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财讯

债市突然调整,后市怎么走?基金最新研判

  近期股市持续走高,债市却同步经历显著调整。对于本轮债市下跌,受访公募机构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经济预期变化、短期货币政策维持不降息基调、股市走强后风险偏好提升、债市配置资金被分流等,其中市场情绪的催化是主导性因素。

  展望后续债市走向,机构普遍认为,利率连续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短期内债市大概率呈现 「磨顶」 行情,现阶段可配置中短端票息类资产。从中长期维度看,债券市场定价终将回归基本面与资金面逻辑。

  本轮调整主要由情绪催化所致 债基赎回整体可控

  自 7 月初以来,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至 1.78%,累计涨幅达 8.2%;长债调整更为显著,3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至 2.08%,累计涨幅达 11.46%。在业内看来,本轮债券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情绪变化下资金出现分流。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经理吴冰燕表示,近期 「股债跷跷板」 和风险偏好抬升。4 月初中美关税冲击以来,股票市场稳定修复,呈现 「高收益,低波动」 的反常表现,其风险收益比明显高于债券,造成资金分流。同时,商品市场同步上涨也进一步压制了债市情绪。

  另一方面,债券收益率去年 12 月一定程度上以大斜率超速下行,今年债市整体呈 「N」 形走势,即使有关税冲击等突发利好,10Y 国债收益率也未曾突破 1 月初低点,总体上其实是在对去年底透支的下行空间进行修复,利率中枢在降准降息等重大利好出台之前难创新低。

  「因此,债券与股票、商品资产的不同表现带来一定的资产配置转移倾向。此外,虽然部分经济指标还有待改善,但政治局会议明确 『反内卷』 决心,需求端政策陆续推出,引发市场对于供需矛盾改善的预期,也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吴冰燕说。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王振扬表示,本周债市整体继续承压调整,长短端表现分化。周一受资金面收敛、央行重提 「防范资金空转」 以及股市走强等因素压制,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创阶段新高;随后几个交易日伴随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税期扰动消退,资金面逐步缓和,债市情绪略有修复。

  「然而,周五 A 股市场强势行情延续,上证指数一举突破 3800 点整数关口,『股债跷跷板』 效应再次压制债市。整体而言,债市仍受制于 A 股强势表现及债基赎回压力,呈现 『看股做债』 的震荡特征。」 王振扬说。

  伴随着市场调整,债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滑。近一个月以来,近 2000 只债基净值增长率告负,占比近半,其中纯债基金区间平均收益率为-0.08%。

  虽然债基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业内表示整体赎回情况可控。「部分债基发生了一些资金赎回,但未发生大规模的赎回,也出现了一些赎回后又低位买入的接力现象。」 一位公募人士透露。

  吴冰燕也称,7 月末债市调整时债市曾出现短暂的基金小幅赎回潮。8 月中旬债市再次迎来调整后,市场应对暂时比较理智,暂未发生大规模赎回迹象。

  「在权益牛市预期下,债市情绪明显偏弱。部分债市下跌的交易日,纯债型基金会遭遇大额赎回,后续需关注是否引发 『负反馈』。」 沪上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

  对债市后市不必过度悲观

  展望后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均有利好债市的潜在动能,对债市后市不必过度悲观。

  吴冰燕表示,从基本面来看,7 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上行趋势有所放缓,仅出口维持韧性,实体信贷需求欠佳,整体来看仍未对债市造成明显利空。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基调,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基调。同时 8 月债市仍有较大供需缺口,政府债供给仍在高速运行,仍有较大的必要投放足够的流动性。因此,预计资金面相对宽松,整体利好债市。

  「策略上,在当前债券收益率中枢偏低和风险偏好过强的背景下,债市可能短期反复震荡,我们将采取票息为主的操作策略,以静态收益率的提升来应对频繁的波动。」 吴冰燕同时指出,目前债券市场虽暂时受到压制,但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仍在市场预期内,投资者无需对债券市场太过担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股票市场走势或成为债市定价的关键影响因素。沪上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往后看,短期内股票市场强势或仍对债券市场情绪形成压制,同时基金的赎回压力为债券市场的另一风险点。但在基本面偏弱、流动性均衡偏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难言 「熊市」,中长期债券市场仍会回归基本面和资金面定价,市场调整后,债券的相对性价比在提升。

  兴银基金表示,若基本面数据持续承压,四季度开启增量货币政策概率将有所增加,届时债市收益率中枢可能会呈现小幅下降走势,幅度仍需要观察权益市场表现。但短期内债市受制于风险资产情绪发酵,可能呈现震荡 「磨顶」 行情,30 年国债收益率冲上 2.0% 后,配置盘力度可能会加大。

  投资标的方面,兴银基金指出,信用债方面,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不改的背景下,中短端调整均带来较为确定的配置机会,可关注近期回调相对更多的金融债。随着后续金融债新发债券征收增值税,老债吸引力逐步提升。中期来看,当前仍处于头部央企债券供给增加,城投债券供给收缩的结构性资产荒,可逢调整配置中短端票息类资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债市突然调整,后市怎么走?基金最新研判)

(责任编辑:137)

推荐阅读

美国国债被抛售,为什么收益率反而飙升?

admin

北交所公司半年报披露季迎调研热 机构聚焦创新与成长主线

admin

马斯克想从 「泥沼」 脱身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