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点点数据
八月底,一款名为 《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的 AI 视频制作应用快速在美国地区走红,其在美国地区 App Store 图形与设计类别免费榜的排名也迅速由月初的百名开外跃居至第三位。
Piñata Farms近三个月免费榜排名趋势. 点点数据
仅在月底一周时间的热度加持下,该应用八月的下载量及收入数据便分别迎来超过 271% 及 285% 的环比增长。且截止到发稿,其在类别免费榜的排名也稳定在了前十之内。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款上线四年多的老应用突然焕发新生?其背后又反映了当前应用市场的何种现状呢?本文将依次进行探讨。
基于网络亚文化生存的工具应用
《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的官方应用描述中将其自身定义为一款表情包制作工具及表情包创作平台,而这也正清楚地阐述了这款应用的功能与由来。与此同时,表情包文化乃至玩梗视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则是撑起这类工具应用长期存续的主要原因。
Piñata(皮纳塔) 原指拉丁美洲传统庆典中使用的装饰性容器,通常由纸浆制成,内装糖果、水果等礼品。在节日或庆典中,人们会蒙住眼睛用棍子将其打破,以分享里面的内容。而 《Piñata Farms》 则将制成的视频成品视为皮纳塔,其中充斥着视频作者通过应用工具创作的各式各样的玩梗元素。巧妙的是,二者同样作为社交载体所代表的文化分享的意义确有共通之处。
应用名称中的Meme一词作为全球通行的网络梗,同样也是近年来表情包文化的代表词汇。除了以猫meme、狗meme、蛙meme为代表的一众动物meme表情包盛行于各大社交平台外,以之文化价值衍生而出的作品、实体商品乃至金融产品也在持续扩展其影响力。这一简单词汇所蕴含的流量价值,也是包括本产品在内,多款工具类应用、游戏产品以之作为命名关键词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除应用命名上的巧思外,《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在功能上同样直击欧美、特别是美国用户的痛点。其特有的 「Face Swap」 抠图功能,能够轻松地从照片中分离出人物头部,帮助用户制作目标人物极具辨识度的 「大头贴」,再将这些大头贴替换一些经典场景中的人物头像以达成恶搞或讽刺的效果。而这种 「大头贴换头」 的玩梗方式也是美国用户最喜爱,同样也是在社媒平台最具流量的形式之一。
图片来源:应用商城详情页
以 「大头贴」 拼接各式形象,乃至匪夷所思的物品在美国互联网盛行已久,特别是针对公众人物的玩梗一直是美国网友乐此不疲的 「冲浪日常」,由此诞生的话题热点数不胜数。近日白宫推特亲自下场发布的超人特朗普图片,乃至前些年风行的 「马桶人」 形象或都能从侧面证明这一形式的流行。而后者在 23 年的爆火或也是推动该应用彼时下载量及排名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的原因。
Piñata Farms2023-2024 年免费榜排名趋势. 点点数据
表情包和梗文化作为一种自下而上产生、由全民参与创造的 「数字时代民间文化」,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此类工具产品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其作为沟通载体所具备的强大社交属性与传播潜力则赋予了其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傻瓜式」AI 应用走红的趋势
除了产品本身出现的时代必然性,AI 技术浪潮下所带来的技术提升以及流量红利或许才是推动 《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在上月翻红的主要原因。
根据点点数据统计的版本更新记录,《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在八月共进行了 8 次版本更新,超过月均值。
Piñata Farms8 月版本更新情况. 点点数据
其中 8 月 7 日的版本更新尤为重要。除了日常的 BUG 修复外,本次更新突出了 AI 对于产品的赋能和改变。子标题的命名由 「Add text to images & videos!」 变更为 「Personalized AI Videos」,直接突出了 AI 对于视频制作功能的参与。同时对详情页的首图进行变更,突出了 AI 对搜索功能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 AI 的权重。
Piñata Farms8 月 7 日版本更新对比. 点点数据
而在此后 8 月 15 日的版本更新中,更是新增了 AI 生成视频的功能详情页,更进一步凸显 AI 技术对于应用的优化与升级。
Piñata Farms8 月 15 日版本更新对比. 点点数据
伴随版本更新,产品数据的增长一方面证明了 《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 在继Meme之后再度把握住了AI这一新的流量增长窗口。另一方面,其以AI技术赋能产品满足用户提升产出效率需求的策略本身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从技术角度来看,AI的引入并未对其产品功能带来根本性的革新,更多是在生产效率层面提升了用户体验。然而,这种专注于单一垂直场景、以落地应用为导向的产品化策略,却似乎持续被验证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从基于AI聊天对话功能出现的一众AI虚拟对象App,到此前在美国爆火,基于AI文生图像功能的 「灵魂伴侣画像」App《Starla》 和 《Astra》,再到基于AI视频生成升级功能的 《Piñata Farms Meme Generator》。这种建立于单一使用场景或功能,明确用户需求,堪称 「傻瓜式」 的AI垂类产品的爆火,实则反映了技术升级竞争加剧之下,应用落地侧野蛮生长的现状。
图片来源:应用商城详情页
一方面,当前原生大模型应用所处的市场环境仍以技术为主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垂直类产品的落地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应用产品落地往往呈线性推进状态,难以跟上技术创新曲线的快速迭代与跃迁。因而用户需求导向下的 「傻瓜式」AI 应用现阶段依然拥有不俗的市场潜力。
市场泛娱乐化发展的本质与前景
技术至上的行业现状下,「傻瓜式」AI应用的走红实则仍然是资本推动下,行业泛娱乐化发展的结果。
AI作为新兴技术,大模型从开发到应用到工业、医疗等B端领域,需要漫长的验证、合规和集成过程。技术的最终形态和市场需求尚不明确,且普通用户对技术本身不感兴趣,只关心技术能带来什么好玩、好用的体验。而娱乐化推动应用落地发展,将技术转化为 「可消费」 的娱乐产品,即 「傻瓜式」AI应用,或可完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伴随市场泛娱乐化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更多好玩的、有趣的「傻瓜式」AI应用将伴随用户需求、偏好的导向而陆续走红。而用户通过这些产品产出的有趣内容,或又将反哺这些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而对于行业而言,娱乐化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和用户数据,这些利润和数据可以反哺底层技术的研发,推动技术更快迭代。与此同时,「傻瓜式」AI应用的走红也让普罗大众以最低的成本感知和体验到前沿技术的魅力,有助于大规模市场教育的达成,进一步推动应用产品落地速率提升。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泛娱乐化的潜在风险仍需警惕。一方面,资本可能倾向于投资那些能快速娱乐变现的「应用型技术」,而忽视了需要长期投入的 「基础性研究」,导致繁荣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泛娱乐化可能淡化技术的严肃性,引发一系列伦理与监管层面的问题。
市场泛娱乐化发展大势所趋,「傻瓜式」AI应用走红也并非坏事。唯有构建并维护一个平衡健康的行业生态,才能让技术不仅在娱乐中变现,更能在更广阔的产业和社会价值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