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云界汽车成立,野马破产重整中的 「资质博弈」|钛度车库

文章来源:钛媒体

图片由 AI 生成

近日,汽车行业又迎来一位名字带 「界」 的新玩家——云界智能汽车 (成都) 有限公司悄然注册成立。

该公司注册资本 2480 万元,股东阵容堪称 「跨界组合」:深圳康湖新能源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 35%,处于破产重整状态的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25%,四川华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创投资 (广东) 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 20%。这一股权安排,尤其是野马汽车作为二股东的角色,迅速引发行业关注。

这家新成立的企业虽以 「汽车」 为名,但其经营范围却远超传统造车范畴。除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云界智能还覆盖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与销售、工业机器人研发、人工智能硬件与基础软件开发等领域。从业务布局来看,这显然不是一家寻常的汽车制造商,而更像是一家瞄准 「陆空一体」 出行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

作为云界汽车的二股东,野马汽车正深陷破产重整漩涡。这家拥有数十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代表之一,却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中逐渐掉队。

2019 年,野马被以生产 「老头乐」 闻名的雷丁汽车收购,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并于 2019 年推出芒果系列微型电动车,试图复制五菱宏光 MINIEV 的成功路径。本以为能借助新能源浪潮重获新生,不料雷丁自身在 2024 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昌乐县法院受理雷丁汽车等二十家公司合并重整案,进入投资人招募阶段,直至云界智能的成立。

由于经营困境,2023 年,该公司就曾先后被成都金固车轮、重庆森迈汽车配件等供应商申请破产重整;2024 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破产清算申请的裁定,指出野马汽车需通过重整方式实现自救,以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及企业自身利益。

尽管至今仍顶着 「失信被执行人」 和 「限制高消费」 等标签,但野马汽车最核心的价值——整车生产资质,却成为此次合作中的关键筹码。

有分析认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稀缺资源,难以申请且转让成本极高。通过参与野马汽车的重整,云界智能的其他股东以较低成本间接获得了这一准入资格,同时还能利用野马已有的生产基地、供应链基础与制造经验。

这种 「破产重整+资源重组」 的模式,反映出当前汽车产业的一种新动向:传统制造资产正通过与科技、资本力量的结合实现 「腾笼换鸟」。

野马汽车虽陷入经营困境,但其工业基础与资质资源,仍被市场视为可盘活的资产。云界智能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典型的 「借壳新生」,既解决了破产企业带来的遗留问题,又为新业务拓展提供了快速落地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云界智能的股东结构中还包括四川华鸿智造这样在智能无人飞行器和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这暗示云界并非仅仅着眼于传统新能源汽车制造,而是更倾向于融合智能制造、低空飞行器等前沿技术,构建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出行科技平台。

某种程度上而言,云界智能汽车的成立,可被视为企业对未来出行赛道的一次超前卡位。

其业务范围中明确列入 「智能无人飞行器」「工业机器人」 等项目,不难看出其志不在 「造车」 本身,而在构建一个涵盖陆空智能出行的更宏大生态。这与当前小鹏、广汽等企业积极布局飞行汽车的趋势不谋而合。

中国民航局曾预测,到 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2035 年有望攀升至 3.5 万亿元。飞行汽车 (eVTOL)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从概念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云界智能希望依托野马的制造基础与华鸿智造的智能化技术,在这一新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成都作为航空航天产业重镇,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产业链配套,可为云界提供相应支持。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云界智能面临的挑战丝毫不亚于其机遇。首先是资金压力。2480 万元的注册资本在飞行汽车与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可谓杯水车薪,后续能否持续获得融资,将直接决定其技术落地与量产能力。其次是技术门槛。飞行汽车涉及航空安全、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等诸多高技术要求,需跨学科、跨产业的深度整合,这不是一家初创企业可轻易突破的。

此外,行业竞争正在急速升温。华为与东风已分别布局 「界」 系列车型与 「示界」 品牌,比亚迪、特斯拉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持续领先,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入局。云界智能选择了一条看似前景广阔但尚未被完全验证的赛道,能否在巨头环伺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更不容忽视的是监管与标准问题。当前中国低空飞行器的适航认证、空域管理、运营标准等仍在建设中。云界智能即便技术上实现突破,仍需面对漫长的政策合规过程和市场教育周期。

云界汽车的诞生,折射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某种突围焦虑——当路面竞争已趋白热化,部分玩家开始将目光投向 「低空」,试图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横亘着技术、资金与政策的巨大鸿沟。云界能否真正 「飞起来」,不取决于其股东背景的故事多么动听,而在于它是否拥有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充足的资本支撑,以及应对监管合规的实力。在这场高风险、长周期的资本与技术豪赌中,云界智能面临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韩敬娴,编辑|李玉鹏) 

推荐阅读

限制融券变相 T+0 交易,又有券商出手

admin

腾讯新 「王炸」 要来了

admin

软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