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10 月 29 日讯 (记者 高艳云)备受瞩目的 「十五五」 规划建议稿及说明于 10 月 28 日正式发布,作为指引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稿的落地迅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各大卖方研究机构第一时间予以深度解读,从资本市场改革、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多维度剖析政策脉络与投资机遇。
综合来看,机构普遍认为建议稿系统性勾勒了未来发展的核心框架,证券行业格局重塑、科技自立自强、内需消费提振以及 「超常规」 产业攻关成为焦点。其中,中信证券提出证券行业或形成 10 家机构引领的格局,中金公司认为资本市场将呈现 「长期」「稳进」 趋势,兴业证券强调建议稿更注重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发挥。
中信证券田良:10 家机构引领行业格局有望形成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指出,「十五五」 规划建议稿继承 2023 年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的资本市场改革核心框架,系统性勾勒后续发展的核心脉络。对于资本市场与金融领域而言,发展重点更为明确,落实五篇大文章、推进投融资平衡、实现国际化发展、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宏观核心目标。
首次明确证券行业业务重点,定调证券行业格局规划。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此次 「十五五」 规划对业务重点及行业格局给予了明确指引,首次提出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的业务目标。股债市场的直接融资为核心鼓励方向,结合金融街论坛内容,围绕双创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服务有望持续获得政策鼓励,以再融资框架发行为核心的配套工具有望逐步完善。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态度逐步趋暖,证券公司有望在风险对冲、流动性支持、资产盘活等领域给予客户更多综合化服务支持。
在各类型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的环境下,行业牌照治理工作有望逐步展开,「十五五」 期间 10 家综合性机构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中金公司:资本市场有望呈现 「长期」、「稳进」 趋势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等多位分析师发布研报称,任务顺序及词频同样看出新变化。从任务的顺序看,相比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产业取代科创作为第一任务,强调新旧动能转换下产业体系化以强大实体根基的重要性,同时开放、民生更靠前。从词频看,发展仍最高,突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科技、产业、现代化、国防、高质量词频更多,突出了供给侧进一步优化升级的要求;民生、增长、消费、需求词频更多,也表达了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科创要求更高,更重产业体系建设。惠民生、促消费是扩内需重点。开放更加积极自主。开放被提到了更加靠前的位置,金融开放在 「自主开放」 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金融实力和实体实力的不对等,已经成为政策关注并要明确解决的问题。当前进行金融开放,中国也面临相对有利的条件。
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大体有以下三个大方向可以努力,一是推动国内资金安全高效地走出去,二是将海外先进的金融专业经验引进来,三是利用好香港市场为以上两个方向创造条件。
《建议》 明晰资本市场中长期建设方向,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呈现 「长期」、「稳进」 趋势。行业与配置层面,结合 「十五五」 规划建议和近年部分产业政策文件的发展规划,「十五五」 期间可重点关注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内需消费、生物科技等领域。
兴业证券段超:建议稿更加强调投融资功能的发挥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段超认为,建议稿相比公报释放更多信息量,基本确定了 「十五五」 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产业& 科技发展方向更加具体,企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对外开放更进一步。建议稿对就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位次升至首位,居于收入分配之前。宏观政策方面,水平条线更强调协同,垂直条线事权和支出责任可能有所上收。
资本市场方面,建议稿更加强调投融资功能的发挥。相较于 2024 年 7 月三中 《决定》「防风险、强监管」 的表述较为靠前而言,此次建议稿当中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的表述较为靠前,且并未单独强调资本市场强监管,而是放在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当中整体提及,也即此次建议稿更加强调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发挥。
银河证券章俊:「十五五」 规划重点分为 「乘势而上」 和 「因势利导」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在研报中指出,「十五五」 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可以把 「十五五」 规划的重点分为 「乘势而上」 和 「因势利导」 两个方面,要接力 「十四五」 的良好势头,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尤其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应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更多转向内需驱动,尤其需要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先进制造业引领;三是加快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更加突出内需作用,提振居民消费是重中之重;五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六是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七是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区域战略叠加效应;九是建设文化强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十是坚持人民至上,落实投资于人,更加重视民生保障。
浙商证券李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质量发展仍是核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整体来看,建议稿形成了结构转型重于经济增速,以 「新质生产力+两个大循环」 为核心的兼顾发展和安全的新经济格局,所有配套制度均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建设。
十五五规划有七大发展目标,有如下要点需重点关注:
一是高质量发展除了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外,还首次提出 「需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率」。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在两个大循环中的作用,也意味着消费的定位相较十四五有明显提升。
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除了顺应产业新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外,还需要在既有产业的 「卡脖子」 领域不断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三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需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解决产业进步过程中衍生的就业和贫富差距问题。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劳动收入在整体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财政投资于人均是未来的重要抓手。
整体来看,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承前启后」 的阶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质量发展仍是核心,在十六五到来之前,「仍需再奋斗五年」。
广发证券郭磊:要在 「卡脖子」 领域自主可控上见到拐点
和 2020 年的 「十四五」 规划建议稿相比,建议稿 「十五五」 期间政策在侧重点上将有哪些关键变化?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有以下不同。
发展环境上,「十五五」 延续 「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 表述,却在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中,将 「有效需求不足」 等列前,更重视总需求;发展目标设七个,首条 「高质量发展」 内涵更具体且含 「居民消费率」 目标,新增 「科技自立自强」 目标,国家治理部分强调 「国家安全屏障」;产业发展更重视传统经济部门,且拓展新兴与未来产业范围。
科技创新上,「十五五」 对 「卡脖子」 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上进一步见到拐点,还明确两项政策红利;扩大内需强调双向关系,调整分项表述,提升消费投资重要性;体制改革框架更聚焦,多细节有变化;扩大开放推进 「制度型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更积极;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也各有新增或调整内容,如乡村振兴提 「千万工程」 经验,民生保障更重就业、增收及房地产居住属性。
申万宏源赵伟: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研报中提到,建议稿客观分析我国未来五年的风险挑战,并在主要目标中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
外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稿删除了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的表述,更突出 「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同时指出我国仍具备 「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内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稿在客观分析当前有效需求、国内大循环、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问题的同时,也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制度优势。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置于 「现代化产业体系」 首位,科技现代化部分要 「采取超常规措施」,抢占制高点。在扩大内需方面,建议稿分别从消费与投资两端提出具体举措,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建议稿将科技现代化定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向改革要增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是重点,财税金融改革被视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仍是后续改革重点。民生方面,建议稿聚焦就业、收入、房地产、人口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建议稿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开源证券韦冀星:十个投资方向的指引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提到,建议稿第二大板块,包括十二个部分,为分论,这里面需要重视的点有 10 个:
一是在规划纲要架构上,「产业发展」,放在 「科技创新」 之前,其核心目的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大规模落地与产业转化,而非让科技创新独立成体系。
二是 「产业发展」 维度上,重视 2 点:文字顺序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提及了 10 个潜在重点主题产业。
三是 「科技创新」 中,提出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实施 「超常规」 攻关,全面推进 「人工智能+」 与数字中国建设。
四是 「国内市场」 中,提振消费首次被置于更高优先级,新增一些消费相关表述且部分改革措施指引较为具体,同时也提到了反内卷。
五是财政和金融方面也有明显着墨,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六是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与海洋新兴产业,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七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优质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八是继续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基金,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完善生育激励和税抵扣政策,发展银发经济与老年人力资源,提升人口质量。
九是坚持风光水核并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十是军工继续为战略配置方向,强调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和反制体系,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军事体系建设,强化数据资源运用。
招商证券张夏:「超常规措施」 的表述值得重点注意
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认为,建议稿有以下六大增量信息:
要点一:内外部形势判断的变化。外部上强调 「主动运筹」;内部环境上,新增 「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等。
要点二:两大新增经济目标。在主要目标方面,建议稿在经济目标上新提出 「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后续,全要素生产率和居民消费率有望被纳入量化目标体系。
要点三:多个科技细分赛道被提及。在产业方面,本次通稿提到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要点四:关注 「超常规措施」 的提法。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本次建议稿强调 「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超常规措施」 的表述值得重点注意。
要点五:财税金融改革的变化。在资本市场方面,本次提到了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相较于此前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更显对投资端的重视。
要点六:地产的表态变化。在地产方面,本次建议稿并未提到 「房住不炒」,整体政策取向符合近年来推动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国盛证券熊园:政策增量显著,建议把握市场机会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研报中提到,对比 「十四五」 规划和四中全会公报,有不少增量信息、有不少新提法,资本市场、财政、货币、「反内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 等公报没提的也基本都提到了。
「事情正在起变化,大环境依旧是市场的好朋友,尤其是四中全会定调积极、中美谈判应会有利好、美联储大概率连续降息,建议乐观点、乘势而上、调整就是机会。」 熊园继续提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