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

没有杀手级 AI 应用,李彦宏靠什么扳回一城?

美国科学家罗伊·阿玛拉曾有这样一个判断:「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

两年前的 2023 年 3 月 16 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开启了中国大模型元年。到 2025 年 8 月 GPT-5 亮相,在这 907 天里,中美大模型已进入 「免费普及+多模态深度整合」 的新阶段。由大模型带来的新一轮 AI 技术浪潮,在 2025 年来到一个新的节点。

短期的价值狂欢过去后,市场对于 AI 的估值趋于理性,投资回报率 (ROI) 开始被重视。与此同时,一部分 AI 创业公司褪去了对 AGI 的执念,转而寻找更符合商业逻辑的发展路径。

放眼长期,模型技术的迭代正在变慢,或许一个最近的佐证是:行业期待已久的 GPT-5 在 8 月初正式发布,却没能像以往那样展现出超预期的代际领先。而在应用层面,至今仍未出现一款现象级的 AI 应用。

在整个行业由短期高估向长期低估转变的过程中,百度将如何应对?

8 月 12 日,百度在北京举办 AI DAY 开放日活动,主题为 「AI 新势力的商业进化」。在这次活动中,AI 应用占据了绝对 C 位。

在 2024 年年底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CEO 李彦宏判断:从实现 AGI 的角度来看,技术的进步速度确实在放缓;但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技术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还在加速。

进入 2025 年,百度在公开场合越来越少地谈技术、谈参数,而是把越来越多的精力和舞台留给应用创新、生态建设,从为 AI 摇旗呐喊的理想主义者,变成让 AI 越来越有用的实用派。

技术变慢,应用变快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主要厂商合计发布了超过 50 款 AI 大模型。参数、评分互有胜负,但一个趋势清晰可见:即便是最先进的 AI 大模型,与其他大模型间的差距也正在缩小,技术上的差异正在被抹平。

李彦宏曾在去年提出,如果把 AI 当作一个学术项目,北极星指标是哪一年或者哪一月能实现 AGI(注:北极星指标,又称唯一关键指标,是指在产品当前阶段与业务战略相关的绝对核心指标),从这个角度来看,AI 技术的进步是在放缓的。

但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视觉、数据标注等成熟度相对较高的技术在商业落地等场景中被广泛地应用,AI 的商业化潜力正在被加速释放。

一个可以在游戏中陪聊、陪玩的 AI 伙伴,一副可以导游、多语言翻译、随身记的 AI 眼镜,一款可以帮助电商商家从选品到营销再到供应链全场景经营的 AI 助手……在 8 月 12 日的百度 AI DAY 上,众多 AI 创业企业亮相。

百度将这些 AI 创企称作 「AI 新势力」。

这些创业公司诞生于 AI 时代,借助最前沿的 AI 技术,依托百度的 AI 技术服务能力,或对传统的产品进行全面的 AI 化改造,或针对目标应用场景开发全新的 AI 产品。它们与百度的目标一致:要让 AI 变得更有用。

百度智能云副总裁、泛科技业务部总经理张玮在 AI DAY 上表示,随着 AI 在中国的周期性变化,商业落地将迎来新一轮波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度及场景应用丰富度将逐步提高。

AI 热潮兴起初期,李彦宏频繁在公开场合露面,分享百度在 AI 技术上的突破与成果。过去半年,百度更多的产品线负责人、AI 合作伙伴、AI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们开始在百度 AI 开放日上出现。

文心大模型不再是百度 「炫技」 的排头兵,取而代之的是具体场景中的 AI 应用。

据张玮介绍,为了更好地为 AI 新势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百度内部划定了多个重点赛道,包括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电商、游戏、在线教育,以及具身智能、空间智能、科学智能等创新赛道。

除了依托百度智能云服务好更多的 AI 新势力,百度也在用 AI 重构自身产品线,推动 AI 在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

在上个月的 WAIC 上,百度将直播间多模态数字人矩阵和萝卜快跑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摆上展位,展示 AI 技术在购物、出行两大生活常见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7 月初,百度搜索进行了 10 年来的最大改版,用 AI 智能框取代传统的搜索框,并集成了多款 AI 应用工具,升级为 AI 搜索。

百度文库、百度网盘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 AI 相机、「GenFlow 超能搭子」 等 AI 应用产品。

整个 2025 年上半年,百度并没有放慢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先后发布了文心大模型 4.5 Turbo、X1 Turbo,大幅提升了模型性能并进一步降低了模型调用的成本。

同时它也在跳出卷性能、卷参数的大模型之争,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AI 有用。

正如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所说,AI 大模型的技术迭代固然重要,但能否为人所用,才是 AI 价值的真正所在。

从理想主义到实用派

百度并非一开始就坚定地要做 AI 时代的 「实用派」。据雪豹财经社观察,在 AI 兴起至今的两年半时间里,百度的 AI 路线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2023 年 3 月,百度推出基于新一代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 AI 产品文心一言。彼时的百度目标非常明确:展示在 AI 领域 10 年布局的技术优势,在技术上对标并超越 GPT-4。

当整个行业都投入到大模型的参数之争时,百度逐渐意识到,「重复造轮子」 没有意义。

在文心一言发布半年后,李彦宏提出 「卷大模型没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百度的 AI 进程也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开发一款 AI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因为没有开发出一款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在 AI 时代,百度不希望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为此,百度不仅用 AI 重做内部所有产品,也对外输出 AI 能力,举办文心杯,联合 AI 创业者一起探索 AI 时代的超级应用。

随着技术趋向成熟,边际效应递减,AI 技术更新迭代所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迟迟没有一款超级应用出现,整个行业一度陷入焦虑。

在这种背景下,百度的 AI 进程步入第三个阶段。

去年年底,李彦宏呼吁行业不要掉入超级应用的陷阱,AI 时代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时代,AI 应用的价值不在于能否成为超级应用,而在于 「用」 字。只要有更多的人用,AI 就有价值。

三个阶段,百度一步步从 AI 理想主义者走向实用派。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尝到了实用主义所带来的甜头。在最近一次的财报中,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2%,AI 相关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速。

在产品层面,今年 Q1,百度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超过 140 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 75%;百度文库的 AI 功能 MAU 接近 1 亿,百度网盘的 AI 功能 MAU 也超过 8000 万。

从结果来看,百度在 AI 发展进程中的两次转向都较为准确地预判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但 AI 应用生态的打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先人一步看到趋势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走到最后。

不久前,李彦宏在百度的季度高管会上首次正面回应了 「为什么百度总是起大早赶晚集」 的问题,李彦宏将其归因为 「不聚焦」。

这一次,百度能通过聚焦 「实用」,在 AI 时代扳回一城吗?(瀚星)

推荐阅读

中国电子控股华大九天 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受市场追捧

admin

出口退税取消在即 铜铝加工行业加速洗牌

admin

以牙还牙?揭秘欧盟反击美国的终极底牌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