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9 月 3 日讯 (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三,芬兰量子计算初创公司 IQM 宣布已完成 3.2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美国网络安全风投公司 Ten Eleven Ventures 领投,芬兰风险投资公司 Tesi 跟投。
据悉,IQM 成立于 2018 年,由一群科学家创办,目标是在欧洲打造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媲美谷歌和 IBM 等美国科技巨头的相关成果。
IQM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Jan Goetz 透露,这笔资金让 IQM 获得 「独角兽」 地位,即估值突破了 10 亿美元。
Goetz 表示,这轮融资将推动公司进一步成长,加速技术路线图,从千量级量子比特迈向百万量级,并实现纠错系统的突破。
这笔投资凸显了资本市场对量子计算领域的热情。过去一年,部分上市量子计算企业股价暴涨:IonQ 股价一年内飙升近 480%,D-Wave Quantum 的股价更是暴涨逾 1400%。
Goetz 表示:「如果你将我们与那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直接比较,从人员规模、营收、专利等关键指标来看,我们并不落后,完全有能力在同一层面上竞争。」
他指出,IQM 近年来进步显著,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 350 名员工,已搭建起财务和销售体系,并在埃斯波设立了生产工厂,用于制造量子计算机。
目前,欧洲已有多家量子计算公司涌现,包括 IQM、Pasqal 和 Quandela,但其整体规模尚难与美国同行相提并论。
欧盟科技主管 Henna Virkkunen 今年早些时候在一场演讲中指出,欧洲量子计算初创企业往往因缺乏私人资本而难以扩张。数据显示,欧盟仅获得全球 5% 的私人投资,而美国占据约 50%。
Goetz 表示:「如果你看看欧洲在深科技领域的情况,很多企业源自顶尖大学,因此创业公司数量不少,但真正的难点是如何让它们成长壮大。」
他还警告称:「现在美国公司的估值普遍很高,他们完全可能借助高企的股价来推动并购整合。」 事实上,IonQ 就在今年 6 月宣布以约 1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量子计算公司 Oxford Ionics。
迄今为止,IQM 已累计售出 15 台量子计算机,其主要产品包括旗舰机型 Radiance,以及更具价格优势、面向高校的量子计算机 Spark。
未来,IQM 计划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还将利用部分融资开发软件平台,目标是让不具备专业背景的开发者也能使用量子计算。
至于是否会考虑 IPO,Goetz 表示,上市或许是未来的一个选项,但目前公司没有 IPO 计划,「在私募市场上依然存在许多有吸引力的融资渠道。」
他补充说,公司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能盈利、能够长期存在并塑造未来计算格局的企业。「我们会为此不惜一切代价。」