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 最话 FunTalk,作者 | 何伊然,编辑 | 刘宇翔
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关系,再迎来风暴。
9 月 1 日,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数字服务法》 和 《数字市场法》 是欧盟的 「主权立法」,欧盟将继续执行这些数字法。
维尔库宁说,相关数字法具有非歧视性,适用于所有在欧盟运营的在线平台。
维尔库宁当天还致信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重申,欧盟数字立法不具有域外效力,但只要企业的相关服务在欧盟境内提供,无论其总部设在何处,相关服务便会受到欧盟监管。
事情缘起 8 月 2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所有实施数字监管和数字税的国家,若不撤销针对美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将对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额外的高关税,并限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推动实施欧盟 《数字市场法案》 的欧盟及其成员国官员实施制裁。
面对特朗普政府将数字监管问题与贸易问题绑定,当地时间 8 月 29 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特雷莎·里韦拉对外呼吁,欧盟应 「勇敢地」 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数字监管问题上的威胁,避免屈从于他国。
里韦拉威胁称,欧盟应该准备好放弃与特朗普达成的贸易协议,以保护其科技监管法规。
本来,欧美贸易协议在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立法进展就不顺,数字监管问题不仅加剧了美欧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矛盾,还可能带来美欧贸易框架协议新的变数。
01
「美国和美国科技公司不再是世界的 『提款机』 和 『受气包』。」
当地时间 8 月 26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怒喷推行数字服务税的国家。数字服务税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兴税种,顾名思义就是对如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征税。目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已推行相关政策,适用门槛有所差异,税率普遍在 2%-3% 之间。
特朗普强硬表态称,除非这些国家撤销针对美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否则将对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高额额外关税,并对美国的技术和芯片实行出口限制。
尽管特朗普没有直接点名哪些国家,但所有人都清楚他的矛头直指欧盟。
由于欧美文化相近,美国互联网企业凭借天然的英语优势和规模优势拿下欧洲市场更为容易,欧洲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围几乎是毫无存在感——美国流行什么,欧洲就跟着用什么。
根据第三方统计,全球市值最高的 50 家互联网公司中,中美共占 39 家,欧洲只有瑞典 Spotify 上榜。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就犹如一台台抽水机,泵走了欧洲的数字广告、电商、在线支付等等的收入,并通过设立在爱尔兰、离岸免税岛等避税天堂避税。
随着美国科技巨头们在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带走的收入越来越多,交的税越来越少,欧盟也坐不住了。
近年来,欧盟针对科技公司开启多轮次反垄断调查,开出了数张天价罚单。2022 年以来,欧盟相继推出 《数字市场法》 和 《数字服务法》,认定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 和微软等 6 家企业为互联网 「守门人 (gatekeeper)」。无论 「守门人」 注册地或法律适用情况如何,只要向欧盟用户提供核心平台服务,都将受到相关法规的监管。一旦违规,「守门人」 最高会收到全球总营业额 10% 的罚单。如果屡次违规,罚款比例最高可升至 20%。
某种程度上,数字服务税并非新兴矛盾,而是欧美在经济领域理念分歧的缩影。
美国在经济模式上一贯支持低税率政策,更希望市场机制而非高税率政策调节财富分配,欧洲则正好相反。反映到数字经济上,美国倡导的是 「数据自由流动+最低监管」 模式,而欧盟坚持 「数据主权+高标准保护」 路径。
对于高举 「美国优先」 大旗的特朗普来说,欧盟就不配拥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其推行数字监管算不上履行管理职责,就是在打压美国企业,用高压手段强迫硅谷放弃利益,让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
但实际上,字节跳动也是 「守门人」 之一,中国科技公司在欧盟受到的无形约束远超美国公司。
在欧美 「对等关税」 谈判的关键期,特朗普怒突然怒喷数字服务税显然也是想给美国争取更多的筹码。
此前,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关税谈判时,特朗普就放狠话如果加拿大启动数字服务税便终止所有贸易谈判。随后,加拿大迫于压力撤销了数字服务税生效的决定。显然,特朗普希望故技重施。
不过,加拿大从经济到军事都对美国有着严重依赖,自身缺乏谈判筹码。欧盟底气更足,因此不想完全认怂。
欧盟委员会称,数字服务税并不在欧美贸易协定的框架协议之中,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有分析指出,如果关税谈判走向破裂,欧盟有很大概率后续会通过数字服务税在贸易逆差上进行反制。
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全面深入的政治交缠让美欧双方谁也不可能真的把桌子掀了,在进退之间,微妙的平衡还得继续维系。
02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的突然向数字服务税发难与 Meta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有关。
近期,扎克伯格拜访了白宫,与特朗普讨论 Meta 在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保持美国科技在海外领导地位等问题,还对欧盟的监管政策和数字服务税发了一通牢骚。
社交网络掌握的海量用户信息、拥有影响舆论的能力,让扎克伯格一直是欧盟的重点关注对象。4 月,欧盟委员会以违法 《数字市场法案》 对 Meta 开出了了 2 亿欧元罚款。
「欧洲有越来越多的法律,在那里建立任何创新的东西变得困难。」 扎克伯格频频在媒体面前表达对欧盟监管机构的不满,他的心急跟 AI 领域的竞争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Meta 和 OpenAI 的正面竞争越发激烈,直接掀起了硅谷抢人大战。扎克伯格认为,AI 开启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能否开发超级智能将决定 Meta 未来的存亡,他必须全力以赴。
想要弯道超车,那么注定就不能走在常规的道路上,必然会涉及一些模糊地带。
7 月,欧盟推出了针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 《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文件分为透明度、版权及安全与保障三大章节,内容包括倡导开发者公开训练数据来源、执行欧盟版权法不得使用盗版数据开展训练、对模型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等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份文件矛头对准了硅谷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在 AI 领域,多数科技公司都是先做了再说,边做变琢磨产品形态,同时用含糊的言语掩盖隐私和版权方面的问题,等到事态暴露后再赔偿道歉。一旦严格合规,AI 的进化速度必将受到影响。
作为一份倡导性文件,准则并没有强制约束力,而是邀请企业自主决定是否签署。谷歌、微软、OpenAI 都在表达了担忧态度后同意签字,Meta 则采取了强硬立场,以 「法律模糊性」 和 「过度监管」 为由拒绝签署。
Meta 全球事务负责人直接称:「欧洲正在 AI 监管上走一条错误的道路。」
由于两家公司从创立之初的定位就不一样,OpenAI 跟官方监管机构的关系要更为亲近。至少在明面上,奥尔特曼支持加强监管、保护隐私。加上 ChatGPT 已经拥有了先发优势,OpenAI 会希望制定规则的官方能够帮助自己维持行业现状。
Meta 不好去直接跟欧盟掰手腕,毕竟企业得服从当地监管机构的决定,但是白宫不会受到限制。
平心而论,扎克伯格和特朗普算不上朋友,甚至特朗普一度威胁要查办扎克伯格,可是出于利益,尤其是特朗普与马斯克闹掰后,双方在最近一年交流愈发密切,也能达成更多的共识。
鼓动特朗普从数字服务税角度抨击欧盟,则可以让企业和官方机构之间的冲突上升为数字领域的话语权指之争,让 Meta 对欧盟数字政策的反对在无形之中获得来自美国官方的背书——Meta 的立场更契合特朗普的立场。
03
美国科技公司普遍设有欧洲总部。按照政策,纳税的大头会交给总部所在地,因此谷歌、Meta、苹果、微软都将总部放在了企业税率仅有 12.5% 的爱尔兰。
在英国、法国等国看来,自己才是美国科技巨头在欧的 「现金奶牛」,税收的好处全让爱尔兰拿走了。推动数字服务税也可以改善税收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
2020 年,英国开始推行数字服务税,对搜索和广告等数字服务收入征税 2%。该税将适用于全球销售额超过 5 亿英镑、至少有 2500 万英镑来自英国用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谷歌、苹果、亚马逊直接将税收成本转嫁到了英国本土的广告主、开发者和消费者身上。苹果调整了与开发者的分成细则,亚马逊上调了卖家的转运费、履单费和存储费,谷歌更是直接把广告投放费用增加 2%。
据统计,实施后的第一个财年,英国政府收上来 3.6 亿英镑,与预期的 5 亿英镑存在一定差距,科技巨头转移矛盾还会让推行税收的政府面临来自本国民众的压力。
其实,欧盟内部对数字服务税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5 月,欧盟将数字税收入纳入到 2028-2034 年预算计划。随着欧美贸易谈判步入焦灼状态,欧盟从草案中删除了数字税,收入由传统税种替代。
欧盟想用税收拿捏美国企业,重塑数字经济秩序,可是若没有成规模的的欧洲企业主体作为支撑,欧盟的想法终会因为在执行力层面严重瘸腿而沦为空中楼阁。
从客观数据看,欧洲经济相对美国就是处在衰退状态。2008 年,欧盟 GDP 为 16.76 万亿美元,比美国的 14.77 万亿美元高出 13.5%。但到 2024 年,欧盟 GDP 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二。特朗普政府倡导的 「回流」 不仅给欧洲国家造成产业外迁压力,也让新兴技术难以得到资本支持。在数字经济领域,欧洲企业刚冒头,美国立刻买走技术、挖走人才。
经济疲软使得欧洲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缺乏底气。欧洲央行行长直言,欧洲经济已 「陷入停滞」。为了稳住经济,欧洲央行或许不得不进一步降息,这将削弱欧元的影响力。
想有拿捏话语权,真正改变处境,欧洲必须抓住 AI 所带来的机遇。近两年,欧盟明显加大了对本土 AI 行业的投资扶持力度,在巴黎人工智能峰会宣布 2000 亿欧元的投资计划,要在欧洲打造 5 座 「AI 超级工厂」,预计年内还会出台 「应用 AI(Apply AI)」 计划,推动关键行业 AI 工业应用落地。
在欧美关系越发微妙的情况下,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变得越发频繁。近年来,欧洲对中国的态度逐渐从 「去风险化」 转向 「必要的伙伴」。AI 时代,中欧可以在技术成果、产业落地、标准规则等方面有更全面的合作。
但众所周知的是,欧洲人更善于出计划、开会、研究,这些纸面上的规划,能否最终落地,是存在巨大的问号的。
相对于美国互联网巨头以及美国强大的实力,欧洲的牌确实不多,眼下的策略无非是虚张声势和拖延战术,但这并不能改变得了什么。最大可能性还是,在特朗普巨大的压力之下,欧洲会习惯性选择再次让步。
毕竟,他们也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