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

小米王腾因严重违纪遭辞退,Redmi 谁来补位

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 新立场 Pro

2025 年 9 月 8 日晚间,一则小米集团的内部通报在科技圈掀起波澜。

任职长达九年、职级高达 21 级的高管,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兼 Redmi 品牌总经理王腾,因 「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且 「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被公司辞退。这位曾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因频频抢先爆料而被网友戏称为 「大帝之姿」、「小米太子」 的 「爆料大王」,最终因 「泄密」 而离开。

王腾本人在当晚微博回应中的 「接受该有代价」、「感谢雷总与公司多年培养」,也为这场突发人事变动定下了官方认可的基调。

时间拉远来看,小米的高管甚至联合创始人退出也并不鲜见,黎万强、周光平、林斌、周受资等等。在外界看来,似乎这些帮小米完成了找人、找钱、找供应链,总的来说一手搭建起小米的重要人物们,都在奉献完价值后纷纷离开了这个平台。毕竟,「谋士」 该如何自处从古至今都是一门学问。

当然,对身居高位的人而言,如何平衡好 「情义」 和 「规矩」 之间的尺度,如何体面的实现赏罚并不缺人情味,也决定着外界对其容人之量的评价。

像王腾这样,被 「道德委员会」 通报和辞退的案例,在任何企业中都堪称严厉了。「道德」 一词在商业世界中,可轻于鸿毛、也可重于泰山,兢兢业业了几十年的雀巢 CEO 最近也是因为一段办公室恋情而葬送了职业生涯。阿里蒋凡当初如果是被冠以 「道德」 的名义处置,后续也没有机会上演出走海外业务、重回合伙人、重掌电商大权的戏码了。

当然,小米的动作也无可指摘。近年来,小米集团持续强调 「廉洁公正」、「诚信经营」,对违规行为 「零容忍」。王腾触碰了 「泄露机密」 与 「利益冲突」 这两条任何科技企业都难以逾越的红线,对于一家 「最年轻」 的世界 500 强企业来说,维护制度的刚性,远比保住单一将领的战功更为重要。

就在今年八月,小米在 《财富》 世界 500 强榜单上的排名大幅跃升至 297 位,业务范围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从白色家电到 AIoT 生态,其产品覆盖之广、产业链条之长早已今非昔比,管理难度也指数级增加。当行雷霆手段、杀一儆百,才能确保企业风气不腐坏。

雷军曾多次强调,「小米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生命线」,小米造车后风头正盛,红线也更需要被强化

01、功过、红线、历史不断轮回

王腾在小米的九年,是一部浓缩的职场进阶史。从 2016 年以产品总监身份加入,到 2024 年站上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兼 Redmi 品牌总经理的高位,职级升至 21 级,他无疑曾是小米体系中一名极具代表性的 「自己人」。

尤其在执掌 Redmi 期间,Note 系列和 K 系列持续成为销量支柱,巩固了小米在性价比基本盘上的绝对优势。Redmi 品牌独立运营后的市场穿透力和用户认知度,确有王腾作为业务负责人的功劳。也正因如此,他的突然离去才更令人错愕——一个战功赫赫、深谙公司文化与产品脉络的核心高管,何以走到被公开辞退这一步?

纵观王腾在小米的生涯,其个人风格与职业轨迹始终伴随某种张力。早年活跃于社交媒体,乐于与网友互动,不时释放产品线索,被粉丝戏称为 「爆料大王」,甚至冠以 「大帝之姿」 的调侃称号。这种亲民且略带冒险色彩的传播方式,在早期为 Redmi 博取了大量关注,但也为其日后际遇埋下伏笔。

事实上,其 「泄密」 行为并非首次引发内部关注。2022 年,他就曾因提前泄露新品的发布时间而受到内部处理;2021 年至 2023 年间,其从总部调任至河南分公司负责区域销售,这一轮岗在业内亦有猜测认为或与 「管控其泄密风险」 有关。就连雷军本人在一次公开直播中,都曾半开玩笑地提及王腾 「除了我们滕总 (王腾) 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以外,我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勾勒出一条从 「调侃」 到 「失控」 的越界轨迹——早期的 「爆料」 或许尚在可控的营销边界内游走,甚至带有些许被默许的意味,但长期的言行惯性,可能逐渐模糊了对公司保密红线的尺度拿捏。

从结果看,小米职业道德委员会此次的处置,堪称雷厉风行。通报中 「泄露公司机密」 与 「存在利益冲突」 的定性,每一条都直指商业组织最为敏感的神经。

小米在反腐败与信息合规方面一向立场鲜明,建立了包括 《利益冲突管理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在内的一系列机制,强调 「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2024 年,国际业务部两名员工因舞弊遭辞退并移交司法,此前小米汽车部门三名员工也因参与外部研讨会泄露商业信息被解雇并追责——无论业务板块、无论职级高低,合规面前人人平等。

这套标准不仅适用于普通员工,对功勋老臣同样生效。

2010 年 4 月,在北京的保福寺桥银谷大厦,雷军等 13 人一起喝了黎万强父亲熬的小米粥后,踏上创业征程。黎万强在加入小米前已在金山工作十年,2009 年应雷军之邀加盟,成为小米初创核心。

他被认为是小米最擅营销的高管。他所提出的 「参与感」 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小米的营销哲学,其 《参与感》 也成为不少从业者必读的经典。

但 2019 年,正值小米冲刺 5G 业务、深化 「手机+AIoT」 双引擎战略的关键阶段,公司启动了高层架构调整,密集完成了一些列动作。黎万强离职,卢伟冰调任中国区总裁,周受资出任国际部总裁,一系列变动旨在提升组织效能与管理强度。

作为功勋元老,黎万强在完成阶段性使命后选择转向追求个人兴趣。其离职标志着小米初创时代的元老逐步完成交接,公司进入更加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阶段。

无独有偶,作为小米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林斌曾长期担任总裁要职,但 2019 年后其职责范围发生重要调整。先是被任命为集团副董事长,随后将总裁职务交棒给王翔,2020 年又卸任手机部总裁,转任战略委员会副主席。

2016 年 5 月,因与三星合作中出现严重问题,雷军在与周光平长达八小时的谈话后,决定接管此前由周负责的手机研发与供应链业务。据传雷军当时甚至备好了救护车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

正如雷军所言:「有些人,即便能力再强也不能要。」 在小米的治理逻辑中,企业利益高于人情关系,无论功勋几何,一旦触碰底线或不再胜任,都必须离开。有些冷酷,但这也是一家企业在成长中不得不做的现实抉择。

回过头来看,周光平因态度傲慢导致与三星关系破裂,使小米遭遇创立以来最严峻的供应链危机。即便雷军亲自赴韩道歉,仍直到 2017 年才恢复小米的 AMOLED 屏幕供应,如果没有当日的做法,又哪来今天世界 500 强的小米呢?

从银谷大厦十三人团队,到如今市值数千亿的上市公司,如何选人用人雷军显然有着自己的心得。即使王腾事件一出,小米连上了十多条热搜,他也依然能够淡定的健身打卡。

02、小米繁花似锦、Redmi 谁来补位

有趣的是,每一次这样的重大"调整"后,小米的业务往往都能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小米汽车的强势表现,正将压力毫无保留地传导至整个汽车行业。小米 YU7 仅用 1 小时即收获 28.9 万份大定订单,这一成绩不仅刷新行业纪录,也让传统车企按月披露销量的惯常动作显得滞后而保守。小米以一种近乎颠覆的姿态闯入市场,迫使同行重新接受新的竞争逻辑。

自 SU7 系列上市以来,首月订单突破 8.8 万辆,2025 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达 15.6 万辆,持续领跑 B+级纯电轿车细分市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正逐步构建 「人车家全生态」 的商业闭环。数据显示,47% 的小米汽车用户同期购买了小米智能家居产品,32% 主动启用了车家互联功能,生态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截至最新统计,小米汽车单周交付量首次突破一万辆,达到 11880 辆。若以各车型起售价保守估算,不考虑选配加成,其当周汽车业务营收预计已突破 35 亿元。

这种爆发式增长促使市场和投资机构重新评估小米:它正从一个手机公司蜕变为生态型科技出行企业,雷军也从"手机发烧友"转型为"赛车星推官"。

与此同时,小米的手机业务基本盘依然稳固。2025 年 1-7 月,小米以约 17% 的国内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与华为、vivo 共同领跑国产阵营。据 Canalys 报告,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中国区智能手机出货量 1330 万台,以 19% 市场占比斩获榜首。在 8 月发布的集团 Q2 财报中,手机业务贡献了总营收的 40%,仍是核心支柱。

正是在双线作战的关键时期,王腾事件的发生显得格外微妙。手机行业产品的高度复杂性和市场的高度敏感性,使得负责人的位置格外重要,如此突兀的换帅对于公司上下都是一场考验。由此引出的现实问题是:后王腾时代,Redmi 将如何应对?

短期来看,操盘手的缺位必然会带来震荡,但好在 Redmi 的 「极致性价比」 定位早已深入骨髓,这也给小米留出了慎重思考的空间。

是内部提拔一位深谙 Redmi「打法」 的老将,还是从外部引入一位拥有新视野的干将,抑或是让卢伟冰先暂时代管?无论谁来,都必须迅速的稳定局面,毕竟 iQOO、realme 等对手正虎视眈眈,一旦 Redmi 的产品节奏或营销策略出现丝毫紊乱,它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蚕食份额。

如今的低端市场,与几年前已大不相同。行业增量见顶,内卷加剧,消费者对 「性价比」 的定义也愈发苛刻,不仅看参数,更要看体验、看设计、看品牌调性。这对新任操盘手的产品定义、成本控制和品牌提升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综合要求。

王腾被辞退,某种程度也是在一个异常复杂的竞争关口,对 Redmi 的一次压力测试。

03、写在最后

人们总说,一家企业的基因藏在它的初创故事里。

银谷大厦那碗小米粥熬煮的,不仅是 13 个人的创业热血,还有一种带着 「草莽气」 的灵活。但当一个组织从草莽走向秩序,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向系统化运作,每一颗齿轮都要么接受打磨、要么脱离系统。

对于小米而言,雷军这个灵魂人物才是定海神针,其他重要人物的变动皆是浮云,只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企业家亦有七情六欲,当身边人越来越少,有时或许也难免会高处不胜寒吧。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令人唏嘘。

推荐阅读

央妈:住手,别让格指爆表!

admin

「股王」 不再是茅台,意味着什么?

admin

天安门广场,9 月 1 日至 3 日暂停开放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