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部分地方垃圾不够烧了?焚烧厂花式抢货,还有企业要去海外 「抢」

中国垃圾焚烧产业面临局部地区 「垃圾不够烧」 的挑战。企业跨区域布局抢垃圾,部分公司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行业呈现 「一超多强」 竞争格局。

为解决垃圾量不足,企业拓展多源垃圾处理,包括开挖存量填埋场,但成本高且非所有填埋场均适合。并购整合趋势显现,但大并购潮或难现。

企业下沉县城市场面临挑战,海外市场成为新发力点,特别是东南亚等地。

中国的生活垃圾,已经不够烧了?国内 1000 多家垃圾焚烧厂走到了发展关键 「分水岭」。

7 月 1 日,中科环保对外宣布以逾 3.5 亿元摘牌收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两家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加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中科环保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企业之一。

同日,深圳能源宣布将在肇庆封开县投资建设城镇环卫一体化及绿色循环产业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含一项投资总额 3.67 亿元的垃圾焚烧子项目。深圳能源称,这是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除深圳外的首个环保项目。

以上两项投资的共同特点是:跨区域布局,目的均是抢到更多的 「垃圾量」。

中国的垃圾焚烧产业竞争早已白热化。历经多年发展,现在,中国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经问鼎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超过美国、日本、欧盟总和。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梳理了 25 家垃圾焚烧发电上市公司的财报,对话重点企业和行业知名人士,尝试寻找垃圾焚烧产业真相。垃圾是否真的不够烧?存量填埋场再开挖会是新垃圾主要来源吗?行业大并购潮有无可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垃圾不够烧了?局部的

曾几何时,「垃圾围城」 一直困扰着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如何消除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佳手段。

先看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2005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占无害化处理比例为 85.2%,焚烧比例仅 9.8%;到 2023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占比下降至 7.5%,焚烧处理比例上升到 82.5%。

2005 年,我国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仅 3.3 万吨/日;到 2023 年,这个数据攀升至 86.18 万吨/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05 年,全国的垃圾焚烧厂仅 67 座,而到 2024 年 10 月,数量为 1010 家。从时间节点上看,2020 年开始,焚烧逐步取代了填埋,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处理方式。

从 「垃圾围城」 到 「垃圾荒」,中国大概用了 20 来年时间。这个过程中,垃圾焚烧也 「烧」 出了 20 余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是解决我国城市 「垃圾围城」 问题的中坚力量。

E20 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称,我国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于 20 世纪初,2008 年进入相对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波则在 2017 年至 2020 年。第二波高峰期所新增的垃圾焚烧项目数量远大于第一波。

据 E20 研究院监测,近两年,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60% 左右。全国各地区产能利用率在 50% 以下的处理规模占比为 16%。

单看这个数据,中国的生活垃圾真的不够烧了。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主营业务中含垃圾焚烧发电的上市公司约 25 家 (含境外上市)。以 2024 年公司的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 (即产能) 进行排序,行业 TOP5 上市公司依次是:光大环境 (HK00257)、瀚蓝环境 (考虑合并粤丰环保)、三峰环境、节能环境、绿色动力。整个呈现 「一超多强」 的竞争格局。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整理

这些上市公司对 「垃圾不够烧」 的感知度如何?记者发现,「垃圾量不足」 这个词出现在了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公告中。就连 「行业一哥」 光大环境也在 2024 年报中提到 「行业垃圾量缺口持续加大」。绿色动力管理层在今年初的特定对象调研活动中直言,「国补退坡和垃圾量不足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企业当前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看来,「垃圾量不够」 已成为行业的 「共识」。产能利用率上,瀚蓝环境去年垃圾焚烧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为 119%;绿色动力产能利用率为 84.86%,同比略微下降;光大环境只称去年项目产能利用率同比有提升,其他家未披露具体情况。

伟明环保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称,公司 2024 年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根据公开数据口径测算达 97%;绿色动力去年产能利用率为 84.86%,同比略降。

《每日经济新闻》 就 「垃圾不够烧」 这个热点话题,也采访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徐海云是国内垃圾焚烧产业知名人物。他告诉记者,「垃圾不够烧」 现象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县级行政单位规划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分析具体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以发现 『垃圾不够烧』 的主要原因是规划出了问题,规划规模偏大或者说规划脱离实际,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也未能把关。也有部分项目是因为服务范围内的村镇垃圾未能收集上来,这些地区往往经济欠发达,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费用不足。」

据陕西渭南市生态环保局官网,渭南市 2024 年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8 座,其中垃圾焚烧厂 4 座。以位于该市的光大环保能源 (富平有限公司) 的焚烧厂为例,该厂设计处理能力为 21.9 万吨/年,但去年实际处理量仅 5.373 万吨,产能利用率仅 24%。

《2024 年陕西渭南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公告》 截图 图片来源:陕西渭南市生态环保局

薛涛同样告诉记者,「垃圾不够烧」 的现象在局部地区存在,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政府前期推进垃圾焚烧项目的数量。

据悉,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模式主要是特许经营,以 BOT(建设—经营—转让) 为主。这种模式下,地方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当地政府不需要立即支付大额款项。「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垃圾焚烧项目上得很快。」 薛涛指出,由于市县区各级政府都有权力上垃圾焚烧项目,如果各级政府前期在项目统筹上做得不够到位,垃圾量预估过于乐观,就容易导致项目上多,部分城市就出现 「垃圾不够烧」 的情况。

信达证券研究所能源研究员吴柏莹称,近几年,垃圾焚烧产能快速扩张,导致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能和垃圾量失衡加剧。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垃圾焚烧设施存在超前建设的情况。当城市扩张速度不及预期,就会出现垃圾焚烧厂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

旧垃圾填埋场再开挖?

不是说挖就挖

生态环境部初步核算,2024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2.62 亿吨,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当垃圾产生量增速低于垃圾焚烧厂处理规模的增速,产能利用不足问题便日渐凸显。于是,国内的垃圾焚烧厂开启了 「花式抢垃圾」。为了提升垃圾焚烧发电的产能利用率,大量的上市公司积极拓展工业固废、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等多源垃圾处理服务,加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协同处置力度,确保焚烧产能有效利用,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

此外,垃圾的另一个来源还在于: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再开挖。顾名思义就是,把之前填埋场埋的垃圾,重新挖出来焚烧。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获悉,上市公司中,永兴股份、旺能环境等是参与存量垃圾填埋场开挖项目较多的公司。去年 2 月,永兴股份宣布下属子公司参与开展广州市兴丰应急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负责存量垃圾掺烧处理,预估需处理的存量垃圾数量为 237 万吨。

作为超大城市,在 2021 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 前,广州市中心七区的生活垃圾基本在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兴丰应急填埋场填埋。本次兴丰应急填埋场重新开挖,目的是腾退部分库容,解决广州市飞灰填埋库容紧张问题。

兴丰项目是我国现存陈腐垃圾开挖项目中较大的一个。吴柏莹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存量垃圾开挖是新增垃圾来源的主要方式。陈腐垃圾开挖是双赢的事情。在一些发达城市,垃圾填埋场位于城市枢纽或产业聚集区,周边工业、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再利用的价值空间大,支撑政府对陈腐垃圾进行开挖处理。

「垃圾不够烧」,这下垃圾填埋场也变废为宝了?薛涛的看法不太一样。他告诉记者,现在新的垃圾填埋场很少。旧垃圾埋了 5 年之后会熟化,基本上没有什么热值,且渣土含量很高,含大量危污物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成本是非常高的。「中国的垃圾填埋场修不起,国外也修不起。只有少量的垃圾填埋场能被修复。应该说,具备土地变现价值的填埋场才有可能修得起,否则财政负担是非常大的。」

「垃圾如果放了五年以上,焚烧价值几乎是负的,热值已经跑掉了。挖出来还要修复它,成本非常高。这不是一个 『找垃圾』 的好理由。」 薛涛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据广州市官方披露,兴丰应急填埋场的垃圾开挖,投资估算约 12 亿元。

2023 年,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布 《龙港市新美洲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设计招标公告》,项目总投资估算 2.43 亿元。如果以主要治理对象 46 万 m³垃圾折算,每开挖治理 1m³垃圾的平均成本高达 528.26 元。

那为什么还要挖?据悉,一座填埋场即使已封场,政府还要持续 「照顾」 它数十年,背后成本也不一定低。

徐海云认为,存量垃圾填埋场的重新开挖,会是 「新垃圾」 的来源之一,同时,协同处理与生活垃圾特性类似的一般工业垃圾、污泥等也是重要来源。「从欧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运营实践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特性类似的工业垃圾量占总焚烧量的比例在 40% 左右。」

徐海云进一步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解释说:「存量垃圾开挖本质上属于旧垃圾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不宜用激进思维推进,而应该长期规划、逐年推进,也就是根据财力制定十年或更长时间规划。我是支持开挖修复的,比较而言,这项工作与垃圾分类、低价值可回收物利用等相比更具有经济、环境效益。」

总的来看,地方政府要开挖存量填埋场,背后一定有必须去开挖修复的理由。据华福证券统计,2024 年,采用公开招标或者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完成招标的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或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数量达 44 个,总中标金额近 43 亿元。

大并购潮来袭?

或许不会

从 25 家垃圾焚烧上市公司的财报不难发现,垃圾焚烧发电是门 「好生意」,行业公司普遍毛利率水平较高。但同时,垃圾焚烧发电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伟明环保相关人士就在回复记者采访时提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常投资回报期在 10 年以上。

据薛涛观察,国内现存垃圾焚烧项目里,约有 3 成已经度过回本期,7 成还没有。「从一些上市公司也可以看出,收益好的其实都是老项目,新项目的收益率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一方面,老项目的折旧已经做完,且当时老项目的建设规模远小于垃圾产生量,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超额收益的。」

当行业步入成熟期,但大量的项目还没 「熬过」 回本期,加之垃圾增量不足,行业并购整合便涌动。

记者获悉,垃圾焚烧行业最瞩目的并购莫过于瀚蓝环境以 119.5 亿港元私有化粤丰环保。今年 6 月 2 日,瀚蓝环境官微发布消息,5 月 31 日,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所有条件达成,粤丰环保于 6 月 2 日从香港联交所退市。至此,瀚蓝环境并购粤丰环保正式完成。

伟明环保相关人士也向记者直言,垃圾焚烧行业存在整合机会,公司于 2021 年至 2022 年先后完成对国源环保和盛运环保的收购,未来还会积极关注国内存量项目整合机会。

徐海云也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 「并购整合」,通过 「并购整合」 可能是化解产能利用不足的有效途径。

吴柏莹提到,垃圾焚烧行业产能接近天花板,新增产能空间有限。存量项目整合或将成为趋势。一种方式是横向的产能拓展,形成区域协同与业务互补;另一种是以产业园的模式纵向扩宽服务边界,例如上下游拓展环卫、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提升企业整体处理规模和盈利能力。

薛涛则倾向认为,这个产业或不会有 「大并购潮」 的出现。原因是:现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 8 成是国企,2 成是民企。在国企的决策体系里,管理者很少愿意将资产拿出去处置,尤其是这类运营相对稳定的公共服务资产。因此,「大并购」 在国企决策体系里不是主流路线。另一方面,国企的考核机制不太允许企业 「做小」「做锐」,而偏向追求规模和利润稳定增长。这也决定了国资背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很难成为被并购的对象。「剩下的民企项目有可能是并购研讨的对象。」

下县城去,到海外去

上市公司财报中还藏着的产业真相有:企业正往县城、海外市场 「抢垃圾」。

相比城市,我国县级、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短板显得格外突出。2022 年底、2023 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多个部委也接连发文,释放推进 「垃圾焚烧下县」 的信号。

据北极星固废网梳理,仅 2023 年上半年,全国各县域释放的 300 吨/日以下小型垃圾焚烧项目就有 14 个。

那么,下沉到县城去建小型化项目,是不是一门 「好生意」?

徐海云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时直接摆出观点:不看好县城下沉的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他认为应该改革县级行政区域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政策,推行跨县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化对项目经济性有显著影响,国内现有实践表明,跨县协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性明显优于以县级为单位的分散的规模较小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薛涛向记者提到,对于焚烧炉来说,处理规模越大,效益越高。高效益的炉排设备的处理规模基本在 500 吨/日以上,200 吨/日的炉排设备性价比是很差的了。换句话来说,在政府支付能力强的城市市场,炉排设备的运营成本是更低的。而在政府支付能力稍弱的县域市场,反而成本更高。这种倒置的局面,带来了县城市场运营的艰难。「政府支付能力较弱和垃圾量的差异,尤其是县域财政支付运营费用的困难,成为行业下沉至县域的主要挑战。」

相对于县城,「海外」 无疑是更具诱惑力的市场,这一字眼高频出现在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上市公司财报中,成为他们重点发力的一致方向。

据 E20 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环保企业海外焚烧项目建成、在建和签约落地规模已经超过 5 万吨/日,其中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有较多的项目布局。从全球来看,中国已建成 1000 余座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超过 110 万吨/日,占全球总处理能力的比例为 60% 左右,处理规模远高于欧美日三个地区的总和。

在过去 20 年时间里,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解决了国内 「垃圾围城」 的问题,还一举将我国垃圾焚烧打造成出海的 「新名片」。

伟明环保方面就告诉记者,公司近年来逐步积累海外业务发展的经验,在海外也建立了相应的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海外输出中国优秀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环境治理服务。目前公司重点聚焦印尼市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多方面交流,也已于 2023 年底签订了首个印尼垃圾焚烧项目设备采购服务协议。

吴柏莹称,当前中国垃圾焚烧企业出海方向主要为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

推荐阅读

超 8.4 万元/㎡,深圳宅地楼面价新纪录

admin

肖钢:一季度证券业金融科技投资强度在金融各子行业中居首 05-09 15:520 评

admin

IO+ADC 拓荒第一人,Padcev 大进击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