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 日 23 时 26 分 57 秒
股市风云

港股 IPO 持续升温,扎堆递表内地企业格外密集,哪类企业更热衷港股上市?

港股 IPO 市场回暖,A 股企业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潮。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0 日,已有 28 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实际募资总额达 773.2 亿港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包括 6 家 A 股上市公司和一家 A 股上市公司子公司,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疗、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在港股上市后表现亮眼。

华泰证券指出,IPO 市场活跃的背后反映了港股的结构性变革。自 2018 年港交所改革以来,港股流动性和成长性持续改善,2025 年至今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已经是 2018 年的 2.8 倍。目前消费、科技在港股市值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阿里、网易、比亚迪、中芯国际等 10 家科技巨头公司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接近 30%。

此外,港股市场通过规则优化增强新股 IPO 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同时注重二级市场层面的风险管理,较大程度地利好新股融资。2024 年,港交所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优化定价流程、放宽公众持股量限制,并允许 A+H 股发行人灵活选择公开认购比例,进一步激发了港股 IPO 市场的活力。

158 家企业递表,「A+H」 更受青睐

与往年相比,今年扎堆港股递表的公司显得格外密集。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0 日,目前还有 158 家公司递表状态显示为 「处理中」,从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数量上看,前三大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

整体上看,今年以来,在港交所递表的内地企业除了首次地表的外,还有两种类型比较集中,一是由申报 A 股、美股等海外市场 IPO 转向申请港股 IPO,二是多家 A 股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数据显示,目前递表的 A 股上市公司达 25 家,其中不乏东鹏饮料、牧原股份、三一重工、韦尔股份、塞力斯等细分行业龙头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朱正芹表示,A+H 股无疑是今年港股 IPO 市场的主旋律,国内大量优质 A 股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香港上市。基于当前有利的审批节奏和市场环境,这股热潮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她还提到,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且创新活力充沛,各领域创业浪潮此起彼伏。不同阶段均有新兴企业崭露头角,形成持续不断的上市储备力量。已上市企业中,既有存量公司通过增发实现再融资,也有随着产业链扩张而启动分拆上市的案例——早年腾讯、京东、阿里等企业的分拆动作便是典型代表。

她认为,从长远看这种 「新兴企业递次成长、存量企业多元融资」 的格局,将为资本市场持续输送丰富的 IPO 库源,成为驱动上市生态繁荣的重要动力。

政策支持下,新兴企业递表踊跃

目前来看,港交所正在持续推进上市制度创新,通过降低双重主要上市与第二上市准入门槛,为企业上市提供更宽松、更灵活的制度环境,积极释放制度红利,助力全球优质企业高效对接资本市场。

从政策方面来看,港交所还进一步推进审批流程精简化。2025 年 5 月 6 日,港交所及联交所发出联合公告,拟推出的 「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自主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在审核阶段企业相关信息将受到严格保密。香港交易所明确指出,此类企业多处于早期发展或产品未商业化阶段,过早披露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极易引发技术泄露、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自 「科企专线」 推出以来,市场反响积极,其中,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 18C 章递表的特专科技公司陆续涌现。W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 3 家符合 18C 章标准的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分别为晶泰控股、越疆、黑芝麻智能。

并且还有 7 家企业正以第 18C 章规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涵盖五一视界、云迹科技、滴普科技、希迪智驾、仙工智能、基本半导体、驭势科技等。这一动态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特专科技企业的关注与支持,也为更多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发展提供了积极信号。

此外,自港交所推出专为生物科技公司量身定制的 18A 章上市规则以来,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企业的支持效应显著显现。W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 82 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 18A 章规则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中更有 7 家为 A 股上市公司。

港股重估蓄势待发

港股活跃度的不断攀升,也让市场尤为关心港股未来的走势。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港股估值的锚定效应正被打破,市场迎来结构性变革。随着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且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占比已达半壁江山,业绩增长将重塑估值框架。与 A 股流动性、美股成长性改善相比,港股估值折价有望逐步弥合。当前,外资长线资金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大量此前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存在回流诉求。

尽管未来关税等问题不排除出现反复,美债利率高企、美股面临的压力等因素可能对市场短期表现产生扰动,但港股的风险溢价和经济尾部风险已显著减缓,市场震荡中枢理应向上抬升。

中信证券认为,AI、市场结构这三重叙事,将推动港股在下半年延续反转行情。展望下半年,中信证券判断尽管关税政策仍可能对港股基本面造成影响,但企业盈利仍具韧性;而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料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考虑到中美博弈仍具复杂性,且外围市场不确定性尚存的情况下,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的趋势。而四季度预计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加码带来港股业绩上修的契机;以及 AI 产业催化的落地重塑科技板块估值,叠加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港股或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

推荐阅读

道指单独收跌,华尔街巨头排队展开 「市值向下管理」,中概股涨跌不一

admin

xAI 被 「偷家」!马斯克暴怒 涉案前员工已跳槽 OpenAI

admin

市场全天高开低走,三大指数涨跌不一,航运股尾盘逆势大涨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