实上,本轮黄金上涨背后的最大支撑力量就是央行。例如,中国在过去几个月中持续囤积黄金。截至 5 月,中国央行连续 7 个月里一直在囤积黄金,将价格推高至创纪录的点位。最新数据显示,央行并未因高金价而停下购金的步伐——中国 6 月末黄金储备报 7390 万盎司 (约 2298.55 吨),环比增加 7 万盎司 (约 2.18 吨),为连续 8 个月增持黄金。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 Fawad Razaqzada 对记者表示,在伊朗、以色列冲突降温后,金价有所回调,但黄金仍紧紧抓住自今年年初以来建立的上升趋势线。关键的短期支撑位在 3300 美元,然后是 3250 美元和 3167 美元。从上行方面来看,短期阻力位在 3350 美元、3400 美元和 3430 美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