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 日 23 时 28 分 09 秒
全球资讯

叫板远亲黄仁勋,苏姿丰放话 「性能超越英伟达」

8 月 13 日消息,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之际, AMD 在首席执行官苏姿丰 (Lisa Su) 的领导下,已成功实现一次华丽转身,重新崛起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自 2014 年接任 CEO 以来,苏姿丰带领这家曾经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实现了长达十年的强势复苏,公司市值从当初的约 20 亿美元飙升至近 3000 亿美元。

如今,AMD 在 AI 芯片市场的表现正引发全球关注,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支撑全球 AI 技术发展的核心硬件供应商,AMD 所生产的芯片正在推动着这场深刻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正如苏姿丰和几乎所有半导体业内人士所强调的,中美之间正在展开一场关乎未来的 AI 竞赛,而这场竞赛的规则却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在此过程中,苏姿丰公开表示 AMD 最新研发的 AI 芯片性能已超越英伟达同类产品。这一表态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其精心布局的市场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持续挑战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

复兴之路:从 「芯粒」 到百亿营收

苏姿丰的领导力被经济学家誉为 「非凡」,她也成功地将 AMD 重新定位为 AI 时代的强大力量。在她的带领下,AMD 巧妙地转向了高性能计算市场,并大力推进了 「芯粒」(chiplets) 这一模块化芯片构建方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AMD 还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 7 纳米数据中心 GPU。近年来,AMD 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在两年内实现了翻番,从 2022 年的 60 亿美元增长至了去年的 126 亿美元。同时,AMD 与多个科技巨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 OpenAI、Meta、谷歌,以及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和 xAI 等。

在 AMD 今年 6 月举办的 AI 活动上,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 (Sam Altman) 亲自登台,也突显了双方在 AI 领域的紧密合作。

竞争法则:不做 「之一」,要做 「首选」

在 AI 领域,AMD 与英伟达的竞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尽管苏姿丰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有着远亲关系,但她对这种比较并不在意。她还表示,AMD 最新发布的 AI 芯片在性能上已能够超越英伟达的同类产品,而这正是其旨在削弱英伟达市场主导地位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在她看来,市场并非 「非 A 即 B」 的零和博弈。她强调,AMD 拥有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包括业内领先的数据中心 CPU、AI 加速器以及个人计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非追求 「一刀切」 的解决方案。

她透露,AMD 的数据中心业务增长迅速,并预计未来三到四年内,整个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0 亿美元,这为 AMD 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苏姿丰还明确表示,AMD 的目标是成为客户在 AI 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正如它在 CPU 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样。但她对此并不急于求成。她以与微软的长期合作为例,强调通过十多年的信任积累,AMD 不仅从早期的游戏合作伙伴发展为微软的核心合作方,还成为微软云业务的共同创新者。

技术哲学:从内部验证到生态建设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以中国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为代表的、训练成本更低的 AI 模型对算力需求的影响时,苏姿丰作出了回应。

她表示,这一现象再次验证了 AI 工作负载正从训练转向推理的演变趋势。她解释道,虽然行业初期焦点主要集中在大规模训练上,但随着推理模型和微调技术的发展,推理计算的增长速度已超越训练。因此,硬件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所以,这并未改变我们的思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推理将变得更加重要,」 苏姿丰说,「我想,这意味着我们当初赌对了。我们在内存容量等对推理计算至关重要的关键领域进行了优化。」

当被问及 AMD 是否会像英伟达 (其通过 NeMo 框架支持开发者) 那样深入参与模型构建时,苏姿丰表示:「我们确实在训练自有的 AI 模型,并拥有专门的 AI 模型团队。但与大型模型开发商不同,我们训练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技术验证。「通过持续运用自研技术,『吃自己的狗粮』(dog-fooding),我们能够加速芯片架构和软件生态的研发进程。」

而在软件生态层面,尽管 AMD 在硬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软件工具集 ROCm 仍被一些开发者认为不如英伟达的 CUDA。苏姿丰承认,软件是开发者体验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她解释道,CUDA 有着更长的发展历史,开发者早已习惯了其生态系统,而 ROCm 则是一个不同的生态体系。

面对开发者关于编译器、性能库和可移植性的反馈,苏姿丰表示,AMD 正在加速发展 ROCm 技术。她强调,迄今为止尚未遇到任何无法在 AMD 硬件上实现性能或无法运行的 AI 客户。AMD 正在快速填补性能库的空白,并积极通过招聘、并购等方式引进人才,倾听开发者的声音。

未来之思:关于人才、AI 伦理与人类角色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 Meta 等公司为吸引顶级 AI 人才而提供的 「天价」 薪酬时,苏姿丰表示,尽管人才竞争确实非常激烈,但她认为,薪酬固然重要,可真正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在于使命和愿景。「我不认为 (我们) 会 (提供类似的超高薪酬),」 她解释道,AMD 的核心理念是团队协作,而非依赖单个 「明星」 人才。

苏姿丰对 AI 的未来有着深刻的见解。她认为,AI 让人类变得更智能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愿景,但目前这一领域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她个人最充满热情的领域之一是医疗健康,并以亲身经历为例,指出当前医疗系统远不够好,而 AI 有望带来深刻的变革。

当被问及通用人工智能 (AGI) 以及 「AI 是否会超越人类」 时,苏姿丰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确实认为 AGI 是可能的,但我不认为 AI 会比人类更聪明。我也不是灾难论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让技术变得更好,而不是单纯地恐惧它。」

苏姿丰强调,AMD 的 AI 发展理念始终围绕 「增强人类能力」 而非取代人类。「技术本身是伟大的,但它的真正价值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它。我们的目标是让 AI 成为医生、工程师和创作者的 『助手』,而不是替代品。」

在她看来,「伟大」 意味着 AI 能够解决真正的难题,例如将原本需要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六个月内完成,或者将芯片设计周期从三年缩短到六个月。她乐观地认为,人类将能够适应并驾驭 AI 的进步。

苏姿丰承认自己也在使用 ChatGPT,但并不依赖它,只是偶尔用于研究,并且认为它的 「幻觉」(错误信息) 问题仍然存在。当被问及 「AI 是否会成为未来的 『ChatGPT 医生』」 时,她表达了务实而乐观的态度:「我希望未来的医生能够借助 AI 的数据能力提升诊断水平,而非被 AI 取代。人类医生的判断与 AI 的辅助结合,才是理想模式。」

她将 AI 的变革性力量比作工业革命,而非互联网,因为 AI 更注重生产力的基础性提升。她相信应该加速 AI 的发展,同时为信息加上正确的 「价值判断」,并坚信最终的决定权依然在人类手中。

宏观考量: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安全

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芯片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现。中国市场目前占据了 AMD 近四分之一的业务份额。

苏姿丰坦言,出口管制已成为 「一种常态」,因为 AMD 的芯片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她认为,限制科技公司用户数量对 AMD 乃至整个美国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全球范围内的 AI 发展不会停滞,届时其他替代方案将不可避免地浮现。「我们更希望 AI 的进步是建立在我们的技术之上,」 她说。

苏姿丰支持将芯片制造带回美国,认为这不仅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也是保护经济利益的必要举措。她以得克萨斯州中部的一场冰暴导致当地工厂停工为例,强调了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

她承认本土制造的成本确实较高,但她表示 「这没关系」,因为这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不能一味追求最低成本。她指出,曾有人认为美国无法进行尖端制造,但如今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立的晶圆厂已成功生产 AMD 最新的服务器处理器,并且运行顺利,证明了本土制造的可行性。(小小)

推荐阅读

网信办开展算法治理专项行动 严禁压缩外卖配送时间、诱导用户沉迷

admin

今日收盘:沪指下跌 1% 失守 3300 点 两市成交额站上 2 万亿元

admin

塔吉克斯坦私营通信运营商营收额大幅下降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