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1 月 2 日讯 (记者 王碧微)联想集团 (00992.HK) 在其今年第一财季财报沟通会上曾披露,AI PC(人工智能个人计算机) 现在已经占 30% 的 PC 销量。这个数字说明,AI PC 已不再是发布会上的概念,而是已经有了真实的销售数据、实现了初步商业化的细分产业。
但市场对这个 「新生儿」 仍有诸多疑问:一台售价不菲的 AI PC 和普通 PC 的区别到底在哪?仅仅是键盘上多了一个 AI 按键,还是真的能在本地跑起大模型?厂商在采访中提及的 「个人智能体」,又是不是在 「画大饼」?
更进一步,在 AI PC「元年」 的讨论声中,一台 AI PC 是如何被精准制造出来的?市场渗透的真实痛点又是什么?
带着市场关于 AI PC 的好奇与疑问,财联社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位于安徽合肥的联想 PC 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联宝科技,并深入采访了公司相关负责人及行业观察人士。
什么是 AI PC?
采访中,针对此次探厂的核心产品 「联想拯救者 Y7000P 2025 AI 元启版」,财联社记者向联想方面提问:「市场上对这个产品争议蛮大的,有些观点认为 AI PC 噱头大于实用性,联想对 AI PC 的思考是什么?」
「联想是行业内首家参与定义 AI PC 的。」 联想方面人士回应称,联想在定义 AI PC 时,明确了其必须具备 「五大特征」:内嵌个人大模型、拥有强大的本地混合算力 (由 CPU、GPU、NPU 协同)、建立个人知识库、接入开放的 AI 生态应用。
该人士尤其强调了隐私保护,「大家在使用云端大模型的时候,会担心个人信息会不会泄露,AI PC 的大模型,其数据都留存在本地。」
基于这五点定义,联想方面认为 AI PC 是 「一种趋势」。
在介绍拯救者 Y7000P 时,联想方面人士重点提及了内置的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为什么叫超级智能体呢?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硅基生命。它可以有自主的能力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而不是简单地执行一个动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他举例说,未来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数学、语文等各个领域的智能体 (小助手)。「超级智能体的出现,它能够跟这些领域的智能体进行交互,自动把你需要的任务,跟各个领域智能体交互之后完成。」
这是厂商对 AI PC 功能的理想蓝图。
群智咨询 (Sigmaintell)IT 事业部资深分析师张玉彬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则强调,「就目前情况而言,AI 助手在研发层面与系统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需开展深度整合工作,以此提升用户在图文影音创作过程中运用 AI 技术的体验感。」
他还指出,自 2024 年 AI PC「落地元年」 起,业界在提升用户感知体验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首先是 「待机时长」。
「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调研发现,品牌方借助端侧算力,重点优化了待机时长这一 X86 平台 (英特尔、AMD) 长期备受用户关注的关键诉求。」 张玉彬举例称:「以某品牌高端轻薄本为例,其待机时长 (本地 1080p 视频播放 @150nits 亮度) 由原先的 19.5 小时显著提升至 26.5 小时,足足增加了 7 个小时,同比增幅达 36%。」
一台 C2M 定制 AI PC 是如何诞生的?
占地 457 亩 (约 30.5 万平方米) 的联宝科技生产基地,是联想全球最大的 PC 研发制造基地,也是合肥首家千亿营收企业。2023 年 1 月,该工厂获评全球智能制造 「灯塔工厂」。
在联宝科技的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即表面贴装技术) 自动化产线上,机械臂正以每分钟 30 次的速度,将电子元件精准贴装在主板上。联想与京东正在通过 C2M(Consumer-to-Manufacturer,即反向定制) 模式,协同生产包括联想拯救者在内的 AI PC 产品,一条 「智能制造」 与 「数字零售」 的产销链路已经运转起来。

联宝科技 AI PC 产线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这条生产线刚刚完成了柔性改造,采用的是 『乐高模组式线体』。」 联想工厂负责人在探厂现场向财联社记者介绍。
他解释,这种 「模组式」 线体能像积木一样快速组合和搭建,实现毫秒级响应及微米级精准运动控制,以便在很短时间内切换生产不同配置的机型。
这种 「柔性生产」 对应的是特定需求。「我们工厂现在每天要处理 8000 个订单。」 该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了一个关键数据,「这 8000 个订单里面,基本上 80% 是小于 5 台的定制化需求。」 这意味着,该基地 80% 的订单均为小批量、高频次的定制化生产。
这种 「混合」 生产模式,与京东的 C2M 模式正深度协同。「京东的核心 (竞争力) 是我们对供应链的深度参与。」 京东联想笔记本采销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每年有 「千万级」 的用户选购电脑,京东通过 AI 模型识别用户在购买、搜索端口的需求和 「潜在机会」,并将其同步给品牌方。「我们能给品牌更确定的销售量级。」
该负责人表示,这能帮助品牌方更有效地控制排产节奏、管控成本,减少物料浪费,京东通过自营模式优化的成本,最终会 「释放到产品价格端」。
联想方面则将此定义为 「智能制造和数字零售的一个深度的融合」。
「我们打通了数据孤岛,用数字的技术重构了生产关系。」 联想方面人士在采访中告诉财联社记者,这种模式将传统的 「推动式」 供应链 (工厂生产什么、市场卖什么),升级成了 「以需求为拉动」 的智能体系 (市场需要什么、工厂造什么)。
联想方面称,此举 「大幅降低」 了双方的库存风险和运营成本。
「这个产品 (指联想拯救者 Y7000P 2025 AI 元启版,搭载 RTX 5070 显卡版本) 在正式上市之前,我们看到在前端就有大面积的搜索行为。」 京东方面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在监测到这些 「潜在的需求」 后,公司通过 「AI 外呼」 等能力触达用户进行验证。
此外,京东方面还发现,近年来购买独立显卡游戏本的群体中,「女大学生」 的比例在提升,她们的需求不只是游戏,还包括辅助学习。
基于此,京东采销与联想的产品工程师 「经过多轮会谈」,最终锁定了 「RTX 5070 显卡+16G 内存+1T SSD」 的核心配置。
需求信号传递至生产端,工厂端的 「柔性产线」 随即响应。「前几天京东反馈,预计联想拯救者双十一期间的销量超预期,我们当晚就调整了生产的优先级。」 联想工厂负责人称。
而在销售端,京东则通过 「提前包销」 的模式,为联想提供了确定的订单规模。财联社记者获悉,这款 C2M 产品 「一经上市,即迅速成为京东同配置产品流量第一的单品」。
京东方面介绍,这种产销协同并非孤例,联想拯救者系列新品中,近 50% 为京东定制款。双方在 2024 年 4 月签署了一份新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 「三年内联想在京东全渠道销售超 1200 亿元」 的目标。
「在第一阶段,我们整个销售的达成是超时间进度的,是非常好的开局。9 月份,高层又有一次会晤。」 联想方面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双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共建 AI 生态,实现 「联想的天禧 AI 生态和京东的零售业态要全面打通」;二是深化 C2M 合作,「共同去定义下一代的 AI PC」;三是联合推广,联想将京东作为 AI PC 重要的首发阵地。
AI PC 的发展趋势如何?
厂商对 「超级智能体」 的布局和第三方机构观测到的 「待机时长优化」,共同呈现了 AI PC 当下的发展阶段。
而对于当下 AI PC 渗透面临的阻碍,张玉彬认为,最大的痛点是 「成本」。「在 AI PC 加速渗透的过程中,以 CPU 为核心的关键部件同步升级。」 他表示,「HBM(高带宽内存) 等技术迅猛发展,正深刻影响着 CPU、内存等关键部件的价格走势,这无疑给 AI PC 的成本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他认为,品牌方需凭借综合系统调整能力优化成本,「尽可能规避终端售价过快上涨,以免影响 AI PC 在市场中的进一步渗透。」
第二个痛点在于生态。联想方面在采访中也向财联社记者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整体的 AI 生态的初期应用,现在还是相对比较少。」
联想方面表示,下一阶段会加强 AI 应用打造,建立一个开发者生态,让更多开发者加入 AI PC 的应用开发体系。
尽管渗透面临痛点,但 AI PC 的换机潮已出现明确的驱动力。张玉彬向财联社记者分析,驱动力主要来自商用和消费两个市场。
商用市场方面,张玉彬表示,「2025 年第四季度,Windows 10 停止服务的影响已然显现。这一变动,将那些对安全性和 AI 功能有较高需求的主流商用企业用户,推向了换机的快速通道,也为 AI PC 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消费市场方面的驱动力则来自游戏本。「在消费市场领域,端侧算力是消费者使用的核心需求,而游戏本所搭载的 GPU 发挥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张玉彬表示,一方面,相较于 NPU,GPU 在算力上具备 「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以 RTX 50 系列为例,其算力迭代迅速,「这充分反映出消费领域对端侧 AI 算力的强烈需求。」
在 PC 向 AI PC 转变的过程中,上游细分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是 CPU 和内存。张玉彬认为,CPU 算力需求的增长催生了迭代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为满足大模型快速计算的需求,内存存储的升级也成为必然趋势,例如内存容量从 16G 升级至 32G 等。」
其次是人机交互方式带来的变化。「随着人机交互方式关注度的提升,touch(触控) 也会迎来利好。」 张玉彬称。
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数据显示,2026 年笔记本电脑 Touch Panel(触控面板) 的整体出货量预计将跃升至 2860 万台,到 2027 年这一数字 「极有可能再度来到新高」。
该机构预计,头部品牌正规划拓展 Touch 技术在商用与消费产品线中的应用,技术革新重心落在 In-cell 方案上。「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预计, 2026 年 In-cell Touch 笔电面板的出货量将迎来大幅上扬。届时,In-cell notebook 面板的出货份额有望攀升至约 18%。」 张玉彬表示。
对于 AI PC 的下一步发展,联想方面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硬件的 「物理架构」 已搭建差不多。
「现在从交互模式上,反应速度上,AI PC 产品可能还会要求提升。」 联想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是 「应用上爆发」,以及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能力的不断迭代。
京东方面则强调,作为平台,将在 AI PC 的迭代过程中持续扮演 「加速器」 的角色。「对于京东来说,我们是在超级供应链之下加速。」 京东方面人士称,「我会把更多用户需求,对 AI 上的需求的变化,前置反馈给品牌,让大家快速地去推出符合市场预期的 AI PC 产品。」
京东方面表示,将在销售端 「通过自营模式,更多地以量确定好核心价格」,以推动 AI PC 的市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