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C
Changsha
2025 年 10 月 11 日 2 时 28 分 29 秒
商业动态

港股年内第二大 IPO,又拿下 37 亿国际超募,再彰显资金活水充沛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10 日讯 (记者 赵昕睿)紫金黄金国际继此前募资额创下年内港股第二大 IPO 纪录后,公司超额配售权的全额行使进一步推高了募资规模与总股本,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10 月 9 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同意由整体协调人于 10 月 8 日悉数行使超额配售权。根据发行方案,紫金黄金国际按发售价 71.59 港元/股再发行 5234.86 万股股份,额外募资超 37.48 亿港元,总募资额攀升至 287.32 亿港元;总股份数则从 3.49 亿股增加至 4.01 亿股,超额配发股份将于 10 月 13 日上市。

截至 10 月 9 日收盘,紫金黄金国际股价为 141.3 港元,较发行价 71.59 港元上涨 97.38%,总市值达到 3708 亿港元,较上市首日 3000 亿港元再添新量级。

从机制层面来看,此次紫金黄金国际行使的超额配售权,即市场熟知的 「绿鞋机制」,是港股 IPO 中常见的 「股价稳压器」。该机制源于 1963 年美国绿鞋制造公司的 IPO 实践,允许主承销商在新股上市后 30 天内,超额发售不超过原计划 15% 的股份,核心作用是通过调节股份供给,平抑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防止出现暴涨或暴跌行情。

通常而言,绿鞋机制的行使多与市场需求热度挂钩,在新股上市后股价持续走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场景下,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概率更高,紫金黄金国际此次案例正是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超额配售股份的发行,母公司紫金矿业对紫金黄金国际的持股比例将出现小幅摊薄,从原来的 86.7% 降至 85%,但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

紫金黄金国际多项进展构成核心亮点

回顾紫金黄金国际上市历程,母公司紫金矿业于今年 3 月底正式敲定境外黄金资产分拆上市方案,公司于 6 月 30 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由摩根士丹利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从审核到上市,多项进展构成核心亮点,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一是业绩增长彰显核心竞争力。招股书显示,2022 至 2024 年公司业绩从 18.18 亿美元攀升至 29.90 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61.9%,凭借这一增速跻身全球黄金行业增长最快的矿业公司行列。而截至 2024 年末,其黄金储量与产量已分别跃居全球第九和第十一,这一行业地位得到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的佐证。

二是认购热度印证市场认可度。公司公开发售部分获 240.74 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也录得 20.38 倍认购,散户与机构资金的踊跃参与,恰是 2025 年港股 IPO"资金活水充沛" 特征的缩影。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引入 29 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贝莱德、施罗德、景林等知名机构,合计认购 16 亿美元 (约 124.68 亿港元) 股份,占全球发售完成后总股份的 6.64%,这一基石阵容提升了发行公信力。

募资用途方面,公司约一半占比用于现有矿山升级及建设,进一步释放生产潜力;剩余金额按比重将依次投向支付收购款项、勘探活动投入及一般公司用途。整体聚焦 "提质扩量" 的核心目标。

对紫金矿业而言,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成为推进国际黄金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一步;而在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也为港股市场提供了兼具规模与成长性的纯黄金标的,进一步丰富了港股资产结构。

年内已有 25 家企业超额配售股份

超额配售机制 (绿鞋机制) 逐渐成为港股 IPO 主流配置。截至目前,年内上市的 69 家港股企业中,25 家启动了超额配售,占比达 36.23%,合计新增募资规模达 172.19 亿港元。

从具体表现看,其中共 20 家企业超额配售融资额突破 1 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以超额配售融资额仍为第一,仅次于宁德时代的分别是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和蓝思科技,位居前五。

在保荐机构选择上,市场资源仍向头部中资券商倾斜,个别选择外资投行,如蜜雪集团选择美银证券、高盛、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整体来看,绿鞋机制正成为港股 IPO 的常见选择,形成多赢机制。当新股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承销商可动用超额配售资金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以稳定价格;若股价上涨,则可通过要求发行人增发股票满足市场超额需求。

其次,对发行人而言,超额配售成为提升融资效率的关键抓手。在市场行情向好时,企业可通过行使超额配售权实现额外募资;更重要的是,新消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赛道龙头正借此抢抓再融资 「窗口期」,补充现金流 「弹药」 以支撑业务扩张。

机构投资者则借助超额配售获得更充足的配置空间。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国际资本显著回流港股,海外机构对中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核心产业的长期潜力持乐观态度,而超额配售释放的增量股份,恰好匹配了这类资金的配置需求,进一步强化了机制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绿鞋机制并非新股 「标配」。部分企业上市时未设置超额配股权,而采用 「介绍形式上市」 的企业因无需发行新股,亦不会有 「绿鞋机制」。

314 家 IPO 排队上市港股

2025 年的港交所,铜锣声密集响起,IPO 市场的热度已从年初延续至三季度。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枢纽,香港不仅包揽了年内前三季度募资额最大的两宗 IPO,更以强劲势头稳居全球交易所募资榜首,成为企业上市的优选地。

市场活力的背后,是扎实的上市储备与显著的同比增长。W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 年港股市场仍有 314 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其中 279 家处于处理状态,为后续市场活跃度提供了充足支撑。

若聚焦 10 月节点,以最新公告为统计口径,包括东鹏饮料、瀚天天成、坦博尔、诚益生物、阳光电源、广和通、文达通、新荷花、尚鼎芯科技、云迹、拉拉科技、岚图汽车都在排队队列中。覆盖消费、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多个热门领域。

对于市场后续走向,专业机构普遍持乐观预期。毕马威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表示,估值和流动性的提升正推动香港 IPO 市场蓬勃发展, A+H 及第 18C 章上市尤为活跃。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带动近期 IPO 活跃度提升。 凭借创纪录的上市申请,有信心 2025 年香港将再次登上全球证券交易所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