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国产抗癌神药,转手卖了 800 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蒲凡,题图来自:AI 生成

假如有这样一款神药:它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走出了一条与化疗的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截然不同的路线,一方面能够阻止恢复患者的 T 细胞功能,增强身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还能抑制肿瘤部位的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双管齐下的抑制肿瘤的发展。与此同时,又因为这款神药可以 「双管齐下」,患者还能减少药物种类,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而你是一家制药公司的老板,你的技术顾问告诉你这款神药将成为下一代癌症治疗方案的 「主角」,现在你有一个机会买下这款神药的研发权,你愿意出多少钱?

美国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的答案是,800 亿。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 BioNTech 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联合开发和销售抗癌神药 PD-L1/VEGF-A 双特异性抗体 BNT327 的权利。根据协议,百时美施贵宝将先期预付 15 亿美元,并且 2028 年之前再支付 20 亿美元。如果未来这款药物的销售达到了协议内规定的目标,百时美施贵宝还将继续支付给 BioNTech 76 亿美元——也就是说,百时美施贵宝最高将为这款神药支付 111 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800 亿元)

而追根溯源,BNT327 是一款名副其实的中国国产抗癌神药。2023 年 11 月,BioNTech 从中国公司普米斯生物 (Biotheus)手里,花 10.55 亿美元买下了 BNT327 的海外授权,首付款 0.55 亿美元。半年前,BioNTech 索性直接收购了普米斯生物,代价是 8 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未来最高 1.5 亿美元的额外 「里程碑付款」。

也就是说,前后一年半的时间,BioNTech 真金白银花出去的只有 8.55 亿美元,经过这次一转手,BNT327 身价涨了 10 倍,不光立马拿到了 1.75 倍于此前支出的现金,顺利的话未来 BNT327 会帮助 BioNTech 再赚 96 亿美元。

什么叫赚麻了?这就叫赚麻了。

一、抗癌神药,中国造

这款神药名字里的 「PD-1/VEGF」,指代的是 PD-1 和 VEGF 两个治疗靶点。PD-1 是一种关键的免疫检查点蛋白,与 T 细胞、B 细胞和 NK 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现程度息息相关。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 PD-1 与其配体 PD-L1 和 PD-L2 结合时,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帮助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监控。VEGF 的作用则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为肿瘤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

在过去,我们熟悉的 「免疫疗法」 通常指针对 「单一靶点」,例如 PD-L1 单抗,就只对 PD-1 起效果。而 「双特异性抗体」,指的就是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方法,让药物能够同时针对 PD-1 和 VEGF 两个靶点起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双管齐下」,实现一个联合围剿的效果。

不过这款神药的研发过程还有惊喜,那就是科学家们在试验中发现双特异性抗体不仅能够 「双管齐下」,还能 「相辅相成」,让彼此的表现更加出色。例如有体外实验表明,当有 VEGF-A 存在时,双特异性抗体与 PD-1 的结合能力将提升 18 倍以上,当有 PD-1 存在时,双特异性抗体与 VEGF-A 的结合能力将提升 4 倍以上。

所以百时美施贵宝给出的 111 亿美元大合同实际上一点都不贵,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顺势而为的结果。自从去年 9 月 PD-L1/VEGF-A 双特异性抗体宣布完成技术突破,全球制药巨头就开始疯狂爆金币,誓要拿到 「新一代治疗方案」 的入场券。

2024 年 11 月,BioNTech 开价 8 亿美元,外加 1.5 亿美元的 「里程碑付款」,拿下了即将启动的第三项 3 期临床试验 PD-L1/VEGF-A 双特异性抗体 BNT327;同月,默克公司宣布拿下了 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 LM-299,首期付款是 5.88 亿美元,未来的里程碑付款为 27 亿美元;2025 年 5 月,瑞辉宣布以 12.5 亿美元首付款,最高 48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了 PD-L1/VEGF-A 双特异性抗体 SSGJ-707 的开发、生产、销售权,SSGJ-707 计划于 2025 年内启动首个 3 期临床试验。

这项引领下一代治疗方案的技术突破,来自于中国。

2022 年 6 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康方生物 PD-1/CTLA-4 双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开坦尼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R/MCC)患者。开坦尼由此成为了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双抗。

2022 年 10 月,康生生物在其官网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药品审评中心 (CDE)正式授予了他们所开发的授予 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 Ivonescimab 联合化疗用于治疗先前 EGFR-TKI 治疗失败的 EGFR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突破性治疗认定 (BTD)

到 2024 年 9 月,堪称中国创新药的 「DeepSeek 时刻」 降临,康生生物公布了 ivonescimab 的临床数据,指出在康方生物正在针对中国未经治疗的 PD-L1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的 III 期临床试验 HARMONi-2 中,Ivonescimab 与默克公司的 Keytruda 相比,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49%。与 Keytruda 相比,ivonescimab 使患者无肿瘤进展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 5.32 个月,达到 11.14 个月。

这组数据发布于 2024 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前面提到的这场真金白银的 「PD-L1/VEGF-A 双特异性抗体」,正是由此直接引爆。而中国的创新药公司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吃到了最多的甜头。

除了 BTN327 源自中国的普米斯生物;默克公司买到的 LM-299,来自中国的朗诺华医药;瑞辉买到的 SSGJ-707,则来自中国三生制药。除此而外,2025 年 6 月 4 日,跨国制药巨头 Cullinan Therapeutics 宣布支付 2000 万美元预付款、3.90 亿美元研发和监管里程碑、4 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买下了 BCMA/CD3 双抗 Velinotamig 治疗自免疾病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而这个 「BCMA/CD3 双抗 Velinotamig」,同样是由中国的智翔金泰所主导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只不过多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二、创新药的好日子,来了?

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创新药行业终于熬出头,迎来好日子了吗?大概率是的。仅统计 2024 年下半年,整个中国创投市场鲜有其他投资赛道比 「创新药」 更能够创造真心白银的回报。

业绩方面,仅统计 2024 年 10 月到 11 月,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密集官宣了 3 笔整体规模超 5 亿美元的大订单。按照时间排序,分别是:

10 月 29 日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 (GSK)以 3 亿美元的预付款,从恩沐生物收购临床阶段靶向 CMG1A46,并约定了总计 5.5 亿美元的基于成功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11 月 17 日,康诺亚宣布与 Platina Medicines Ltd(PML)订立独家许可协议,授予 PML 在全球 (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研究、开发、生产、注册及商业化候选药物 CM336 的独家权利,授权交易额共计可达 6.26 亿美元;

11 月 18 日,橙帆医药宣布与 Avenzo Therapeutics,Inc.(Avenzo)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授予 Avenzo 在全球范围内 (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Nectin4/TROP2 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为 5000 万美元,在达成开发、监管审批及销售的关键里程碑后,后续里程碑付款高达 7.5 亿美元。

资本端,数据统计显示自 9 月 24 日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了 「并购六条」,截至 2024 年年底,有超过 30 家上市公司披露关于成立产业 (并购)基金的公告,其中有 7 家来自医疗健康领域。再精确到一级市场投融资,根据 CVSource 投中数据统计显示,同样统计上面提到的 2024 年 10 月到 11 月,生物医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投资行业中仅次于半导体赛道的热门投资主题,整个领域共完成投融资 683.37 亿美元,占市场总规模 6.87%。

如果再深挖这些交易案例,可以看到这段繁荣的背后已经隐约有了 「长期主义」 的底色。以本次天价神药交易的主角 BioNTech 为例,通过收购百安生物获得 BTN327 仅仅是 BioNTech 在中国创新药市场的购物清单之一,实际上他们从 2023 年就开始积极布局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已经和映恩生物、道尔生物、宜联生物、药明生物、三迭纪等 6 家中国公司先后达成 10 项不同类型的授权合作,总交易金额超过 50 亿美元。

2024 年 9 月以 3.7 亿美元创下 「2024 年来生物医药行业最高募资纪录」 的海外药企 Candid Therapeutic 就更加典型。目前他们旗下的两款核心产品,其实是从两家中国药企——嘉和生物与岸迈生物——刚成立的海外 NewCo 公司手中买来的。

如果最近关心创新药行业,或许你还看过这样一个小作文,说是在医药 BD 交易,中国今年迄今为止已经狂揽 455 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中国今年电动汽车出口额的 2 倍。作者认为,这一数据暗示着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传统药企巨头们正面临专利悬崖,急需补充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经过 10 年追赶,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已属全球领行水平,而研发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 30%~50% 创新药,必然会对全球的制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是个医药行业的纯外行,对于这个判断的准确性不置可否。但至少我肉眼可见的是,生物医药的创业者、投资人们确实相比于过去两年,在情绪上活跃了不少。我的好朋友 「数星星的星哥」 有篇文章说得好。

他转载了一篇生物医药行业的内部梗 《劝看空创新药投降书》,文字慷慨激昂:四处看看吧,前有康方、映恩,左有百利天恒、科伦博泰,右边是荣昌、君实,后还有百济、恒瑞,天上还有三生、信达,你们怎么突的出去呢?你们说我们重仓的新三样,靠出海也能赚钱,有什么结果呢?创新药一年随便搞搞,只靠 BD 就赚了快 500 亿美金利润,你们新三样卷来卷去,收入还没我们利润的一半多。如果你们还想抵抗一下,那就再抵抗一下。

但是我要提醒你们,终归你们是要被卖光光的。奉劝你们赶紧改弦更张,向我们投诚。拥抱 Biotech+MNC...... 只有这样,你们才有未来。投诚了,你们以后就是我们的兄弟,我们一起涨。

推荐阅读

普华永道,再失 「千万元」 级大客户

admin

比尔·盖茨:20 年内捐出几乎全部财富,2045 年底盖茨基金会永久性关闭

admin

OpenAI 的 00 后 「叛徒」 正在碾压华尔街 「老江湖」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