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观众都看过一个综艺游戏,叫 「咱俩谁是谁的爹」。
而 《刺杀小说家 2》 的主题,则可以概括为 「咱俩谁是谁的神」。玩这个 「游戏」 的人,是现实中的小说家路空文 (董子健 饰)和 《弑神》 小说里的主角少年空文 (董子健 饰)。
只是,综艺里的游戏考验的是玩家的反应力,电影考验的却是观众的耐心。
四年前,《刺杀小说家》 第一部就因口碑两极分化失意春节档;四年后的第二部,争议不降反升,将这部被寄予厚望的重工业大片推向更危险的境地——首映日过后,猫眼专业版对 《刺杀小说家 2》 的票房预测出现大幅下调。
如果网传的三亿投资为真,那 《刺杀小说家 2》 或将背负巨大的回本压力。
两个世界
《刺杀小说家 2》 片头有一句重要说明:「本片基于双雪涛小说 《刺杀小说家》 的概念创作」。
小说内容第一部已经拍完了,第二部需在延续原作世界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故事。
在第一部中,郁郁不得志的小说家路空文在 《弑神》 里创造了名为 「云中城」 的世界,而他笔下的情节又能反过来影响现实。这既为他带来危机,也成为了这个孱弱少年最大的生命能量。
第二部继续围绕 「两个世界」 展开:
现实世界中,蝉 (常远 饰)窃取了 《弑神》,路空文被网友指责为剽窃者,陷入了更大的挫败。
为了顺利完成 《弑神 2》,蝉假意向路空文示好,而路空文为了 「夺回一切,扭转人生」,也答应与他合作,并因此与好友关宁 (雷佳音 饰)和小橘子 (王圣迪 饰)渐行渐远。
异世界中,赤发鬼 (邓超 饰)被打败后,云中城陷入混乱,入云龙 (辛芷蕾 饰)、行者 (丁程鑫 饰)、霹雳火 (王彦霖 饰)争夺城主之位。少年空文为改变伙伴的命运,与赤发鬼一同踏上了寻神之旅。
没错,《刺杀小说家 2》 仍是 「凡人弑神」 的故事,只不过 「神」 从赤发鬼变成了路空文。
第一部中,两个世界是相互影响;而在第二部中,角色却能真正实现双向穿越,这是电影在世界观上的显著升级。这一设定不仅制造出不少笑点,也对叙事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少年空文将路空文视为创造世界的神,而当他穿越至现实,反而成为了路空文的拯救者,帮助他解决了被蝉威胁的现实危机和陷入自我怀疑的精神危机。
当路空文说出 「少年空文是我的英雄」 的时候,二者的 「神—人」 关系已然对调。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 「谁是谁的神」。
而之所以说电影 「考验观众耐心」,则源于在两个世界的频繁切换与 「互文」 中,故事主题逐渐模糊,人物情感也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比如,空文是为了改变伙伴的命运一路奋战才抵达现实世界的,为何见到路空文后又将使命抛诸脑后,反而与现实世界的人快快乐乐地过起了家家?
路空文此前执着于 「扭转人生」,甚至不惜与好友反目,为何见到空文后这种执念就消失了?
再者,既然路空文是异世界的造物主,那他为什么不知道赤发鬼是假死?如果赤发鬼在此时就已经具备不被路空文左右的自由意志,那他后来 「不愿被任何人操控命运」 的人物主题又何以成立?
尽管部分问题可在彩蛋中通过 「人工智能」 加以解释,但有多少观众会坚持到看完彩蛋才离场?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电影必须在主线叙事中及时给出合理解释,才能保证观感的连贯与信服。而在这一点上,《刺杀小说家 2》 显然做得不够。
三个维度
评价 《刺杀小说家 2》,可从三个维度入手:制作水准、想象力与故事完成度。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影片主打的 「东方奇幻」 核心卖点。
先说结论:相比前作,《刺杀小说家 2》 在前两项上有进步,但在最关键的故事完成度上,却仍存在硬伤。
第二部的重要改动,在于补全了父辈的故事线,新增入云龙、行者、霹雳火三个角色,再加上赤发鬼和空文的父亲久天 (张震 饰),「云中五虎」 的阵容就此成型。
你可以把 「云中五虎」 看作 《刺杀小说家》 版的超级英雄,每位成员都拥有独特的超能力,即片中所谓的 「秘术」,进而衍生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战力体系等设定。
这样的设定带来一个显著优点:影片在制作层面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充分展示的空间。
导演路阳此前曾透露,《刺杀小说家 2》 视效镜头大概有 2800 多个,镜头量占比超过 90%。从呈现效果上看,入云龙出场时的 「烛龙」、赤发鬼施展 「饕餮之术」 等场面,视觉冲击强烈,相信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影片前一个小时中,赤发鬼与 「云中三虎」 的对战戏,则构成了剧情的主要嗨点,有效提振了叙事节奏。
在想象力层面,基于 「双向穿越」 这一设定,影片可玩的花活儿就很多了。
比如,被空文和赤发鬼奉为 「神器」 的,竟是路空文落下的小米手机;赤发鬼到现实世界游历后,回到云中城一本正经地建起了 「赤发财富中心」;甚至,两个空文还同框出现在了时代少年团的演唱会现场……
随着故事走向结局,正反派决战在即,创作者的想象力也彻底放飞——无法自如掌控穿越能力的路空文,带着一行人在两个时空之间不断跳跃,制造出诸多令人捧腹又意想不到的场面。
制作水准与想象力的提升,使 《刺杀小说家 2》 比前作更具爆米花大片的气质。
如果能顺利进入导演构建的情境,你或许会拥有一次高潮迭起、笑点密集的观影体验;但如果难以入戏,则很可能像我观影时身后的观众那样,在片尾集体穿越的段落忍不住低呼了一声 「什么鬼?!」
这就引向了第三个评价维度,即故事的完成度。
从豆瓣评论不难看出,叙事薄弱正是前作口碑两极分化的主因,也是影片赢得广泛认可的最大阻力。而在第二部中,这一问题不仅未见改善,反而更为突出。
无论是路空文最初心心念念地 「夺回一切」、少年空文守护所爱之人的使命感,还是赤发鬼主宰自我命运的决心,乃至决战时刻父亲点醒路空文的那句 「你故事里的英雄可以被打倒,但绝不认输」……混乱又存在明显逻辑漏洞的呈现,让影片始终未能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晰的情感锚点。
以至于,当片尾出现 「献给每一个奋力生活的你」 时,观众甚至难以辨明这份致敬由哪个角色承载、又由哪段故事实现。这句话非但未能给影片加分,反在原本就臃肿的叙事之上,又涂抹了一层廉价的鸡汤色彩。
整体而言,《刺杀小说家 2》 给人的观感就像是先有了制作宏大场景的需求和大玩穿越的点子,后才拼凑出了故事骨架。
不是说此法完全不可行,但它极易导致叙事失焦,进而失控。
在当下需赢得大多数观众才能争取到票房胜利的市场环境下,一部电影的成败往往不取决于其长板有多长,而在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此,长板更长、短板却更短的 《刺杀小说家 2》,任重道远。
一个作家的奥德赛
尽管 《刺杀小说家》 在类型上属动作奇幻片,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部非常浪漫的电影。
《刺杀小说家》 的英文片名是 「A Writer's Odyssey」——「一个作家的奥德赛」,这正是第一部和双雪涛原著当中最核心的精神所在。
路空文是世俗标准下的 「失败者」。因为痴迷写小说,他失去了就业机会、失去了女朋友、失去了外界眼中 「正常的生活」。
在现实世界里,他不是任何人的敌手。他打不过关宁,更斗不过商业巨头李沐 (于和伟 饰),连踢球都踢不过小孩。
但就是这样一个 「痴人」,能够通过写小说来战胜那些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人和事。这是一个梦,是给所有渺小又孤独的创作者造的一个美梦。
第一部的海报也能体现这种内核
第一部的 slogan 对这种精神内核的提炼非常准确:「只要相信,就能实现」。这是 「痴」 的力量,也是以路空文为代表的创作者的力量。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现实中,这种狂想与反叛,正是第一部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
第二部继承了名字与世界观,但这股精气神却消失了,这或许是比叙事混乱更令人遗憾的缺失。
路空文开始自我怀疑,「痴人之梦」 趋于破碎。现实世界和异世界的联动,从一种小人物的英雄梦想降级成一种 「神笔马良」 式的奇幻背景设定。
电影不再是 「一个作家的奥德赛」,也不再是属于路空文的传奇史诗了。
对赤发鬼而言,这是反抗命运的故事;对 「云中五虎」 而言,这是弥补遗憾的故事;而在那个令人联想到 《流浪地球》 的彩蛋中,这甚至可能是一个人工智能觉醒的故事。
当 「奥德赛」 沦为 「多重奏」,故事的作者性消解,影片也丢失了最动人的初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 (ID:dusheme),作者: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