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上半年受理正式 「收官」。
在年报财务数据有效期最后一日,6 月 30 日沪深北交易所集中受理 41 家拟上市企业的 IPO 申请。
在今年 6 月这轮申报潮中,三地交易所单月新增受理企业总数达 150 家,是去年同期的 5 倍。不过受理家数增加并不意味着 「大水漫灌」,该数据在 2023 年 6 月同期受理家数中占比 60%。可以看出,市场在谨慎复苏中寻找新平衡。
这一轮申报潮恰逢关键政策窗口期。6 月 18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 「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并释放多项利好政策,比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又如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记者注意到,6 月创业板首次 「破冰」,受理了首家未盈利企业 IPO 申请。
除未盈利企业外,其余企业盈利能力强劲是这轮申报潮中的一大看点。这在北交所与深市主板方面表现明显。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6 月新受理的北交所 IPO 企业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平均值已达到 0.91 亿元。
看点一:6 月 IPO 受理家数回温
伴随上半年落下帷幕,6 月 IPO 受理高峰结束。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的统计,今年 6 月共有 150 家 IPO 获得受理,较去年同期 (30 家) 实现数倍增长。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今年 IPO 受理情况有所恢复,但与往年相比仍然偏冷。根据记者统计,2022 年 6 月、2023 年 6 月分别有 324 家、246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在当前 「严把上市关」 的基调下,沪深市场 IPO 受理 「盛宴」 难以回到过往。
从上市板看,北交所受理 IPO 企业家数最多,已成为投行保荐的 「首选地」。数据显示,6 月北交所共受理 97 家,较去年同期增长逾 200%。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今年 6 月的受理表现也好于过往多个年份。根据记者统计,2022 年 6 月北交所受理 92 家;2023 年 6 月为 60 家。
对此,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谈到,自 IPO 收缩以来,北交所更具包容性以及确定性,部分曾经想要冲刺沪深市场的 IPO 企业陆续 「转道」 北交所。
相较来看,在今年 6 月受理潮中,深交所和上交所各有 28 家、25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比去年同期有所回温,但与 2023 年相比 (对应依次为 114 家、72 家) 仍有明显距离。
随着 6 月申报高峰结束,上半年 IPO 受理全景也已浮出水面。根据记者统计,上半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共有 177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北交所有 115 家,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为 30 家、32 家。
看点二:北交所盈利门槛悄然提升
在 6 月受理家数中独揽六成份额的北交所成为本次市场的关注焦点。其本轮受理企业盈利能力情况如何,为后续投行申报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记者注意到,北交所新增受理的企业大多表现强劲的盈利能力。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以 6 月北交所新受理的 97 家 IPO 企业作为样本观察,2024 年扣非净利润平均值已达到 0.91 亿元。
其中,6 月 26 日获得受理的乔路铭 IPO 项目为北交所本轮受理的 「盈利王」。招股书显示,该企业 2024 年扣非净利润达到 4.11 亿元,已超过多家主板企业盈利水平。据悉,乔路铭是一家从事汽车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饰件、汽车外饰件及配套模具。
另有 4 家新受理的北交所 IPO 企业 2024 年扣非净利润超过 2 亿元,分别为同富股份 (2.33 亿元)、金钛股份 (2.27 亿元)、南方乳业 (2.07 亿元)、欧伦电气 (2.04 亿元)。
在这轮 6 月受理潮中,也不乏利润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申报北交所。根据记者统计,有 8 家北交所 IPO 企业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低于 5000 万元。它们分别为嘉晨智能 (4841.28 万元)、金戈新材 (4692.92 万元)、提牛科技 (4701.53 万元)、中德科技 (4571.62 万元)、科金明 (4470.49 万元)、苏州双祺 (4409.36 万元)、尚研科技 (4129.18 万元)、传美讯 (3914.02 万元)。
看点三:「双创板」 未盈利企业案例亮点多
自 6 月 18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 「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并释放多重利好政策支持未盈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IPO 市场的未盈利企业受理情况受到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6 月科创板新受理未盈利 「硬科技」 数量增加。根据记者统计,当月共有 18 家科创板 IPO 企业获得受理,其中有 5 家为非盈利企业,占比近 30%。
具体来看,国产 GPU「四小龙」 中的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双双在 6 月 30 日获得受理,前者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15.07 亿元,后者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10.44 亿元。
6 月中旬新受理的 2 家芯片企业——上海超硅以及兆芯集成同样为未盈利企业。前者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13 亿元,该公司从事 300mm 和 200mm 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后者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10.65 亿元,发行人主营业务为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此外,科创板 IPO 企业视涯科技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3.08 亿元,该公司是微显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为硅基 OLED 微型显示屏。
创业板方面,6 月共有 19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2024 年扣非净利润平均值为 1.53 亿元。其中,创业板迎来首单未盈利 IPO 项目——大普微。
大普微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选择 「预计市值不低于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5 亿元」 的创业板上市标准。该公司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 (SSD) 产品的研发和销售。2022 年至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依次为-3.68 亿元、-6.42 亿元、-1.95 亿元。
在深交所看来,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板块对优质科技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引导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领域聚集,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在创业板 6 月受理的企业中,南网数字的盈利能力较强。2024 年扣非净利润达到 5.62 亿元。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内软件系统、智能设备、集成服务的研发和销售。
看点四:深市主板迎 「大块头」
主板在今年 6 月共有 16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根据记者统计,沪市主板有 7 家,深市主板有 9 家。从盈利能力表现来看,深市主板新增受理的 IPO 企业盈利能力更强,显示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以及明显的蓝筹特征。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6 月深市主板新受理的 9 家 IPO 企业最新一个会计年度的扣非净利润平均值达到 5.75 亿元。
其中,深市主板 IPO 企业惠科股份利润规模最大。该企业 2022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依次为 271.34 亿元、357.97 亿元、403.1 亿元;扣非净利润依次为-33.40 亿元、14.33 亿元、25.8 9 亿元。据悉,惠科股份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显示器件以及智能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沪市主板在 6 月新受理的 7 家 IPO 企业最新一个会计年度的扣非净利润平均值为 2.63 亿元。其中 26 日新受理的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 6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