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0 月 27 日讯 (记者 黄修眉) 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科创板制度改革将迎来实质进展。
近期,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公司正在发行、即将上市并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这三家公司均将于 10 月 28 日在科创板首发上市,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上市新股,并成为科创板成长层首批增量公司 (即:新注册的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简称 「增量公司」)。
在业内看来,受益于研发创新驱动和科创板 「1+6」 制度改革,科创板成长层公司有望茁壮向上,长期向好趋势日渐清晰。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本身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国际局势、研发、商业化等内外部风险也将与科技企业的成长之路相伴而行,需要市场和投资者理性看待。
▍科创成长层迎首批三家新注册企业
截至目前,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均已完成战略配售、网上网下发行等工作。禾元生物于 10 月 24 日发布科创板发行上市公告书。西安奕材和必贝特分别于 10 月 24 日、10 月 23 日发布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提示性公告。
这三家公司的网上新股发行量分别为 8945.14 万股、5378 万股、9000 万股;发行价分别为 29.06 元/股、8.62 元/股、17.78 元/股;对应发行后总市值为 103.89 亿元、348.06 亿元、80 亿元;募资总额分别为 25.99 亿元、46.36 亿元、16 亿元。
禾元生物网上申购上限 1.4 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 14.00 万元;西安奕材网上申购上限 5.35 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 53.5 万元;必贝特网上申购上限 1.4 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 14 万元。
具体到单家公司,禾元生物于今年 7 月 1 日过会,成为科创板 「1+6」 制度改革后首家申请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过会企业,其产品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 (水稻)-HY1001。

该公司最新招股书显示,2022 年度至 2024 年度及 2025 年前三季度,禾元生物营收分别为 1339.97 万元、2426.41 万元、2521.61 万元、1966.08 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 亿元、-1.87 亿元、-1.51 亿元、-1.21 亿元。
必贝特同样是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该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

目前,必贝特仅有 BEBT-908(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 一款产品于 6 月 30 日获批上市,其首发适应症为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r/r DLBCL) 的成人患者,目前公司已在积极推进该产品的商业化工作。
业绩方面,2022 年度至 2024 年度及 2025 年上半年,必贝特营收为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 亿元、-1.73 亿元、-5599.83 万元、-7389.29 万元。
与前述两家创新药企不同,西安奕材是硅片企业,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上市,其亦是 「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 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公司。

2022 年度至 2024 年度及 2025 年上半年,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 10.55 亿元、14.74 亿元、21.21 亿元、13.0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 亿元、-5.78 亿元、-7.38 亿元、-3.4 亿元。
▍首批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试点企业
作为科创成长层首批增量企业,这三家公司亦将试点实施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制度。
以必贝特为例,在网下发行投资者报价中,A 类机构投资者 (含公募、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 可以申购不同限售档位,B 类投资者 (除 A 类外其他投资机构) 仅可申购档位三。
其中,档位一对应申报限售期 9 个月,限售比例 60%;档位二对应申报限售期 6 个月,限售比例 40%;档位三对应申报限售期 6 个月,限售比例 20%。
根据必贝特于 10 月 21 日发布的打新中签结果。A1 类投资者获配比例为 0.073%,A2 类投资者获配比例为 0.024%,A3 类投资者的获配比例为 0.008%,B 类投资者的获配比例为 0.008%。从结果来看,上述 A1 类和 A2 类投资者的新股获配比例,是 B 类投资者的 10 倍以上,呈现出明显的 「高限售+高获配」 的特征。
对于上述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获配差异,以及科创成长层试点的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制度,华金证券新股首席分析师李蕙表示,限售时间成本差异带来获配比例差异,符合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并体现了政策对于长期资金的引导。
「这种分化并非短期现象,随着后续未盈利企业 IPO 常态化,A 类与 B 类的配售差距或将成为市场常态,进而推动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向长期化、专业化转型。」 李蕙表示。
「科创板 『1+6』 制度的推出,吸引了更多长期资金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此次制度改革说明科创板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属性和长期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盈利状况。」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高级工程师周迪对此表示。
在业内看来,未盈利企业的发展具有较高不确定性,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与耐心跟踪,而敢于约定更长限售期和更高限售比例的机构资金,多为长期资金或专业资金。长期来看,新规下 「高限售+高获配」 的机构持股结构,将对未盈利科创板企业股价稳定及整体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还有这些企业自上市日起将被纳入
回顾科创成长层的推出,今年 6 月 18 日,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深化改革 「1+6」 政策,宣布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今年 7 月 13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施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5 号——科创成长层》 等 5 项配套业务规则。
其中,《科创成长层指引》 将规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当日,上交所方面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这次改革没有针对未盈利企业纳入科创成长层设置额外的上市门槛,存量 32 家未盈利企业将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成长层有存量公司 (即:存量的上市至今尚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简称 「存量公司」)32 家,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 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领域。2025 年上半年,32 家存量公司整体减亏 71.23 亿元,13 家成长层企业同比缩亏幅度超 20%。
此外,已有 8 家存量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 132 亿元。再融资 「轻资产、高研发投入」 认定标准发布后,已有迪哲医药、奥比中光、3 家成长层企业适用该项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 30%。


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区域主任吴梓薇曾于本月的公开演讲中介绍了科创板 「1+6」 政策。其提到,除存量的 32 家企业外,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
据 《科创板日报》 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前述提到的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外,还有 10 家已提交注册或仍然在审的科创板 IPO 企业,亦将自上市起纳入科创成长层,包括市场广为关注的沐曦股份、摩尔线程、上海超硅、昂瑞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