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财讯

96 天 沪指涨近 800 点!这波 「慢牛」 其实比你想得更 「快」

  刚过去的交易周 (8 月 18 日至 22 日),A 股用一种相当神奇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 「慢牛」,什么叫 「慢就是快」。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调↓

  本周五,8 月 22 日,沪指站上 3800 点;

  6 个交易日前的 8 月 14 日,盘中首度站上 3700 点;

  7 个交易日前的 8 月 5 日,最近一次站稳 3600 点;

  19 个交易日前的 7 月 9 日,站上 3500 点;

  11 个交易日前的 6 月 24 日,站上 3400 点;

  再往前,从 5 月 6 日到 6 月 23 日,在 3300 点~3400 点震荡了 34 个交易日。

  再往前,4 月 7 日到 4 月 30 日,从 3040.69 点触底反弹至 3300 点附近。

  ……

  这就是最近 4 个半月,96 个交易日,沪指的 「来时路」。

  其他主要股指走势整体相仿,因此本文将围绕沪指展开讨论。

图片

  不难发现,随着指数越走越高 (目前已创出十年新高),突破整数关口消耗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因此,和近十年的历史行情相比,这次的 「慢牛」 实际上并不慢。

  同样是上涨约 800 点——

  2020 年 6 月下旬到 2021 年 2 月中旬,沪指从 2966 点涨到 3731 点,花了 35 周,接近 9 个月。

  2016 年 1 月底到 2018 年 2 月初,沪指从 2638 点反弹至 3462 点,更是用了整整两年!

  (当然,跟 2014 年 7 月到 2015 年 6 月的这种大行情还是没法比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全程参与了这波反弹,大概会有下面这些感受:

  一是,指数的 「慢牛」 体现在很少大涨,甚至中阳线也不多,但总在关键节点出现。据 Wind 数据,4 月 7 日迄今的 96 个交易日,沪指收盘涨超 1% 的仅有下面 8 个。

图片

  但指数又基本沿着趋势线上行,尤其在 6 月 23 日站上 3400 点之后,跌破 5 日线的情况都很少。

  或许正是因为去年 9 月 18 日至 10 月 8 日,「924」 行情的第一波,市场飙升过快、波动过大,本轮行情才显得每一步都相当谨慎。

  二是,尽管沪指与平均股价都走出 「慢牛」 趋势,但实际每个交易日、每周的个股涨跌家数,并不稳定。

  如下图所示,在 5 月上旬沪指站上 3300 点后,个股情绪往往在达到极致 (超 4000 家周度收涨) 之后,就会迎来一到两周的退潮期,上涨家数明显减少。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有 「无形大手」 及时给过热的情绪降温——至少涨幅不能偏离指数太多。

  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大小盘风格的轮动,也带来了领涨板块的变化。

图片

  如上图所示:

  4 月 7 日到 6 月 23 日,也就是沪指在 3000 点~3400 点区间缓慢爬坡时,微盘股、小盘股整体表现突出。

  6 月 23 日到 8 月 4 日,沪指由 3400 点涨至 3600 点,微盘股涨幅仍然领先,但创业板指、中证 500等更多指数开始奋起追赶。

  8 月 4 日至 8 月 22 日,沪指从 3600 点涨至 3800 点,微盘股指数反而滞涨了 (同期跑输沪指),「双创」 板接力领涨。

  也就是说,最近半个月,市场不再偏爱小盘股,而是盯上了有科技属性的权重股。正因如此,本周五寒武纪股价涨至 1200 元上方后,不少股民才惊觉:

  本轮牛市,好像还是 「科技牛」。

  那么,下周寒武纪能否在股价上向贵州茅台发起挑战,冲击 A 股 「新王」 并重塑科技股估值呢?

  这里分享我们的小伙伴的一篇分析。部分摘录如下↓

  寒武纪股价的千元之旅,揭示出科技股投资的逻辑:业绩兑现成为王道。业内人士认为,科技股要走出 「寒王」 的走势,前提还是要把研发转化为利润,有这种特质的科技公司,潜力是有的。只有概念和研发的公司,未必能模仿 「寒王」。这或许是成为科技股估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同时,我们可以结合券商研报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开源证券认为,尽管本轮行情的涨幅和斜率似乎难以与 2005–2007 年或 2014–2015 年的指数牛市直接相比,但若结合市场扩容因素来看,当前行情的强度并不逊色。展望后市,随着三季度起 PPI 有望触底回升,分子端盈利修复的动力逐步增强;同时,流动性与政策预期仍将支撑估值扩张,市场可能迎来盈利与估值的 「双击」。在这一背景下,指数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两市总市值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华金证券研报指出,当下牛市已成共识,指数点位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带来交投情绪的猛烈涌动。在市场上涨的环境中,成长科技天然弹性更大,同时受事件催化加成弹性进一步放大。

  其建议,后市重视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强者恒强的高弹性成长科技,主要包括 AI、算力、机器人军工等。牛市氛围中,成长科技弹性最佳。此外 AI、机器人军工等兼具事件催化和业绩支撑。

  第二条主线是景气硬支撑或业绩超预期的领域,包括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等。其中稀土永磁在中美关系变化中进可攻退可守,中报业绩预告亮眼。全球经贸形势、地缘政治甚至美元信用不确定性仍强,各央行货币储备需求增加,同时中长期全球实际利率下行趋势仍在,贵金属价格继续长期上涨。海外需求亮眼带动工程机械新一轮景气回升。出口需求持续强劲,摩托车销售维持高景气。农化制品量价改善。

  第三条主线是地产止跌回稳形势仍然严峻,宽松政策预期下,房地产有望延续估值修复。5、6、7 月地产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策仍有望进一步宽松,阶段性估值修复机会将延续。

  后续若遇到市场回调,如何应对?

  天风证券策略团队表示,牛市期间,大盘回调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2-4 周的小级别回撤,可能是一次流畅买入的机会,此时追涨前期强势板块胜率较高,即使在市场最高点追涨,后续也往往能获得正收益。

  另一方面,细分板块的超额相对宽基走弱,或许是一种 「做排除法」 的逃顶信号。当板块在回调时存在负的超额,回调结束后也很难获得正的超额。当前,连续超额的各二级行业,大多数仍未出现超额边际走弱的信号。

  其认为,目前已经出现超额边际走弱的板块有 AI 应用的游戏军工板块的航空装备,「反内卷」 的风电、玻璃玻纤等。

  同时存在少数板块,即使在牛市小回调时超额相对走弱,调整后仍能具备较好的赔率。这样的板块多为周期资源,资源品板块相对成长板块对自身逻辑的定价更 「慢」,成长股超额边际走弱时,若没有新的增量逻辑拔估值,便较难二次启动。而资源品板块,逻辑的兑现 (即供需结构的预期兑现) 仍属于增量的逻辑。

  最后,据报道,外资机构近期也对中国资产的后市展望愈发乐观。多家外资机构指出,中国成长股的核心吸引力在于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竞争优势,AI、高端制造和半导体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8 月以来 A 股上行斜率逐步陡峭,主要指数突破 2024 年 10 月高点后产生的赚钱效应正在吸引场外资金入市。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本轮 A 股上涨得益于流动性改善,资金正在从债券市场和存款转向股市。但与过去几轮短暂冲高有所不同的是,在岸长期国债收益率自 6 月以来持续走高,这表明投资者对长期宏观经济前景持更为积极看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96 天,沪指涨近 800 点!这波 「慢牛」 其实比你想得更 「快」)

(责任编辑:18)

推荐阅读

负债超 90 亿!国产奢侈品牌如意走向崩溃,国风当道为何仍难成气候

admin

日本文化输出凭什么风靡全球?

admin

A 股后市机会在哪里?私募基金大佬热议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